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终岁尾,河北沧州大部分企业已暂停收购,盘点本年度收益,大家有苦难言。“今年白忙活了,账面上有点小利,也非常有限。”31日,河间某交储企业负责人李总无奈地说。他算了笔账:他们企业今年10月8日正式开秤,截至12月31日共加工皮棉725吨,其中完成交储580吨,平均纯利470元/吨,交储的棉花共赢利27.26万元;其余不能交储的棉花共计145吨,平均成本19200元/吨。这些棉花只能在现货市场销售,按当前价格企业每吨亏1500元,折算下来,现货销售部分总计亏损21.75万元。也就是说,今年他们企业毛利不到6万元。但是,目前这些现货还未能销售,一是未来行情无法把握;二是这些现货共积压资金280余万元,仅利息一项每个月就要支付4万多元。如果这些棉花长时间卖不出去,企业还得落到亏损上。其实河间这家企业经营情况属于情况较好的,其实半数以上企业已然亏损,亏损额度在30-80万元之间。
分析原因:一是今年交储比例较低。河间、东光、吴桥等地轧花厂普遍反映,去年轧花厂完成交储比例都在90%以上,个别不能交储的棉花走现货略亏一些,但无伤大雅。而本年度,各企业由于对新国标把握不准,交储完成比例仅在60-80%之间,极少数企业在50%以下,综合算下了,企业只能亏损;二是今年棉籽波动剧烈。自10月初至12月底,沧州地区棉籽“一波三折”,进一步压缩企业利益空间;三是籽棉量少质差。多数轧花厂反映,今年“僧多粥少”情况更加严重,今年沧州交储企业棉花加工量多者600-700吨,少者200-300吨,较去年大幅减少120%以上。企业“吃不饱”是今年企业困境的主要原因。据了解,本年度沧州地区8-10家企业赴新疆地区包厂收购加工,目前已全部返乡。他们介绍,今年新疆籽棉市场同样存在诸多问题。一是难以完成保底加工量;二是企业抢收,籽棉价格高企;三是包厂费用太高,企业有些吃不消。但是,既便如此,沧州轧花厂对于新疆棉区棉花情况仍然报有信心。
2014年,国家很可能在新疆试点棉花“直补”,再就是新疆是我国重点棉区,是国家重点保护的最后一块“棉花生产基地”,因此,预计明年新疆棉花面积肯定会继续增加,为企业加工提供舞台。据该人士介绍,目前,沧州地区约30%左右的企业有意向明年去新疆包厂或设厂收购,且周边地区很多企业也有此意向,估计明年或因内地棉花种植面积减少,而爆发较大规模的企业“移民”。 转载本网专稿请注明:"本文转自锦桥纺织网",更多纺织专业资讯,关注锦桥纺织网微信公众号。微信搜:锦桥纺织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