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度新棉开秤短短一月,棉花临时收储开始仅10天,棉企已明显感觉到来自新棉收购加工的重重压力,企业感言这个年度“交储不简单,经营比较难”。
一、收储质量、进度要求收紧,企业收购步伐放缓。
基于此前国家抛储新棉时市场普遍反馈的质量问题,及新年度正式开始推行的GB1103-2012新棉花标准,此次收储伊始发布的多个公告都较去年进行大篇幅修改,同时还专门发布《关于严格规范2013年度临时收储交易企业资格和交储行为的公告(2013年度[收储]第3号)》,整体对2013年度入储新花的质量提出了更高要求,同时明确要严格控制成交数量和进度。这无疑给加工企业1个“下马威”,企业收购初期不仅对新标准下的收购加工质量、棉花公检结果缺乏把握,更对收储入库公检的层层把关心存顾虑,一是要求严,二是不熟悉,多数400型企业目前都处于观望或者少量收购加工送检的状态。2013年度收储制度细则的修改,将使加工厂承担更多质量责任,由此带来的压力,将使加工厂在被动主动之下均放慢收购加工进度。
二、棉花受灾减产,资源减少棉农惜售。
随着2013年度新棉陆续加工上市,其产量、质量情况也正逐渐明朗。受到生产中后期南旱北涝天气的影响,内地新花衣分下降的情况十分普遍,目前上市新花多数在37%左右,较去年下降1-2个百分点。同时棉花单产下降地区也较多,诸如河北、山东、湖北等省的部分地区,籽棉单产在400-450斤已算较好的收成,350斤左右较为普遍,低于去年100-150斤不等。两个因素叠加,将使内地总产出现较明显下滑。同时新疆产量也低于前期预计,其中南疆单产下滑较为普遍。
产量下降直接造成棉农惜售心理增强,目前持棉不售的情况十分普遍。内地新花收购价已从上市初期的4.1-4.2元/斤,一路上涨到4.4元/斤左右,新疆则持续处于9元/公斤左右高位,目前局部已涨至9.4-9.6元/公斤。新疆、山东、河北等多地的收购加工成本已突破20000元/吨,局部已达到或超过20400元/吨的收储价。产量下降,棉农惜售,价格居高难下,将使企业收购难度明显增加。
三、入市企业增多,抢收严重,利润难保。
受到过去两年加工交储利润可观驱使,同时传言国家将最后1个年度大规模敞开收储,大量加工厂跃跃欲试今年的加工交储。新疆租赁加工厂的费用大幅上涨,内地部分地区抬价争抢资源的情况也不断出现。市场一边是收储门槛抬高把严,一方面是众多收购加工企业“磨刀霍霍”,准备血拼一场。竞争主体增多必然带来资源的争抢,市场成交未动,“战鼓”已响。加工企业一方面已意识到市场的严峻形势,一方面也有些身不由己必须冲锋陷阵的“悲壮”。
四、棉籽波动下滑,风险提高。
棉籽价格无疑是收购初期支撑籽棉水涨船高的重要因素,但棉籽市场蕴含的风险正在暴露。中秋节后,棉籽价格出现小幅下滑,接下来,随着新棉上市量的加大,棉籽价格下行的趋势可能形成,市场有望重演上年度的行情。市场对棉籽行情的不乐观预期,也将使加工厂变得谨慎,严格控制收购进度与价格,预防不断增加的风险。
2013年度的棉花收购市场,成交起步缓慢,但从棉农,加工厂,到国家收储,已进入紧张的多方博弈状态,这种观望、磨合、适应的过程无疑将拉长今年的收购战线。政策要控质量、进度、防转圈棉,企业要抓资源、提高交储成功率、加快资金流转,棉农要减产保收益,在各自的利益与相互的矛盾制衡中,2013年度的籽棉收购、皮棉收储注定不会“平静”。 转载本网专稿请注明:"本文转自锦桥纺织网",更多纺织专业资讯,关注锦桥纺织网微信公众号。微信搜:锦桥纺织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