棉价下跌 配额减少:纺企接受“市场化”洗礼
今年,棉花直补政策实施,自消息传出后,业内人士就预计棉价会大幅下跌,事实也印证了这一观点的正确。一路下跌的棉价,让棉纺织企业既喜又悲,喜的是棉价终于由市场说了算,自由购买空间较大;悲的是棉价下跌使纺织企业的成品库存不断贬值,企业亏损严重。 时至12月,已走到了2014年末,棉花市场逐步进入企稳阶段,纺织企业仍没能走出棉价下跌的阴影,收购进程缓慢,补库意愿不强,整体运行绩效不佳。但业内人士表示,新政实施至今,我国棉花领域以市场供需为基础的市场价格形成机制已经效果初显。不管是棉农交售籽棉,加工厂收购籽棉,还是纺织企业采购皮棉,更多的或者唯一考虑的因素就是市场需求,在这个价格机制形成的过程中,不论是棉企、纺企还是棉农,都需要经过一轮痛苦的过程。 纺企补库迫在眉睫 目前,我国棉花价格逐步与国际市场接轨,新疆产区籽棉收购价已由2013年的8元~9元/公斤左右下降至目前的5元~6元/公斤区间。内地棉区籽棉价格也大幅下降,湖北省籽棉价格去年在8元/公斤左右,而今年只有5.6元~6元/公斤。 大幅下跌的棉价,不仅让棉农、棉商对市场悲观,也让纺企陷入持续观望中。在10月的企业调查中,多数棉纺织企业是有增加库存的意愿的,但是随后11月中旬美棉期货开始下跌,国内棉价随之下行,企业开始不断减少库存,以便应对棉价下跌带来的风险。 虽然目前棉花市场一片观望,下游需求不旺,但是临近年底,棉纺织企业有新一轮补库需求。有业内人士表示,目前纺企的态度是“再观察一些时间,如果棉价持续平稳,将展开采购”,现货市场有望止跌回稳。 记者采访中发现,近期,冀鲁及江浙地区部分纺企原料告急。以美棉、澳棉、西非棉为主要配棉的纺企,普遍外棉库存见底,面临要么继续补库,要么调整配棉的处境。以长绒棉、高品质新疆棉为主要配棉的企业,也面临补库需求。也有少数企业需要部分高品质地产棉,纺企的补库意愿增强。 河北石家庄某企业负责人说,他们企业原料以新疆棉、进口棉为主,近期库存仅维持在15天左右,较11月中旬的28天下降46%。“采购已迫在眉睫,不然就得停产了。”这位负责人说出了自己的担忧。据了解,近期黄河流域纺企大多面临此种境遇。 新疆棉使用占比增加 除了实行棉花目标价格直补政策外,国家发改委还宣布,除了下发89.4万吨关税配额外,明年不再增发棉花进口配额。消息一出,引来了国内生产高支纱企业的一片怨声。安徽华茂集团物资处处长江鸣华表示,对于生产需要高档次棉花的企业来说,后期用棉压力非常大,国内棉花质量差,不能满足企业生产需求,而进口棉花配额也非常有限。 山东某纺织企业负责人表示,虽然今年棉花进口配额紧张,但企业并没有急于购买新疆棉,因为目前仍无法看清市场,对于棉价是否继续下跌,还是没有十足的把握。近期新疆棉虽然暂稳,但仍有下行可能。 不少企业已制订了采购计划,但仍有部分企业愿意再等等看。一是担心目前棉花价格仍不是底部。截至12月12日,已移库山东、河北的新疆棉3128级价格为14500元/吨~14600元/吨,2129级为15000元/吨~15100元/吨,与青岛港S-6级印度棉14500元/吨~14700元/吨的价格基本接轨,但印度棉滞销、下跌走势使纺企产生新疆棉继续下跌的担心。二是高等级棉花资源不足。河南郑州某企业负责人说道:“我们派出了两拨业务人员到新疆,一拨去北疆,一拨南疆。”他表示,由于明年进口配额可能只有89.4万吨,他们企业被迫调整了配棉,将新疆棉使用比例提升至70%,所以他们更关注新疆棉的质量、价格情况。 江苏某棉纺织企业负责人表示,目前企业用棉新疆棉占比90%以上,自从知道了今年进口棉配额不再增加,企业就积极调整配棉,寻找质优符合生产需要的新疆棉。 成品贬值企业亏损 如果说棉价下跌,配额减少,给棉纺织企业用棉带来困扰的话,那么棉纺织企业成品库存的贬值,才是企业最头疼的问题。江苏双山集团物资处处长表示,棉价下跌,企业十分痛苦。他说道,就算是每吨棉花下跌几十元钱,那么后道棉纱价格也会马上反映出来,企业的棉花库存以及成品库存都会亏损。所以现阶段,企业尽量把库存降低。分析人士表示,目前,纺企用棉随用随买,大型企业一般会备足50~60天的用量,中小企业则基本在25~30天,少的甚至仅维持一周左右。 国内棉价的下跌,也让我国纱线的出口利润大大降低。据中国海关统计,2014年1~10月,全国纱线出口数量为334.6万吨,增长11%;出口金额102.1亿美元,上升1.1%;出口平均单价3.05美元/公斤,同比下跌8.9%。多数纱线企业负责人表示,纱线出口价格下降直接影响了企业的经营利润。山东一家纱线出口企业的负责人表示,去年纱线的价格就不高,本以为今年纱线价格会有所提高,没想到出口价格比去年还低。加之今年棉价下跌非常快,企业为了减少亏损,一边提高纱线产品质量,一边通过多种方式来吸引商家订购产品,经营压力非常大。 而业内人士则认为,这是我国棉花政策改革必须经历的阶段,也是棉花市场化改革中纺织用棉企业必须接受的“洗礼”。中储棉花信息中心主任刘克曼表示,今年执行棉花目标价格直补政策,最明显的成效就是棉花价格由市场形成的机制已经基本形成。不管是棉农交售籽棉,加工厂收购籽棉,还是纺织企业采购皮棉,他们最多或者唯一考虑的因素就是市场需求。这是棉花新政实施的目的,也是政策应当达到的效果。 转载本网专稿请注明:"本文转自锦桥纺织网"。 更多纺织专业资讯,关注锦桥纺织网微信公众号。微信搜:锦桥纺织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