锦桥纺织网
资讯 要闻 视点 外贸 统计 标准 科技 市场 宁波 织里 昌邑 盛泽 湖塘 钱清 供应 坯布 纱线 面料 家纺 服装 纺机
棉花 现货 撮合 郑棉 美棉 收储 抛储 曲线 棉花 化纤 纱线 坯布 外汇 原油 采购 坯布 纱线 面料 家纺 服装 纺机
化纤 涤纶 粘胶 聚酯 腈纶 氨纶 锦纶 计算 克重 布价 纱价 棉价 外棉价 服务 会员 广告 软件 短信 期刊 建站
我要找信息

锦桥纺织网—资讯频道> 棉花信息> 棉花动态>正文

猜想 新疆试点棉花直补之后……

        

  岁末年初,南疆籽棉收购加工已基本结束。闲下来的棉农们到处打听着2014年将在新疆试点棉花直补的消息,盘算着今年如何种棉花
  2014年,国家将取消现行的棉花临时收储政策,在新疆开展棉花直补试点工作。随着自治区人民政府组织多个工作组分赴各产棉大区就棉花种植、销售、加工等情况做密集调研、征求意见,此消息似乎被证实。而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建设统一开放、竞争有序的市场体系,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完善农产品价格形成机制,注重发挥市场形成价格作用”为新疆试点棉花直补指明了方向。“政策正在制定完善中,2014年将要出台。只是具体怎么补、补多少、如何保证补贴到位,尚不明了。”自治区发改委一位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那么,面对棉花直补,棉农和购销企业及各涉棉机构怎么看?日前,记者来到新疆最大的产棉区之一南疆的阿克苏进行了采访。
  种地:还需要从降低植棉成本入手
  记者在阿克苏的阿瓦提、新和、沙雅等产棉大县采访时,不时见到公路两边棉田中套种红枣、苹果等经济林作物。阿瓦提主管农业的副县长白和斌告诉记者,这几年植棉效益远低于粮食和其他经济作物,一些农户在种棉的同时套种果树等经济作物,等果树挂果有效益后就减少棉花种植。因此,近几年一些种棉大县植棉面积有所下降。
  在阿瓦提,鲁泰丰收棉业有限公司规模比较大,产业链比较长,包括种植、收购加工、纺织等产业,棉花种植面积14.8万亩,在6.3万锭纺纱的基础上,2013年又新添了6.5万锭的生产线。总经理李景泉还是当地棉花协会的会长。因此,对棉花产业的看法比较全面客观。
  “直补是件好事情,一方面可直接保障棉农利益,另一方面可促进棉花价格市场化,使国内棉价逐步与国际棉价接轨,降低纺织企业用棉成本,但执行起来不容易。”李景泉谈了自己的看法。他认为,要从根本上保护棉花生产,提高农民植棉积极性,直补额度应不低于粮食。除直补外,还需要从降低种植成本入手。另外,中国棉农的分散性和个体化是直补实施的主要困难,需要设计良好机制,并逐渐完善。
  李景泉告诉记者,即使在阿克苏这样最适宜种棉地区,由于化肥、农药等农资价格和人工采摘费的不断上升,棉农小规模种植成本每亩大约在2200元以上,全家人忙一年增收有限。
  与李景泉有同感的不在少数。白和斌告诉记者,棉花是劳动密集型产业,国内棉花种植机械化程度远低于粮食种植,成本明显高于种植粮食。就是种棉大户,如果机械化没跟上,一样不挣钱。仅拾花费已达到每公斤2.2元至2.5元,种棉成本太高了。
  为了降低成本,“今年阿瓦提一些乡镇开始棉花机械化采摘试点,并准备以合作社的形式将散户组织起来,推广规模化种植,便于机械操作。”白和斌介绍了他们县的一些情况。
  阿克苏农办主任陈煜建议,有关方面应加大棉种的研发力度,研制出集中开花的晚熟型品种,便于机械采摘作业,国家应对农机补贴进行调整,并出台机采棉的检测标准。
  挣钱:全产业链活起来是出路
  如果实行直补,2014年国内棉价将向市场靠拢,价格会下跌,利好纺织企业经营。采访中,涉棉机构都有这样的共识。
  但是棉农有两个担心:一是如果补贴不多,棉价降得太低挣不到钱,二是出现“卖棉难”。
  “完全取消临时收储可能存在一定的风险。”沙雅益康棉业公司法人代表胡孝伦认为,直补要真正保护棉农利益,就要保证棉农卖得出棉花,及时拿到售棉款,不出现卖棉难。采访中,一些棉农和收购加工企业都有这样的看法。
  李国平是阿克苏种棉大户,2013年种棉5000亩。他最担心如果取消收储,棉花不好卖,或挣不到钱。“国家如果没有最低指导价格,我们种棉花心中发虚。”
  与棉农相比,棉花加工企业也会考虑自身利润,夹在棉农和棉纺之间若无利润空间,棉花加工企业会限收棉花,造成棉农“卖棉难”的问题。
  一些人认为,直补对于加工厂影响不大,加工企业会随行就市。
  “我们收购加工企业心中都有一本账。”阿克苏鸿昌棉业公司法人代表滕敏力认为,2014年籽棉收购价向市场靠拢,每公斤不能超过7.5元。比如皮棉每吨17000元,折合籽棉每公斤7元左右,已高于市场预期棉价。比照此价格,收购加工企业算账,不会做亏本生意。“收高了纺织企业不要,我们的棉花卖给谁?即使这样也比进口棉价格高。”
