半岛都市报:俩月涨七成 棉花插上翅膀
■棉企面临流动资金之痛 据了解,2010年纺织企业普遍取得了较好效益,主要得益于低成本,高销售的产品效益,利润空间大,但后序企业接盘困难,效益并不理想。随着棉价的持续高位,今年纺织企业将全面面临高成本时期,利润空间大幅缩水,效益大幅增长将受到抑制。 “棉企不能没有库存,高价原料增加了对流动资金的需求。另一方面,纺织行业属于劳动密集型企业,利润率不高,不受银行待见,信贷困难,不少企业将面临资金紧张的问题。”曾在省纺织厅工作8年的纺织专家苏建华对记者说,持续不断的人工荒,纺织企业面临用工短缺和成本上升压力。由于纺织企业劳动强度、待遇相对较低以及就业者观念等问题,纺织企业普遍遇到劳动短缺和用工成本大幅上升等问题。据纺织协会调查显示,有29.3%的企业劳动力成本上升了20%以上,有83.8%的企业劳动力资源短缺。 魏林燕说,人民币持续升值增加企业的成本压力。自去年6月21日再次启动汇改以来,人民币对美元由6.8275升至目前的6.5772,累计升幅达3.8%。其中2010年一个多月时间升幅0.73%。汇率大幅升值,大大增加出口成本,降低了出口效益。据测算,2010年纺织服装出口仅汇率变化,就损失近135亿元人民币。 ■青企应对: ●到产棉区建棉花基地 青岛纺织企业众多,棉花的价格关系到众多企业的生死。面对不再温顺的棉花,日益加剧的人工荒,内忧外患之下,岛城纺织企业并没有坐以待毙。青纺联计划在“十二五”期间,去新疆一个较为贫困的县建立一个年产1.5万吨的轧花厂。“如果进展顺利,2012年棉花收获的时候就开工。在产棉构建立轧花厂,不仅可以保证原料的供给,还能促进边境贸易。”青岛纺联贸易有限公司副总经理邢厚祥说。 邢厚祥说,企业在新疆站稳脚跟后,会通过一系列的并购、重组,提高棉花加工能力,在支援新疆的同时完善企业的产业链,提升企业业绩。 ●剥离低附加值环节 人工荒已经存在多年了,纺织业做为劳动密集型产业,人工荒现象尤为严重。“青岛很多纺织企业都面临开工不足的问题,为了应对,部分企业把低附加值的生产企业进行了剥离,仅留下附加值高的研发环节;还有的企业将生产车间建到平度、胶州、莱西等地,让当地劳动力可以就近上班,缓解人工荒。”苏建华说,纺织企业在新的环境下,一定要学会转型。“有贸易优势的就做好贸易,有科技优势的就做好新产品研发,而织布等产业的低端环节可以放到郊区的区县或者附近的城市完成,比如青纺联就在胶州工业园建了织布厂。” “企业其实不怕原材料涨价,而是担心产品卖不出去,原材料涨价了,产品肯定也会涨,大不了滞后几天。现在青岛的纺织企业众多,产品较为混乱,价卖不上去,这是个问题。”苏建华说。青岛匹菲特纺织负责人朱先生介绍,由于他们公司在产业链中所处的地位较低,现在已基本处于停产的状态。“棉花暴涨暴跌,我们企业没有多少资金,又贷不到款,产品一卖不出就,企业这就停摆了。” ●把期货当成"灭火器" 2010年9月份岛城部分纺厂在17000元时候在期货市场买入了3~6个的棉花库存,棉价在30000元的时候,他们还用着17000元的棉花,他们的企业利润不言自明!银河期货青岛营业部副总经理郇斌说,为规避棉价暴涨暴跌风险,企业主要利用好棉花期货这个套期保值的工具,2010年很多生产企业利用期货有效的控制了生产成本。”每年7,8月份,期货棉花在不断增加的期货库存的打压下,都会出现一定幅度的下跌,期货价格很多时候都低于现货价格,贸易企业可以在期货市场进行买入,从期货仓库提出棉花后,在现货市场卖出,最高吨利润达到800元以上;而期货价格在库存不断减少的情况,价格开始上涨,每年的1、2月份开始棉花期货又会处在一年的价格高点上,这时候期现价差最高的时候达到过1500元以上,很多棉花加工企业专门进行期货棉的加工,然后销售到期货市场,获得非常好的利润回报,这是市场最原始的功能,也是特定事情的产物。” ■非棉料衣服或超5成 棉花价格上涨,必然会促进替代品的开发。苏建华说,目前棉花的替代品多种多样,涤纶短纤和粘胶短纤是主要的两种。此外,随着科技的发展,以竹子为原料生产的竹浆纤维和以蟹壳物质加工而成的甲克素纤维也应运面生。“在纺纱原料消费方面,棉花占比约为一半,涤纶短纤、粘胶短纤和其他原料占一半。80年代以前,大家伙穿得都是棉料的衣服,80年代后,涤纶衣服大量兴起,未来随着棉价的上升,非棉料衣服可能超过5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