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年我国进口棉花存在质量不合格率上升、棉包包装不规范、棉花短重现象严重等问题,对此,国家质检总局建议我国各用棉企业应制定风险防范措施,减少不必要的损失。
多方面原因造成质量问题
记者了解到,2014年各进口国棉花存在许多质量问题,原因是多方面的。《2014年度全国进口棉花质量状况》报告显示,美棉降级严重的主要原因为:颜色偏灰、偏黄,光泽差、长度偏短、叶屑较多、轧工差、马克隆值偏粗或偏细,个别批次棉花强力较差。印度棉的整体质量不容乐观,尤其是今年有不少客户以美棉等级签订合同,造成这些批次大比例降级。而且印度棉花在生产加工皮棉时人为采取喷水措施,含水量过高情况时常出现,使得棉纤维板结,长时间存贮极易发生霉变、霉烂状况,也不排除个别棉商掺杂使假。一向以品质优良、一致性好著称的澳大利亚棉花,在2014年下半年到货的新棉中品级不符合率很高,受雨水影响,光泽暗淡,呈灰白,品级明显变差。乌兹别克斯坦棉花降级原因主要是棉花杂质太多、颜色灰、轧工质量较差。非洲国家棉花颜色发黄,广泛存在交货长度与合同约定不符的情况,长度不符合率远远高于其他国家棉花。
据了解,2014年我国进口棉花的短重现象较为普遍的原因是贸易惯例因素,属市场行为,短期内难以改变。另外还有故意短装、弄虚作假,以少充多、回潮率变化等因素影响。《2014年度全国进口棉花质量状况》报告指出,2014年,美棉的塑料编织袋包装问题还未得到改善,仍然使用得很多;印度棉破包、散包现象较常见,棉花污染严重。另外,印度棉和非棉包装不规范,棉包上唛头、包号等信息普遍不清,装箱资料不齐全。进口棉花包装材料方面差别更大,美棉基本上为编织袋包装,澳棉以细纱布和纯棉纱布为主,印度棉包装材料较乱,有细纱布、细纱网,纯棉质的较少且破损较多,非洲国家的棉花、巴西棉花的包装均存在质量问题。
此外,2014年进口棉花中混有异性纤维给企业生产加工带来影响。如印度棉在种植、收割、加工等环节缺乏严格的管理,印度棉中常混有多种异纤(绳索、化纤丝等),企业需花大量时间、费用进行人工挑拣,且对成纱质量有所影响,甚者可能损坏生产设备,给企业造成损失。
用棉企业应制定风险防范措施
针对进口棉频繁出现质量问题的情况,国家质检总局建议我国各用棉企业应建立风险防范措施。各用棉企业可以选择在质检总局登记备案、信誉良好的境外供货企业,以防到货棉花出现问题时境外供货企业赔付不及时或发生扯皮现象,减少不必要的损失。各用棉企业应及时关注质检总局及当地检验检疫部门发布的公告或警示,充分了解供货商进口棉花质量及信誉情况;同时针对当前进口棉花包装方面出现的一些问题,各用棉企业可以在外贸合同中明确进口棉花的包装条款及责任条款。
与此同时,境外供货企业应加强棉花包装和质量的控制。虽然目前进口棉花包装日趋规范,棉布包、塑料膜包装越来越多,但塑料编织袋、纱布包装仍然普遍存在。包装不良造成的破包、烂包等问题,往往会造成棉花污染、霉变等,直接影响进口棉花的正常使用。建议境外供货企业要不断加强对进口棉花的包装控制制度,做到包装统一、唛头标记清晰。同时,为保证棉花的质量,境外供货企业应不断加强棉花加工源头质量的控制。 转载本网专稿请注明:"本文转自锦桥纺织网"。
更多纺织专业资讯,关注锦桥纺织网微信公众号。微信搜:锦桥纺织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