莫让低棉价伤了棉农心
去年,本报曾以《遇冷棉花今又热棉农心声有几多》为题,报道了在2010年棉花价格大涨的背景下,全国“百公斤皮棉县”––山东省高青县2011年的棉花春播情况。今年,在棉花价格大跌的背景下,棉农的心理又有何波动?造成棉花低迷的根源在哪里?带着这些问题,记者再次来到高青县。 棉价低,棉农植棉意愿创新低 高青县棉花产业化发展办公室提供的当地行情显示,2009年至2011年这三年间,籽棉开秤价格每斤分别为4.6元、5.8元、3.6元。与棉价一起波动的,是棉田的面积及棉农的心情。 唐坊镇司马村过去是远近有名的棉花种植专业村。每逢棉花盛开时节,村子会被花开如海的棉花包围。如今,原有的棉田被大片的麦田所取代。往年这时节,村民马明仁正忙着购买农资,备播棉花。然而今年,老马说啥也不打算种棉花了:“打工挣钱多,种粮效益不低,还不影响打工,何必在棉花上吊死。” 高青棉花生产办公室高级农艺师韩兆朴说,棉花价格如果低于每斤4元,农民就没什么赚头。眼下的价格肯定会影响棉农积极性,初步统计棉农植棉意愿下降20%左右,预计今年全县的棉田面积会大幅减少,很可能低于10万亩。 当然,选择坚守的也不在少数,常家镇刘坊村的李文文就是一例。她今年准备再种20亩棉花,谈及原因,她有自己的“小九九”:一来她是县里的棉花高产创建示范户,能率先用上新种子、新技术。棉花合作社还与她签了协议,农资、种子可先赊,秋后卖掉棉花再还账。二来棉花面积减少,说不定今年的棉花能卖个好价钱。 无奈的效益账背后还有进口冲击 田镇街道正理村的张红青去年既种了棉花,还种了几亩粮食,他给记者算了一笔效益账:种棉,用工约25个,亩产籽棉约450斤,单价就高按4元计,亩收入1800元,除去成本300元,亩均收入1500元。种粮,用工约12个,小麦玉米按亩产900斤算,加上补贴,总收入约2000元,除去成本500元,效益与种棉相当。“但问题是,种粮可以靠机械解决,基本不影响打工。种棉花,打药、整枝、采摘等,费力费时,太辛苦。”张红青说。 农民种棉花不划算,是导致植棉意愿低迷的根本原因。然而,棉企需求不减,棉花面积大幅减少,是否意味着棉价上涨空间增大? 答案并不尽然。记者从山东省农业厅了解到,2011年,山东进口棉花114万多吨,同比增长23.8%,是山东棉花产量的1.3倍。单是获高额补贴的廉价美国棉花,10年来进口量就增加了20倍。在植棉历史悠久的高青,依托棉花资源的企业有102家,近几年,本地棉难以满足需求,企业就只能大量购买新疆棉、网上竞拍国储棉、进口外国棉和配额棉。 高青县棉花产业办公室主任韩凤云说:“培育发展一项产业不容易,毁掉却很简单。比较效益低,农民弃棉种粮无可厚非,但站在更高的层面看如果我们的棉花全依赖进口,就会受制于人,容易被人‘卡’脖子,受伤害的是纺织产业和国民经济。” 政策支持和科技创新是出路 棉花产业的出路在哪里?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相关人士希望国家加强政策支持和加大棉花科技创新力度。 作为植棉大户,张红青最希望得到的是国家更多更优惠的政策。她说,现在有良种补贴,她希望国家能发放种棉补贴,让棉农直接受益。另外,她还盼望有关部门能培育一种“不修棉”,降低人工成本,种棉成本就大大降低了。 高级农艺师韩兆朴认为,提高种棉科技水平是关键。一是提高机械化水平,特别是整枝、摘拾等环节,希望农机部门能尽快研制出适合在小型地块作业的中小型棉花摘拾机。二是提升专业化服务水平,引导棉农成立合作社,采取市场化手段,统防统治病虫害,最大限度地将劳动力解放出来。三是加强技术服务,按高产创建经验,组织专家编印科学种棉技术手册,指导群众按操作规程组织生产。四是提高复种指数,提高土地单位面积收益。 高青县英汇纺织有限公司董事长姚方青,借鉴国际上的做法,给出了自己的建议:放开棉花市场,减少棉花流通环节,给棉农实行直补,尽快使棉花价格、质量标准、营销方式与国际市场接轨;解决棉纺织企业增值税“高征低扣”问题;发挥好储备棉平抑市场的作用,同时鼓励农发行资金用于棉企储备棉花,增强企业抵御市场波动的能力。 转载本网专稿请注明:"本文转自锦桥纺织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