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0万吨棉花“积压”岛城
黄岛保税区大部分仓库已经满仓 主因是进区多出区少 棉商亏损最高达上亿元
经历过每吨棉花从1.7万元飙升到3.5万的大牛市,如今众多棉花商们开始承受棉花暴跌之痛。作为国内第一大棉花进口口岸,当下,青岛黄岛港大量棉花积压在港口,30多个保税仓库全部爆满,积压棉花高达30多万吨。昨天,记者采访部分棉花进口中间商了解到,从去年下半年以来,进口棉花平均每吨亏3000元,最多的达6000元。一些进口额较大的中间商亏损上亿元。目前众多进口商苦等“棉花进口配额”,一些企业积压棉花已经半年,命悬一线。
保税区仓库均满仓
昨天,记者来到黄岛保税区了解区内棉花库存情况,目前区内棉花库存量大,大部分仓库已经满仓,个别仓库外场也有堆放的棉花,即使有客户询问能否放货进来,仓库也没有足够空间再接货。
“最早的货是去年就进来的,到现在已经一年了。”某仓库仓储部负责人说,存放半年的更多,这些棉花都是在价格高位进来的,高的能达到每吨2.4万。而现在国际棉花期货的价格每吨最低跌到了1.4万,平均下来每吨有几千元的损失。
在该仓储负责人带领记者走的几个大型仓库中,每个仓库都摆放得满满当当,棉堆都已经达到屋顶。“这已经是棉花存放的上限了。”该负责人说,棉花不同于其他大宗商品,由于有火险的风险,所以不能摆放过密,需要留出一定间隔。
青岛棉麻有限公司总经理杜风告诉记者,棉花仓库要求标准高,青岛地区能存放棉花的仓库基本都存满了棉花。即便这样,30多个仓库也全部爆满,业内人士计算,目前青岛港口积压的进口棉花已经超过30万吨。面对继续到货的棉花,一些中间商甚至到潍坊、淄博寻找保税仓库存放。
经过走访几家保税区内棉花仓库,记者了解到目前黄岛保税区库存以印度棉居多,个别货品质量不佳,但整体上质量尚可;西非和南非等地非洲棉花有一定库存。此外,津巴布韦、美国的棉花都有一定存量。
棉花“只进不出”
为何棉花会大量积压呢?据了解,造成当前大量棉花在港的主要原因在于进区多出区少。青岛黄岛保税仓库监管小组组长李建峰介绍说,从2012年1月到5月份,进口棉花增长非常大,同比增长30%左右。
据青岛海关统计,今年前4个月山东口岸进口棉花79万吨,比去年同期增加了81.8%,而国家发改委近期发布的数据,5月份我国进口棉花达50.2万吨,同比增幅达246.2%,今年1-5月,我国累计进口棉花258万吨,同比增长113.8%。
“大量进口的原因主要是众多棉花中间商误判了形势,在去年国家启动棉花收储计划前判断棉花价格会大幅攀升,因而下单较多。至今虽然仓库爆满,但仍有棉花不断到港!”资深棉花经销商赵先生说,2010年8元,国际棉价只有1.7万元,后来在不到一年的时间内翻倍,在2011年上半年一度到了3.5万元一吨。暴涨的棉花价格吸引了大批民间资本入场,但随后棉花价格急转直下,2个月内跌价1万多,迅速滑落到每吨2.4万水平。随着棉价跌破每吨2万元,国家发改委基于国内种植棉花成本启动了1.98万元每吨的收储计划。由于国家大量收储,棉花中间商纷纷看作是市场提振的“信号”,因而大举下单。造成了今年上半年棉花到港量猛增。
但是大量的进口背后是纺织企业持续低迷,特别是持续发酵的欧债危机,造成市场普遍悲观。国内外棉花销售都不通畅,今年发改委进口配额也发放不足。一方面是棉花源源不断来货,另一方面是缺少进口配额无法清关,即便少数中间商想止损出局也难以成行。正是这双重的作用下,造成了棉花在港口“积压”。
棉麻公司老总杜风告诉记者,目前棉花积压的不仅仅是青岛港口,上海、天津、张家港、宁波、常州等有棉花保税仓库的港口普遍存在积压情况。据业内人士分析,目前全国港口积压的棉花多达七八十万吨。
棉商套牢亏损惨重
业内人士说,棉花期货与炒股道理相似。“满仓套牢”直接带来的是棉花中间商亏损。
某棉商企业操盘手小孙说,2010年到2011年,赶上了棉花大涨价,他20万元入市账面盈利一度达到150万,而现在,又回到了50万元水平,“没赔光就算不错了。”
记者了解到,从去年下半年的每吨2万元,到现在国际棉花期货每吨1.4万元(加上关税和配额等成本国内价格1.9万)。每吨平均亏损已达到3000元,进口上千吨的小公司浮亏就高达数百万元。而进口两三万吨的公司浮亏将上亿。这里面还不包括每吨每天1.5元的仓储成本,贷款利息的财务成本。“青岛有上百家棉花中间商企业,多数都在这次跌价中赔钱了。”赵先生分析说,黄岛港积压的棉花占了全国积压量的近一半,亏损的企业也更多。目前,一些中间商已经是在苦苦支撑,等待发改委进口配额解困。
下一步棉花走势如何呢?数据显示,上周,棉花期货主力合约收在每吨19090元,而国家棉花收储价格是每吨20400元,两者已经出现倒挂,这充分显示出,市场对棉价的前景非常悲观。有业内人士预测说,现在整个行业可能要面临比2008年金融危机时候还要严峻的挑战。
“目前国内的棉花价格远高于国际市场,虽然限制进口棉花配额可以保护国内棉农,但未来肯定会继续向下游波及,国内纺纱企业会继续为此买单。”赵先生说,国外的纺纱企业可以使用低价的棉花,而国内的纺纱企业只能用高价的棉花,这种棉花成本的差距一旦超过国内纺纱企业的规模优势、人工成本优势,国内棉纱产品在国际市场的竞争力会降低。届时,这种影响将是沿着产业链一路波及的。
是保棉农还是保纺纱企业?这些宏观层面的问题目前已经是青岛棉花中间商每天在议论的话题,而他们的命运也系于此。观望,是多数棉商的唯一选择。 转载本网专稿请注明:"本文转自锦桥纺织网"
分享按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