盐城是江苏最大的棉花主产区,棉花购销全面放开后,大丰、射阳等主产市县从事棉花收购、加工、经营和气流纺纱、环纺、织布的各种经济成分的企业应运而生,规模大小不等,在兴办期初多数企业都挖到第1桶金。但是由于近几年的棉市不稳,价格涨跌失常,当地不少企业重度亏损,尤其是一些小型私营纺企身单力薄,经不起摔打,走近没落或“下课”的边缘。
据了解,近3年来,盐城所有从事棉花购销的企业少有盈利的,有的背负着沉重的债务。某苏皖合作的棉花收购加工企业2010年高进籽棉加工成的数百吨皮棉至今压库,如若一动亏损即现,如今“账上压力”,“纸上数据”巳令企业日疴加剧,2011年就无力参与棉花收购,工人放假,企业停产。在当地,类似企业还有许多,在2011年棉价暴跌后“卖一吨亏万元”的割肉时刻,没有企业有勇气有实力经受市场严刑,而时至今日,拐点并没有出现,棉企肩负的担子在沉上加沉。在近期的调查走访中,几乎所有被访企业都反映业务量稀单少,更谈不上什么“大单长单”。业务少了,企业只好单班作业或减班生产。某经济开发区一纺企担心老熟员工、技师走失,四处找米下锅,全力廷续生产,但老总告诉笔者,现在手头业务够做至5月末,6月份生产接单至今无从着落。某地定报企业中的棉花纺织企业产销数据也大为倒退,任务指标完成情况难尽人意,位列末端。大丰市某镇工业园区内,以小纺厂、小布厂居多,一溜看下去,基本上都不很景气。企业生产量以零散边小为主,多数捉襟见肘,难以满负荷生产,小型私企多数关停“下课”在即,据当地人说,有个别纺企老总、承包人跑了,债务、亏损、市场前景暗淡令小规模涉棉企业无力承担。
采访中,一些企业经营者不愿透露姓名,因为他们还有业务上的合作伙伴,还有应收应付账务,涉及经营、资产盈亏的数据、商业秘密也不愿透露,边拖边混的企业心理普遍而浓烈。然而,我们也看到,亦有一些企业哪怕尚存一息,也将全力争取企业起死回升的机会。但是愿笼罩在涉棉企业上的阴霾早日被阳光驱散,呈现棉业经济的春天。 转载本网专稿请注明:"本文转自锦桥纺织网"
分享按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