锦桥纺织网
资讯 要闻 视点 外贸 统计 标准 科技 市场 宁波 织里 昌邑 盛泽 湖塘 钱清 供应 坯布 纱线 面料 家纺 服装 纺机
棉花 现货 撮合 郑棉 美棉 收储 抛储 曲线 棉花 化纤 纱线 坯布 外汇 原油 采购 坯布 纱线 面料 家纺 服装 纺机
化纤 涤纶 粘胶 聚酯 腈纶 氨纶 锦纶 计算 克重 布价 纱价 棉价 外棉价 服务 会员 广告 软件 短信 期刊 建站
我要找信息

热门关键字:

锦桥纺织网—资讯频道> 棉花信息> 棉花动态>正文

纺织之痛 棉农之殇

                     

  近段时间,河南尉氏棉花纺织公司总经理李化民的心里很“抓毛”。“现在做得越多亏得越多,去年开工也就70%,一点钱都不赚,税还要交。”远在千里之外的湖北惠民农业科技种棉大户刘立清的心情和李化民一样。“往年这个时间,棉种已经卖得差不多了,现在还没有人来买,今年种棉面积肯定又下降了。”刘立清说,去年长江流域棉花种植已在减少。

  记者最近在山东、湖北、河南、河北走访了部分纺织企业和种棉大户,看到的是棉纺行业整体不景气,大多数纺织企业不得不进入“休眠期”;另外一个现象是大量的棉农弃棉,棉花产量将有波动。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现象?问题又出在哪儿?

  内外价差和两难的收储政策

  在采访过程中,棉纺企业提到最多的是棉花收储政策对行业的影响。棉花临时收储政策出台于2011年,在这之前,国内棉花生产曾一度出现滞销。2011年,国家以每吨标准级棉花1.98万元的价格进行第一次收储。大量的棉花随即进入了国库。从2011年9月我国首次实施棉花临时收储制度至今,中国纺织工业联合会副会长兼秘书长高勇估算,国家收储的棉花已超过1000万吨。“这1000万吨是我们棉纺行业一年半的储量,可以说国库已出现胀库问题,而我们的棉纺企业却没有棉花使用。”  

  为什么棉纺企业没有棉花用?

  2012年上半年,国家第一次放储,每吨棉花1.8万元,计划放储100万吨,最后放储的结果是40多万吨,放储价钱比原定价格每吨多了500元。2013年初,国家第二次放储,每吨棉花1.9万元,计划放储300万吨,据统计,到目前为止只卖出不到60万吨。高勇说,第一次放储,行业协会建议的价格是1.6万元一吨。而在2012年9月,国家决定再次启动棉花临时收储政策,每吨棉花的收储价定为2.04万元,高勇认为这个价格高出了国际棉价5000元一吨,风险已经存在。“原因是纺织企业根本接受不了这个价格,只要买了,肯定是亏损,企业宁肯停产,也不购买国内高价棉。”河南焦作海华纺织公司经理曹俊海认为最后的结果只能停产等死,“国际上低价的棉花我们买不到,国内的棉花价格又比国外高很多,只有等死,除非生产非棉产品。”

  中国纺织工业联合会产业部经济分析师李靖认为,收储本意是为了保护棉农的利益,但从长远看,若不按照市场规律调整政策,其结果只会适得其反。另外国家每年大量收储,大约有几千亿元的资金支出,再加上仓储保管费用等成本,对国家财政来说同样是一笔不菲的开支。

  2013年1月31日,中国纺织工业联合会会长王天凯在一次新闻发布会上,针对本报记者提出纺织行业为什么亏损的问题时回答:棉花临时收储政策,是造成2012年棉纺织行业集体亏损的主要原因。“整个棉花市场就政府一个买家和卖家。比计划经济时期还厉害。”  

  国家大包大揽收储,对棉农不见得是好事

  企业对棉花临时收储政策不满意,那么,作为政策制定的初衷,棉农是否得到了实质性好处?

  “今年湖北棉花种植面积低于去年7%。”湖北纺织工业协会会长王洪章说,2012年,黄河流域植棉意向面积为2704.9万亩,同比下降13.3%,其中,山东省植棉意向面积同比下降10.3%,河南省同比下降18.1%,河北省同比下降7.4%;长江中下游棉区植棉意向面积为1863.5万亩,同比下降11.4%。为什么棉花种植面积会萎缩?

  湖北公安县棉花种植户杜成中认为主要原因是种棉成本太高。这种说法也得到了山东、河南一些种棉户的认可。“人工、肥料、种子等生产资料一亩地成本是1500元左右,只能赚三四百块钱,种粮食省工又省力,收入还高于棉花,种粮同时还可以出去打工,每天工钱差不多有200元,算下来,一亩棉花的收入两三天就赚回来了。”杜成中说,棉花后期管理成本很高,需要大量的人工,特别是摘棉花的时节,人工费涨得很厉害,部分地区采摘达到每斤1.5元。

  记者从山东德州了解到,2012年,德州种棉面积减少到130万亩,比2008年下降一半以上。山东省的棉花种植面积已从上世纪80年代的2000万亩跌至今天1000万亩不到。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河南的棉花种植面积也从2007年1054万亩下降到2011年的594万亩,降幅40%。在此形势下,国家棉花市场监测系统预计,2013年的全国棉花种植意向面积将下降6%,中国棉花协会的预计是下降4.5%。

  虽然国家有收储政策,但棉花市场价格不稳定,造成下游纺织行业不景气,棉花需求量大量减少,非棉产品占了整个纺织产品大半个江山,影响了棉花的种植面积和价格。在采访中,记者得知大多数纺织企业已经将主业转向房地产、小额贷款公司等当下比较容易赚钱的行业,纺织只是一个牌子了。中国纺织工业联合会会长助理、针织工业协会会长杨世滨说,现在转型做化纤的针织企业已超过60%,不转型就生存不下去。“到头来坑的是棉农,因为国家大包大揽的收储让农民对市场的涨跌毫无判断力,这才是最可怕的,说不好哪天在国际市场就会看不到我们国家的棉花了。”  

  路在何方?

  高勇对记者说,纺织业和棉花产业之间的矛盾,必须通盘考虑,找出折中的办法解决生产与流通的矛盾。一是针对当下的收储政策,应尊重市场发展的规律,让内外价差缩小在正常范围,风险总体可控。二是给纺织企业发放棉花进口配额更大自主权,降低国内棉花流通成本,从长远看,必须取消配额限制,让纺织企业根据需求不受限制地从国际市场采购棉花,只有这样,中国纺织品才能在国际上具有竞争力,棉花质量才能和国际接轨,棉农才能真正受益。三是加大对棉农的补贴力度,最好能够实现对棉农直补,从制度设计上保护棉农利益。

  据了解,美国棉花产值每年也就30多亿美元,而政府对棉花生产和出口的各个环节补贴则远远高过这一数字,并且有一整套扶持政策,因此美国棉花生产基本不受国际市场波动影响,长期保持相对稳定。我国从2007年开始,出台了棉花良种补贴政策,给种植棉花的农民每亩15元的补贴,算下来,每年10亿元人民币左右的补贴总额,还不及美国对自己棉农补贴的零头,也就很难起到稳定国内棉花产业的作用,更难以和不断涌入国内的进口棉花抗争。从长远看,会影响到国内棉花在国际市场上的竞争力和国内棉农的根本利益。


转载本网专稿请注明:"本文转自锦桥纺织网"

相关文章
热门文章
友情链接
Copyright © Sinotex.cn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锦桥纺织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