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有关部门日前发布《2012年度棉花临时收储预案》,确定2012年度棉花临时收储价20400元/吨,同时提出,收储实施范围和棉花品级要求可在特殊情况下经有关部门研究后调整。这是国家连续第二年出台临时收储预案,收储价格如市场各方此前预计,较本年度略有提高。
一、收储价确定:仍以粮棉比价为基础
2012年国家提高粮食最低收购保护价,其中白小麦、红小麦、混合麦价格统一提高到102元/50公斤,即2040元/吨,平均上调幅度为9%。以此为基础,按照1:10的麦棉比价推算,新年度棉花临时收储价正是20400元/吨,较上年度的19800元/吨提高600元/吨,上调幅度3%。
据中棉所棉花专家介绍,历史上麦棉比价一般在1:8或者1:9的时候,粮食和棉花生产能够保持均衡发展。但随着近年来我国粮食生产机械化程度不断提高,相比较棉花费工费时的问题变得愈发突出,劳动力成本投入的较大差异已成为确定麦棉比价时必须考虑的重要因素。也正基于此,国家在制订临时收储价时将麦棉比价按照1:10来进行考虑,即适当提高棉花比价,已充分考虑了棉花较大的人工成本投入问题。
二、与上年区别:未包含棉企加工费用
与上年度比较,新年度临时收储价没有包含棉企的加工费用。分析认为,有关方面可能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考虑:
1、2012年纺织产销形势不佳,保平稳成为重中之重:2012年首月我国纺织品服装出口额同比下滑0.5%,虽然有元旦和春节长假集中的影响,但是2012年出口形势的确并不乐观。欧洲3月后将进入偿债高峰,欧债危机的解决也非一朝一夕,年初疏欧纺织品订单数量和价格都有下滑趋势;美国经济复苏形势相对乐观,但是不确定因素依然存在;日本、新兴经济体等今年也面对较复杂的经济形势。在此情况下,如何确保今年我国纺织品服装出口增速平稳,成为有关方面制订棉纺行业调控政策时需重点考虑的因素。保持原料价格平稳,避免因棉价过高而增加纺企成本压力,将有助于保持我国纺织行业竞争力,为企业营造平稳的上游市场环境。
2、棉花加工能力呈过剩状态,促进行业调整整合:根据中纤局数据,本年度开工的400型企业共1708家,新体制加工厂的开工率为87%。如果按照1条生产线5000吨的产能计算,本年度开工企业的产能已经大大超出我国棉花总产。目前400型企业中有部分企业加工质量、经营情况良莠不齐,行业有待进一步整合。国家2012年度临时收储价的确定,将促进一些综合成本过高、经营情况欠佳的新体制企业调整整合。
3、维持平稳的内外棉价差,纺企采购应立足国内:本年度随着临时收储进行,19800元/吨的收储价对国内市场形成明显支撑,但是同时内外棉价差也不断拉大,年末在外棉价格优势突出的情况下,纺织企业加大外棉采购力度,12月单月进口甚至创下79万吨的历史新高。内外棉价差过大带来的纺企大量采购、消费外棉,有悖纺织原料立足国内,维护产业安全的考虑,长远看不利于棉花生产保持平稳。 转载本网专稿请注明:"本文转自锦桥纺织网"
分享按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