锦桥纺织网
资讯 要闻 视点 外贸 统计 标准 科技 市场 宁波 织里 昌邑 盛泽 湖塘 钱清 供应 坯布 纱线 面料 家纺 服装 纺机
棉花 现货 撮合 郑棉 储棉 美棉 主港价 曲线 棉花 化纤 纱线 坯布 外汇 原油 采购 坯布 纱线 面料 家纺 服装 纺机
化纤 涤纶 粘胶 聚酯 腈纶 氨纶 锦纶 计算 克重 布价 纱价 棉价 外棉价 服务 会员 广告 软件 短信 期刊 建站
我要找信息

热门关键字:

锦桥纺织网—资讯频道> 棉花信息> 棉花评述>正文

“内外棉价差”让棉纺织市场很受伤

                     

  目前我国棉纺织市场仍然延续着2011年二季度以来的疲软态势。全球需求不振的大环境固然无法回避,然而相比之下,国内外棉价差则让棉纺织企业更为受伤。

  市场需求呈现弱势格局

  外需持续低迷,内需增速放缓。2012年一季度以来,国际市场需求仍然疲软。1~2月我国纺织品出口119.4亿美元,同比下降2.6%。其中棉制纺织品出口金额31亿美元,同比下降11.5%。

  1~2月欧盟、美国、日本自我国进口棉制纺织品金额分别同比减少25%、9%和4%。我国内地对东盟出口棉制纺织品金额出现同比12%负增长,对我国香港、我国澳门、韩国等国家及地区也出现不同程度负增长。

  根据中华全国商业信息中心监测统计,2012年第一季度全国50家重点大型零售企业零售额同比增长8.15%,比上年同期放缓14.48个百分点。其中服装类同比增长6.78%。

  棉价无竞争力致内需结构变化。国内棉花价格不具竞争力导致国内需求结构发生阶段性变化,主要表现为两方面。一方面,大量进口棉制产品代替国产产品来供应市场需求。自2011年9月份以来(除2012年1月外)棉纱线净进口量表现为扩大趋势,尤其是纯棉纱线的进口。此外,1~2月我国进口纯棉坯布数量同比增长高达99%。进口数量加大的迹象表明,即便是在经济增速放缓的形势下国内仍存在一定数量的需求,但由于国内外棉价差过大导致国内棉纺织产品的价格不具竞争力,使得部分内需被迫由外部市场来满足。今年1~2月我国进口巴基斯坦及印度的棉纱线同比分别增长36%和54%;其中纯棉纱线分别同比增长48%和52%。据了解,目前国内一些棉纺织企业询问进口纱线较为积极,而印度、巴基斯坦贸易商在中国境内开拓市场的力度也正在加大。

  另一方面,部分纯棉产品需求由棉混纺及非棉产品替代。根据中国棉纺织行业协会监测的数据以及调研了解的情况,企业在调整产品结构的过程中,因国内棉价不具竞争力而降低纯棉类产品比重的现象比比皆是,非棉纤维替代棉纤维已形成一种趋势。

  就现阶段来看,国内纺织企业用棉需求较往年有所减少,原因除了终端消费不振之外,国内棉花价格大幅高于国际价格所造成的内外棉价差过大对棉纺织市场而言则更具杀伤力。棉纺织产品内需结构的变化对棉花、棉纱及棉布价格形成了一定的下行压力。

  市场价格下跌态势未止

  近一年以来,棉纺织市场下游面料市场价格持续下行。以图中三种纯棉色织布及牛仔布代表品种为例,截至4月18日,全棉牛仔布7S72×4460"、纯棉精梳色织布32S130×7054"和纯棉精梳色织布40S133×7254"的价格分别为16.3元/米,11.4元/米和12.8元/米,较2011年4月初相比,每米分别累计下跌2.4元,3.1元和3.0元,跌幅分别为12.8%,21.4%和19.0%。

  自2011年9月份起,纱线代表品种纯棉普梳32支纱及40支纱的价格逐步下行,与328级棉花价格之差也呈现波动缩小趋势。截至2011年4月18日,每吨32支纯棉普梳纱和40支纯棉普梳纱价格分别约为25910元和31020元,分别高于328级棉花价格6345元和11455元,此差价较2011年9月初时分别缩小了655元和405元。

  截至2011年4月18日328级棉花价格19565元/吨,较今年最高价下跌2%左右。虽然跌幅不大,但市场下行的现状及预期导致下单谨慎,单批次量减小,交货期缩短,以及观望情绪加大,从这一角度看,棉价的下跌抑制了一部分中长期需求的释放。

  缩小内外棉价差乃当务之急

  从长远角度看,作为国内民生和支柱产业的纺织业始终存在较大的发展空间,尤其是在中国这样的大容量市场中,人们对于穿衣的刚性需求将永远存在,这为纺织行业的发展提供了巨大的空间,纺织行业的发展前景毋庸置疑。随着全球经济缓慢复,市场对于纺织品需求的恢复及增长是迟早的。

  然而,用棉成本高于国际市场却是长期困扰我国纺织行业发展的问题,尤其是近多半年以来在其他各项成本快速增长的情况下表现得更为突出,已经很大程度上导致了我国纺织行业国际竞争力下滑。当前,国内企业无法使用到与国际市场价格水平相当的棉花,已经输在了国际竞争中的起跑线上。当务之急,尽快缩小内外棉价差,让国内棉纺企业能够用到物美价廉的棉花,才是抚平我国棉纺织行业“内伤”,唤醒棉纺织市场最直接且有效的手段。


转载本网专稿请注明:"本文转自锦桥纺织网"

分享按钮
相关文章
热门文章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