  阿克苏腾达棉花加工厂老板陈时文表示,如果国家没有托底收购价,“明年我们企业收购会非常谨慎,只能是走一步看三步。”他认为,国家应管底线,必要时启动应急预案,出台最低收购价。
  最好是参照粮食补贴办法,实行直补和最低收购价并行政策;另外,加强农业保险,遇到重大灾害时能够保障棉农利益。这是众多棉农和加工企业的心声。
  李景泉则认为,应站在棉花全产业链上看问题,提高新疆棉纺企业技术含量和产品附加值,增强其市场竞争能力,只有全产业链活了,棉农的担忧就会消失了。
  贷款:收购资金及时到位是硬道理
  如果说棉农最担心“卖棉难”,而收购企业更担心的是是否有充足的收购资金。
  充足的收购资金是确保棉农不出现“卖棉难”的关键。胡孝伦认为。
  据了解,长期以来,农业发展银行在棉花收购资金的供应上,承担了全疆70%的收购资金供应。而农发行棉花收购资金属于自担风险的、没有国家兜底的政策指导性贷款业务。
  由于多数棉花收购加工企业规模较小,固定资产一般不超过2000万元,收购资金需求量又特别大,往往要贷出上亿元收购资金才能满足需要,胡孝伦告诉记者。
  在收储的情况下,棉花企业销售后都能及时归还贷款。而在棉花收购市场化运作态势下,农发行如按照商业性流动资金贷款管理,实行贷款额度担保全覆盖,虽然可以有效防范市场风险,但势必大幅度提高企业贷款门槛,将会淘汰一大批棉花企业,影响到棉农售棉,造成另一种“卖棉难”。阿克苏一位农发行信贷人员有这样的担心。
  专家预计,实行棉花直补后,国内棉花价格在短期内很难低于国外棉价,国内消费不旺情况极可能继续延续,加之新疆远离销区、运输困难、疆内用棉有限等因素的影响,棉花销售困难将继续成为新疆棉花产业发展的难题。企业如遇销售困难,农发行贷款将面临前所未有的安全隐患。
  “保收购与防风险”将令农发行面临两难困境。各产棉区农发行机构组织信贷人员加大调研力度,研究讨论管理办法。同时,希望有关方面制定相关管理办法,如棉花收购价格确实低于某一水平,应及时启动最低收购价政策,进行就地储备,防止因籽棉价格大幅波动,影响棉农收益。
  也有一些业内人士建议,对农发行棉花收购资金单独核算,建立国家层面风险补偿机制,进一步调整、完善农发行相关信贷政策和管理机制,确保棉花收购资金良性运行。
  专家认为,应充分发挥新疆优质棉基地优势,针对新疆的特殊情况,加大政策倾斜力度,建立现代纺织基地,并对棉花全产业链进行扶持,这对新疆经济跨跃式发展和社会长治久安有特殊的意义。
  延伸阅读
  新疆棉花产业概况
  新疆是中国的棉花主产区,近些年中国60%的棉花产自新疆。受自然环境影响,新疆的棉花单产高于内地70%以上,棉花品质也明显高于内地,生活在新疆70%左右的维吾尔族农民世世代代以种棉为主要的生活来源。如何巩固新疆优质棉基地,如何保证棉农的生活水平有所提高,进而保证边疆地区的经济和社会稳定具有深远的战略意义。
  新疆远离内地,交通不方便,多年来铁路、公路运力紧张,加之运出的多,运进的少,造成包括棉花在内的许多商品的成本高于内地。随着国家支援新疆步伐的加快,近几年来,从新疆地方到新疆生产建设兵团都自建和引进了不少纺织企业,以解决新疆棉花的出路和提高种棉效益,但无奈国际金融危机和国内外棉花巨大的差价,造成棉纺行业的全行业不景气,加之目前新疆的纺织业技术含量和附加值低,缺乏市场竞争力。
  从长远的角度考虑,棉花产业西移,在新疆建立中国现代纺织基地势在必行,既解决了新疆的棉花问题也解决了中国的棉花问题。
  农发行新疆分行支持棉花收购回顾
  2010年度棉花市场经历了“过山车”式行情,价格大起大落,次年棉花价格继续回落,国家为保护棉农利益,出台了19800元/吨的临储价格。
  2011年度,国家临储价格19800元/吨,当年农发行新疆分行投放棉花收购贷款510亿元,支持收购量250万吨,占全疆棉花总产量(统计局公布数据284万吨)的88%。
  2012年度,国家临储价格20400元/吨,当年农发行新疆分行投放棉花收购贷款615亿元,支持收购量315万吨,占全疆棉花总产量(统计局公布数据406万吨)的78%。
  2013年度,国家继续执行20400元/吨的临储价格,当年农发行新疆分行投放棉花收购贷款643亿元,支持收购量317万吨,占全疆棉花总产量(统计局公布数据400万吨)的79%。


转载本网专稿请注明:"本文转自锦桥纺织网",更多纺织专业资讯,关注锦桥纺织网微信公众号。微信搜:锦桥纺织网

相关文章
赞助广告
Copyright © Sinotex.cn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锦桥纺织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