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节之后,市场议论最多的就是今年的春播情况,这对于400型企业这样的“宠然大物”意义非同一般。“2013/14年度,轧花效益不好根本原因是‘企业吃不饱’。”沧州市下属的河间市某400型企业老板老王分析,1家400型企业年加工能力能常2000-3000吨,而2013年他们满打满算只加工500-600吨,利益无从谈起,因此对今年的棉农植棉意向显得格关心。但通过春节期间的走访调研,又使他格外灰心。
一是当地某大型优质抗虫棉种子公司分布在沧州市各县、乡的种子经销点至今动作不大,多数站点春节之后并没有来公司订购棉种,种子预订遭遇尴尬。二是部分种棉大户表示今年放弃种棉,这些大户都在去年因为棉花减产、质量下滑,在交储过程吃“暗亏”,包地种棉收益明显低于其它作物。三是周围村庄农户也多表示不再种棉。其中,河间市的兴村是种棉大村,2011年种植高峰时全村棉花面积3700多亩,2013年降到1500亩,预计2014年将降至100亩以下。大家对种棉的失望程度可见一斑。从全沧州市来看,自2010年开始,种棉面积也是逐年递减。数据显示,2010年全市面积达到250万亩,2011年220余万亩,2012年200万亩,至2013年全市面积仅150万亩。悲观人市预计,2014年沧州植棉面积或将降至100万亩以下。
原因有二:一是近年种棉比较收益持续下降,棉农长期看不到希望。加上农村青壮劳力要么外出打工,要么经营其它产业,在种地上的态度是“越省事儿越好”,因此很多曾经的棉农选择只种一季玉米,就连小麦都放弃了,更别说棉花。二是2014年开始,国家不再大规模收储,选择在新疆地区施行棉花目标价格直补政策,内地暂不涉及。因此,市场预计2014年新季棉花价格势必会有一定下降空间,这对并不享受直补政策的内地棉农来说,无异于雪上加霜。
因此,很多种棉大户毫来犹豫地放弃种棉。内地棉花越来越少,收储政策被取消,依靠国家收储“起家”的400型企业没有“依杖”,正在经历着一场心理上的洗礼。从春节之后,部分企业的反映来看,打退堂鼓的400型企业不在少数。1位市场人士说,在沧州市有6-7家400型企业足矣,剩余的企业要么赴新疆“淘金”,要么退出市场,不然大家日子都不好过。退市?有点舍不得?这是多数企业的想法,毕竟好几百万投进去了,还没有回本就先撤了,搁谁也转不过这个弯来。但不撤?没准备就连这点本钱也搭进去,这还真是一次艰难的选择。 转载本网专稿请注明:"本文转自锦桥纺织网",更多纺织专业资讯,关注锦桥纺织网微信公众号。微信搜:锦桥纺织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