眼下,新年度的棉花收购工作已经展开,而国内纺织用棉的需求却仍持续“疲软”,还未摆脱“卖棉难”困境的新疆棉花收购企业,又开始遭遇“买棉难”。
2008年,恰逢中国“入世”第七个年头,国产棉能否以更加开放姿态,摆脱“七年之痒”?面临农业国际化的冲击,历经风雨的“白色产业”要想走出困境,需要的已不仅仅是“头痛医头、脚痛医脚”的补救措施,而是更持续、稳定的扶持政策。
棉企、农民“卖买两难”同声喊苦
由于对今年棉花大量滞销的情形还心有余悸,各地棉商不敢放胆收购,新疆棉花开秤一个多月来,农民惜售现象严重,新疆各主要棉区的收购工作严重受阻。
“去年棉花平均收购价在每公斤6元左右,今年如果达不到6.3元,别说增收,就是保本都不可能。”今年上半年农资价格猛涨,让新疆乌苏市的棉农张玉平忧虑不已。他说,“农资价格年年涨,今年是涨幅最大的一年,而棉花收购价格却远不及去年。”据乌苏市农经部门测算,种一亩棉花的成本已超过1200元,这还不包括农户自身的劳动力成本以及雇工的食宿费用。
饱受种植成本增加困扰的并不仅仅是新疆的数百万棉农。中国农业科学院棉花研究所今年8月的监测数据显示,长江、黄河流域和新疆三大棉花主产区棉花生产成本全面上涨,仅上半年,每亩成本就增加了135元,增幅近三成。中国农业科学院棉花研究所研究员毛树春说,如果算上棉花采摘的人工费,今年每亩棉花的成本将增加200元以上。
尽管多数农民表示期望今年棉花收购价格能比去年有较大幅度的增加,以冲抵农资涨价的影响;但由于国内仍有大量去年收购的棉花没有销售出去,要想让正遭遇销售困境的棉花经营企业提高收购价,希望极其渺茫。
据中国农业科学院棉花研究所测算,若要棉农不减收,今年新棉收购价至少要上涨15%,明年的棉花生产才有可能保持稳定。毛树春说,一旦挫伤他们的植棉积极性,明年我国棉田面积很可能将再次锐减。
纺织企业不堪成本之重
目前,国产棉的出路已完全取决于我国纺织行业,但居高不下的棉价却让国内众多纺织企业叫苦不迭。由于今年以来,进口棉价格也逐步上涨,目前已与国产棉持平,在出口退税率下调、人民币不断升值等因素共同影响下,纺织企业普遍面临困境。
国家发改委8月初发布的统计结果显示,今年上半年全国有一万多家纺织企业倒闭,有2/3的纺织企业面临重组。据中国棉纺织工业协会会长徐文英分析,眼下对纺织品出口影响最大的是人民币升值过快,此外,国产棉价格居高不下更是加大了纺织企业的成本,为降低成本,不少纺织企业更多地使用了化纤原料。
而2007年底开始的信贷紧缩政策,令纺织企业普遍面临“贷款难”。流动资金短缺迫使一些纺织企业更多地把使用进口棉作为一种融资手段,挤压了国产棉花的生存空间。山东一家纺织企业的负责人告诉记者,购买进口棉能使用90天的“远期信用证”,只需付极少一部分货款,就可以使用所购的进口棉,这在很大程度上缓解了企业融资难的压力。在这种情形下,国产棉花大量滞销几乎是不可避免的。
徐文英说:“纺织行业的兴衰直接决定着整个中国棉花产业的走向,统筹考虑如何破解纺织行业和棉花产业目前面临的困境,是国家需要尽快解决的问题。”
白色产业“脱困”需要政策保障
加入世贸组织后,充分利用国内、国际两种资源毋庸置疑,但国际市场能否长久地为中国纺织企业提供足够的棉花资源,值得怀疑。
为发展生物能源,美国今年的棉花种植面积减少了近30%;印度棉花生产虽然发展很快,出口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