锦桥纺织网—资讯频道> 棉花信息> 棉花动态>正文
截至目前,滨州市棉花播种工作已基本完成,今年全市预计棉花种植面积维持在100万亩左右,较2015年有所下降。
近两年,由于植棉成本高、效益低这一主要原因,严重挫伤了棉农的植棉积极性,使滨州市棉花生产呈现持续下滑趋势。据农业部门统计,2015年全市植棉面积115.82万亩,较2014年减少28.65万亩,减幅20%;皮棉总产8.02万吨,较2014年减少3.99万吨,减幅33%。
记者在滨州市农业部门了解到,2015年棉农每亩植棉收入831.36元,去掉生产成本731元,每亩植棉纯收益仅为100.36元,较2014年459元的棉纯效益减少了358.64元,减幅78.14%。与种粮相比,小麦亩收益346元,玉米亩收益238元,合计种粮效益为584元/亩,植棉效益低于种粮效益483.64元/亩。尤其2015年,由于天气前旱后涝的原因,严重影响了棉花产量和质量。
滨州市棉花生产主要集中在无棣、沾化两县区,而这两个县区的很多植棉地块土壤地力条件较差,棉花生产大部分“靠天吃饭“。同时,由于在棉花生产中存在的品种和加工方式等短板,也导致了棉花产量和质量问题日趋严重,滨州市棉花产业可持续发展受到威胁。
对于如何稳定和发展棉花生产,滨州市棉花生产技术指导站站长刘明云指出,建议国家应及早公布并落实棉花价格补贴政策,促进棉农种植意愿;进一步优化结构布局,因地制宜发展棉花生产,促进区域化种植,出台植棉大县奖励政策。他认为,滨州市作为产棉大市和纺织工业大市,应当采取有效措施大力提高棉花质量,靠质量创响滨州棉花品牌。要根据市场需要合理确定品种审定指标,严格品种审定。大力提高栽培管理水平,中早熟品种要适当晚播,减少伏前桃的比例,中晚熟品种要适当早播,减少晚秋桃比例和霜后花。搞好品种区域规划,明确不同地区主栽品种,保证生产的原棉品质基本一致。严把采摘、运输、加工关,杜绝“三丝”。提高收购、轧花质量,确保棉花商品品质不断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