锦桥纺织网—资讯频道> 棉花信息> 棉花动态>正文
对本年度储备棉轮出成交火爆的景象,即使是小编也能分析出那是因为目前现货市场资源少,尤其是进口棉数量有限,多数纺织企业“等米下锅”,更重要的是此次进口棉轮出占比较大,而进口棉的质量那是杠杠的。
但是忧国忧民的业内人士更关注的是占据全球棉花一半的“天量库存”如何消化?未来棉花产业如何发展才能满足纺企需求?
品质下降致棉花消费降低
储备棉库存占全球总量一半
2015年,我国储备棉的库存量可谓创造了历史。
据中华全国供销合作总社棉麻局局长、中国棉花协会常务副会长高芳表示,2011~2013年三个年度我国收储棉花1643万吨,投放了691万吨,2015年度储备棉库存量超过了1100万吨,美国农业部数据统计显示,我国储备棉库存已达全球50%以上。据美国农业部数据统计,目前我国储备棉库存量占全球50%以上,被称之为“天量库存”。
出现这样结果的因素是多方面的。过去的几年里,棉花质量的下降和棉价的高企,再加上化纤工业的快速发展,都不同程度地减少了棉花的使用量。
中国纺织工业联合会副会长兼秘书长高勇介绍,从世界总的纤维消费情况看,2015年大约在9500万吨左右,其中棉纤维的比重2015年和2011年相比是下降的,2015年世界棉花消耗量占整体纤维消耗量低于30%,中国的棉花消耗量在整个中国纤维消耗量中的比重更低,大约只略高于13%,也就是说在整个中国纤维消耗量里,棉花的比重仅是世界的一半。
高勇分析,“十二五”期间,我国纤维消费量年均增长超过了5%,几乎依靠的全部是化学纤维,而且从2012年始,我国纺织服装的出口量下降首先是从涉棉纤维、涉棉制品的负增长开始的。
高勇认为棉花质量的下降也正是棉花消费下降的主要因素。“在过去的几年里,我们在注重提高产量的同时确实对一些质量指标要求降低了,棉纤维变粗,28毫米以上的数量越来越少,但是纺纱业对纤维的要求却也越来越高,供求矛盾不断显现,导致棉花消费出现下降。”
棉纤维替代棉花
棉花总量消费并未降低
虽然国内棉花消费近年来逐渐下降,但是从各种数据来看,我国棉纤维消耗总量却减少得并不多。
高勇分析,2015年我国棉花消费600万吨,与使用量最多的时候相比,减少了大约400多万吨,其中约200多万吨的消费量由进口棉纱弥补了,所以与最高峰时相比,我国实际棉花的消耗量只降低了100多万吨。
也就是说纺织工业对棉花的总需求并没有下降,只要价格合理,品质有保障,纺织工业对棉花的需求依旧旺盛。工业和信息化部消费品工业司副司长曹学军举例说,从本年度储备棉的火热不难看出,只要品质有保障,能够满足纺织企业的需求,销售途径是不用担心的。
棉花是最重要的天然纤维,广受消费者的喜爱,尽管近几年国内棉花消费看上去在减少,但是通过进口的棉花和棉纱依然总体上保持了每年消费1000万吨左右棉纤维的能力,未来棉花消费依然具有广阔的空间。
高勇介绍,2015年,我国纤维加工量是5300万吨,纺织工业“十三五”发展规划中预计到2020年中国的纤维加工量将达到6000万吨,要增长的700万吨主要依靠产业用纤维的增加,但高勇仍期望在今后五年里,国内棉花的消费量能继续增长,他认为目前棉纤维是无可替代的,希望今后棉纤维在服装、家用纺织品方面,仍然能够起到主力军作用。
众所周知,产业用纺织品中除了极少数特殊领域用棉纤维以外,其他基本上均用化学纤维。但如果能在产业用领域充分应用好棉纤维,也是一个巨大的商机。
稳健医疗集团是一家拥有20余年医用卫生材料和医用敷料生产经验的企业,其旗下品牌PurCotton全棉时代以100%全棉为原料,凭借自主研发的全棉水刺无纺布专利技术,打造出健康、舒适、环保的系列化高端全棉生活用品,在产业用领域可谓树立了典型。
