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4月中旬三级棉花现货价格突破收储基准价12600元/吨以后,国家何时抛储备棉和抛储价格就成为“热议”的话题,棉纺企业和棉纺织工业协会通过各种渠道呼吁政府有关部门“早抛储,缓供需,解危机”,而财政部、发改委等部门也积极回应,表示在“保证市场供应和不打压市场价格的原则”下,将择机投放部分储备棉,保障市场供应,满足纺织需要,稳定棉花市场,但计划抛储量、抛储方式、抛储哪些棉花以及竞价还是固定价格都没有详细说明。但受抛储政策明确的影响,棉纺厂心里渐渐有了“底”,不再恐慌性的到新疆、河北、山东等地找棉花;棉花加工企业则加快了销售进度,部分地区棉价现50—100元/吨的疲软;棉花流通企业开始分化,一部分企业赊欠售棉,另一部分企业认为国家既已表态“仅解决供应,不打压棉价”,因此现货仍有一定上涨空间,并不急于出手。
从中国棉花信息网及其它调研机构公布的数据看,虽然4月份国内棉价大幅上涨,但纺企的平均库存却比3月底上升了2—3天,“买涨不买跌”的心态越发突出。4月15日—5月7日被称为外贸“晴雨表”的广交会接单和出口遇到的问题都不小,7、8、9月份外贸形势和内销形势或将进一步滑坡,4月份出口数据的“回暖”只是一个合理的技术性反弹。官方公布105届广交会纺织服装成交32.3亿美元,减少11.7%,占总成交额的12.3%,笔者相信这个数据经过“慎重”的修正,把意向性的订单或“走过场”的协议都计算在内,为的是给企业、给政府以信心和坚持到底的勇气。那么棉花轮储能成为棉纺厂的“救命稻草”吗?笔者认为那只是用棉企业的“一厢情愿”,原因如下:
一、国储棉轮出的价格不会低,因为有“不打压市场价格”这个前提,而棉花流通企业又打着“保护棉农”的旗子,国家政府部门在制定抛储价格的时侯,肯定相当谨慎、小心,毕竟产业链的两端“手心和手背都是肉”,如果2008/09年度新棉抛储价定在12900元/吨,2006/07年度新疆陈棉定在12500元/吨,基本同当前现货价格接轨,出库加上运输费用,到厂也要13100—13200元/吨。
二、从标准级棉收储价12600元/吨(比10下旬市场价格高1100元/吨以上)和纺织品服装出口退税未能实现“全征全退”看,目前的纺织行业淘汰设备进度和产业升级比例仍低于有关部门划定的“底线”,因此“该出手时不出手”。据中国棉纺织协会统计,至2008年底,全国环锭细纱机已经达到约1.04亿锭,各种类型的紧密纺已达到约300万锭,同比增长了51.5%。笔者分析,如果再将气流纺纱设备折算在内,纱锭总数已突破1.2亿锭,产能至少过剩30%以上,通过原料和销售杠杆来调节,符合市场规律。
三、据海关统计,1—4月份我国纺织品服装的出口同比下滑10%,其中4月份同比下滑幅度达到12.55%,个人分析6、7.、8月份出口的跌幅仍将扩大,而1—4月份内需的增幅为10.08%,同比增幅下滑12个百分点以上。因此需求萎缩、订单触礁是纺织业遇到的主要问题,应该看到,出口业绩是在纺织品服装出口退税连续上调两个百分点的情况下取得的,内需则是受国家4万亿基础建设投资,扩大内需消费的拉动,后期在新增贷款收缩,人民收入预期不可控的情况下,内需形势或将同比增幅由正转负。缺少需求支撑,没有订单生产,三级棉降到12000元/吨甚至11000元/吨能产生多大利好呢?企业在资金收窄的情况下,不可能一味的增加纱布库存。
四、从抛储时间来看,很可能会在6月初开始,150万吨的抛储量至少要到7月中下旬完成,而新棉将在8月下旬陆续采摘上市,如此紧凑的情况下,无论政府还是棉纺织厂都不希望棉花价格出现大幅起落。据标准级棉12600元/吨计算,38个衣分籽棉的收价为2.92元/斤(棉籽按1元/斤计算),如果新棉的抛储价定在12900元/吨,则籽棉的收购价在3.0元/斤左右,说明国家认可的2009/10年度籽棉的价格不应低于2.90元/斤,希望能把“保护棉农”口号落到实处,而不仅仅是让轧花企业赚得“盆满钵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