锦桥纺织网—资讯频道> 棉花信息> 棉花动态>正文
哈密市大泉湾乡曾是产棉大乡,当地农民年人均纯收入达到一万多元。但是随着市场的变化,当地棉农们又把目光投向中药材种植,踏上了改革转型之路。
2016年春节,大泉湾乡疙瘩井村民李万村终于不用再为开春后田里种啥而发愁。因为去年试种黄芪获得成功,他决定今年彻底放弃棉花继续扩大黄芪规模。
在哈密市大泉湾乡一家药材种植合作社的院子里,记者看到小山一样的黄芪堆放在院子一边。经过分拣、半成品加工等工序,这批黄芪将全部销往韩国。
哈密市泉富药材种植农民专业合作社社长米德告诉记者,虽然目前黄芪市场价格走俏,但是害怕一股脑跟风造成供大于求。他们决定开春以后结合当地实际选择多品种中药材种植。米德:“现在就是把甘草和党参,还有地黄、防风、川贝这些我们做了一些,适合于我们哈密地。我们根据市场需求,16年就是计划把厂房建起来,把烘干设备这些全都上来。”
哈密市大泉湾乡党委书记袁艳玲:“我们也是积极的考核和吸引一些在外地的这些大型的加工企业,到我乡来落户建厂,从上游解决我们中草药加工和销售问题。通过这个加工厂的建立,来解决我们下游农民增收的问题,劳务输出的问题。”哈密棉田踏上改革转型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