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棉价犹如1匹脱缰的野马,它先是向上狂奔,随后又急转直下,整个纺织业都目睹这一“疯狂轨迹”。棉价峰值是否已经过去?这样的波动造成什么样影响?未来棉价又将何去何从?中国纺织工业协会副会长徐文英和江苏联发纺织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孔祥军谈自己的看法。
大起大落造成双重打击
徐文英:由于国家宏观调控作用,高速暴涨势头已经得到初步控制,但是仍然需警惕投机商新1轮炒作行为。这轮棉价大涨大跌、一上一下,必然对纺织业造成双重打击。棉价上涨时候,纱厂棉纱价格跟涨暂时改变被动地位,但是一些抗风险差的布厂、牛仔布企业、中小针织企业、印染企业开机率大幅下降,部分企业出现临时停产。当棉价大幅下跌时候,一些在高位买进棉花的纱厂又会出现亏损,先前赚的钱又要吐出来。棉价急剧波动给所有纺企经营都带来风险和不确定性,造成纱厂、布厂以及制衣厂都不敢接单,影响企业的长远规划和稳定发展。
棉价大幅波动还影响市场秩序,造成流通领域混乱、棉花品质下降、很多合同不能履行等状况。如棉价上涨时候,印度棉企对中国出口就出现违约情况。新疆棉企也大量出现违约现象,之前虽然谈定价格甚至交定金,但是后来棉花1吨上涨1000、2000,几十吨、上百吨棉花就是几万、几十万利润。棉企就会要求纺企加钱,否则棉花不会出疆。
孔祥军:棉价峰值已经过去,但是低棉价时代也不可能回来。关于棉价暴涨暴跌,其实没有什么客观标准。对于像我们这样的企业,棉价小幅上涨是可以消化的,但是前一段时间棉花“涨疯”时候,达到31000-32000元/吨,我们当时只剩下3、4个月棉花库存,不得不带着2个亿资金,亲自去新疆采购棉花,后来棉价太高我们就不敢收。
关于游资炒作的因素:
徐文英:游资炒作在这轮棉花波动中所起的作用还是非常大的。棉花供不应求是支撑棉花上涨根本原因,但是这样的基本面不足以让棉花上涨到目前这种地步。据我们了解,市场上囤棉、囤纱的企业和个人很多,他们当中很多都不是从事纺织生产的单位。浙江1位商人买华芳集团纱线,倒手一卖就赚1万多元/吨。现在棉价急速下降,游资套利抛售也起一定作用。
孔祥军:棉价高过28000元/吨以后就是游资作用。这种严重背离理性的价格,正常纺企一般是不敢收购和存储的,只有游资才敢炒作。
25000元/吨或为理性价
徐文英:“合理”只是1个相对的概念。2003-2004年度棉价上涨到18000元/吨,当时大家就已经觉得不合理,后来又涨到19000元/吨,随后快速下跌到13000元/吨。
未来棉价会平稳地保持在1个什么样水平,谁都说不好。近年来,种棉成本在不断增加,出现种棉不如种粮食合算,我们棉纺行业不得不研究如何保持种棉积极性的问题。如果按过去较高籽棉收购价格3.5元/斤计算,每亩收益大概1400-1500元,而种小麦和玉米,每亩收益都在2000元以上,而且种棉难管理,加上国家对种粮农民实行补贴,种棉则没有,因此棉农种棉积极性不高。综合考虑各种因素,要想保护棉农积极性又要保持纺企的竞争力,一些企业反映皮棉价格应保持在25000-26000元/吨为宜。
孔祥军:我们在预计棉价的时候,通常会考虑3方面因素,一是棉农种植棉花的成本,二是中间流通环节的利润,三是市场的供需关系。目前棉农种植棉花成本决定棉花皮棉价格至少要到16000元/吨,低于这个价格棉农就没有利润。同时中间商利润大概需要维持在2000元/吨水平。再加上市场上需求要大于供给,我们觉得棉价不会低于22000元/吨。未来棉价可能会保持在22000-28000元/吨之间,可能会围绕25000元/吨上下浮动。
棉花政策需不断完善
徐文英:国家棉花政策的制定综合考虑各方面因素,既要保持纺织业竞争力,还要保护农民种棉利益,进口棉花配额的实施、棉花的收储抛储,就是出于这样的目的。同时国家在政策实施的细节上还需要不断完善和提高。如国储棉抛储是否可以搞1个最高限价,否则竞拍国储棉价格可能超过市场价格,反而引领棉花现货上涨。建议国家可以考虑采购国际市场棉花,增加储备。
同时由于物价上涨、各项成本上升,今后可能长期会保持相对高的棉价,像前些年那样的低棉价已经不可能,那么在棉价达到25000元/吨以上情况下,实施进口滑准税已经没有必要,因此可以考虑在实施种棉补贴的同时取消棉花进口滑准税。
孔祥军:国家的棉花政策必然会影响到棉价的变动。扩大棉花配额或及时发放配额都有可能减缓棉价的过快增长。
今后国家在棉花调控上可以考虑在3个方面进一步完善。一是完善棉价统计数据,精确棉花供需的缺口,使棉花配额更加准确。二是加快宏观调控的反应速度,在这轮棉价波动过程中,一些部门的表现就不尽如人意。三是完善市场流通秩序,疏通棉花流通环节,加快棉花的运输和发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