稳健医疗集团董事长、深圳全棉时代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李建全称自己是个“棉花迷”,他认为棉花是一种天然的宝藏,用它就要把它的最大价值发挥出来,要让消费者了解它的价值所在,而现在互联网时代更利于棉花价值的传播,这也为棉花消费提供了平台。李建全还认为,未来有些产品可以慢慢用棉替代,比如纸巾,这将是一个很大的应用领域。
新格局下中国棉花要重品质打品牌
当前,中国棉花在经历了一个时期的高速发展之后,面临着结构性的调整和必要的恢复。
在生产领域,中国棉花生产面临着“小规模、低效率、高成本、农业劳动力老龄化以及土地流转进程加快”等问题;在流通领域,面临着加工贸易企业整合、重组进程加快的问题;在纺织领域,“竞争加剧、优胜劣汰、转型升级”成为主旋律,越来越多的纺织企业正在“走出去”,以“转移”促“转型”。
新格局下,中国棉花生产格局也从过去黄河、长江、新疆三大棉区各占三分之一,三足鼎立,变成了以新疆为主,内地两大流域在逐渐萎缩的格局,加工布局、流通布局以及纺织布局都在发生调整。
高芳表示,传统的棉业增长模式和路径正面临着严峻的挑战,新格局下中国棉花推进结构调整和转变发展方式迫在眉睫。未来,中国棉花的发展将从强调高产转向优质,从分散转向规模化,从人工生产转向机械化,从传统贸易转向现代物流和“互联网+”。
中国棉花协会会长戴公兴认为,国家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对棉花产业来说,近期的主要任务以去产能、去库存、去杠杆为主;长期来看,通过降成本、补短板实现棉花配置效率的提高。我国棉花生产的成本和价格远高于其他产棉国家,固然有人多地少、小规模经营的原因,但从根本上看,还是生产技术水平和劳动生产率落后。生产技术水平低,产品的质量和档次就低;劳动生产率低,产品的成本和价格就高。我国棉花要提高质量和档次,需要制度创新、科技创新、管理创新,需要政府、企业、科研机构的相互配合、协同努力。
曹学军表示,首先,棉花产业发展的关键在于品质。做好棉花的品质工作,要从种植、采摘、加工、检测等多个环节去推进,多种植高品质棉花,种植适合机采的棉花,提高质检的公信力。第二,棉花产业发展需要打品牌。
提到高品质的棉花,人们自然就会想到美棉、澳棉,这些棉花在纺织企业,甚至在消费者眼中是质量比较可靠的象征,有效地推动了棉花消费。
近年来,中国棉花协会也在大力推进“中国棉花”概念和品牌,为拉动国产棉花消费起到了很好的示范作用。下一步不仅要继续加大国家棉花品牌的建设,还要开展区域品牌协同,比如新疆区域品牌,有一些大的棉花加工企业,也要开展企业品牌建设。
最近,农业部有一个发布了《全国种植业结构调整规划(2016-2020年)》,对于棉花的定位是稳定面积、提高单产、提升品质、增加效益。提升新疆棉区,巩固沿海、沿江、沿盐碱滩涂棉区。河间市国欣农村技术服务总会会长、中国棉花协会副会长卢怀玉说,从政策来看,政策的支持方式也许会有变化,但支持定位应该不会变。行业内部各方面在改善品质的意识上越来越强,而且效益为先,高产要让位于高效已经成为业界的共识。
棉花产业链已经明确提出棉花产业将转变发展方式,由重数量向重质量转变,这对纺织业非常重要。“能够完成这种转变对我们纺织业应该是一个喜讯。”高勇提出,当前,纺纱企业为了提高纱线的附加值,对优质棉花需求非常大。
同时,纺纱厂在不断进行自动化、智能化的改造,包括采购等环节的用工越来越少,这就要求棉花流通企业未来要为棉纺企业提供更加定向化、精准化的服务,从而促进棉花产业的健康可持续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