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储棉引航 棉价一路上扬
【本网专稿】受金融危机影响,国际市场萎缩,国内市场竞争加剧,纺织企业需求能力下降,棉花市场十分疲弱,棉花进口聚减,棉价直线下滑。为稳定棉花市场,国家先后采取大规模收储和抛储的宏观调控措施,并贯穿整个棉花年度。在国储棉政策引领下,国内棉价演义出先跌后涨的巨幅波动行情。调控在稳定棉花市场的同时,也远远超出纺织企业边际成本,纺织企业效益每况愈下,棉农增产不增收。 一、2008/09年度棉花市场回顾 1.基本面情况 受国际金融危机影响,2008/09棉花年度纺织纱线生产增速明显减缓,纺织品服装出口下降,棉花需求减弱,棉花进口大幅下降。本年度棉花总产750万吨,比上年度微降1.6%;纱线2249万吨,比上年度增长5.9%,增速大幅下降;棉花消耗约1300万吨,产需缺口550万吨左右;棉花进口144.65万吨,比上年度下降40.7%,为2003/04年度来进口量最低水平;本年度纺织品服装出口1711.5亿美元,比上年度下降5.5%,按当期汇率折算,出口折人民币7166.26亿元,比上年度下降14%,这是自1999年来纺织品服装出口年度首次出现负增长。 受基本面欠缺,尤其是国际市场持续低迷影响,本年度棉花市场显得十分疲弱。为稳定国内棉花市场,国家及时采取积极调控措施,抑制持续下滑的棉价,确保纺织企业基本用棉需求。但是棉价起伏较明显。 2.国内现货棉价走势 本年度棉花市场在调控前后基本呈“V”字形走势,起伏之大仅次于2003/04棉花年度波动幅度。棉价走势大体分直线下滑、持续回升、平稳过度3个阶段。 第1阶段是2008年9-11月直线下滑阶段,棉价跌幅达3000余元。 受金融危机影响,国际纺织品市场大幅萎缩,纺织品服装出口急剧下滑,纺织企业市场方向不明,停产半停产企业增多,需求和购棉能力明显下降,导致棉价自2008年7月的13860元/吨开始小步下跌,2008年9月开始加速下滑,棉价从2008年9月1日的13460元/吨一路下跌至11月中旬的10400元/吨,3个月累计跌幅3000元以上,跌幅达22.7%。棉农籽棉交售价也从2.9元/斤下跌至2.1元/斤。 在这一阶段涤纶短纤由11350元/吨下跌至6900元/吨,下跌6450元,跌幅39.2%,自此之后涤纶短纤再也没有突破万元水平;粘胶短纤由16600元/吨下跌至12680元/吨,下跌3920元,跌幅23.6%;郑棉期货首月合约价由12890元/吨下跌至10260元/吨;电子撮合首月合约价由13290元/吨下跌至10570元/吨,跌幅均在25.6%左右;32支纯棉纱均价由19500元/吨下跌至17800元/吨,下跌1700元,跌幅8.7%;32支纯涤纱由14100元/吨下跌至12200元/吨,下跌1900元,跌幅13.5%。2008年9-11月纺织品服装出口362.9亿美元,环比2008年6-8月下降31.3%,同比下降27.7%。纱线生产565.03万吨,环比2008年6-8月下降0.8%,同比增长7.2%,远低于当年增速。 第2阶段是2008年12月-2009年5月收储回升阶段,棉价涨幅2300余元。 为稳定和扭转持续下滑的棉花市场,国家从2008年10月底开始-2009年4月初近6个月时间以12600元/吨价格进行大规模政策性收储,棉价自2008年11月底开始呈现持续回升态势,由10400元/吨一路攀升至2009年5月中旬的12790元/吨,上涨2390元,涨幅23%。 受市场棉花资源紧缺影响,拉动化纤需求。在此区间涤纶短纤由6950元/吨波动回升至9400元/吨,上涨2450元,涨幅35.3%;粘胶短纤由12680元/吨回升至15750元/吨,上涨3070元,涨幅24.2%;郑棉期货首月合约价由11340元/吨上涨至13140元/吨,涨幅15.9%;电子撮合首月合约价由10890元/吨上涨至13100元/吨,涨幅20.3%;32支纯涤纱由12160元/吨上涨840元至13000元/吨,涨幅6.9%;32支纯棉纱仅上涨200元至18000元/吨,涨幅1.1%。 在这一区间纺织品服装出口降幅明显缩小,产品结构发生较大变化,纯化纤纱生产大幅增长,纯棉纱增速下降或减缓。2008年12月-2009年5月纱线总产1064.95万吨,环比前6个月下降6.6%,同比增长4.1%。其中生产纯棉纱839.89万吨,环比下降9.3%,同比增长1.6%;生产纯化纤纱120.76万吨,环比增长44.8%,同比增长57.1%,纯化纤纱占纱线总产比重由同期的7.5%提升到11.3%。2008年12月-2009年5月纺织品服装出口749.37亿美元,环比下降27.2%,同比下降7.2%,降幅收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