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棉花种植逐年萎缩 农民植棉意愿创新低
春耕备播,往年这时候,山东高青县黑里寨镇油马村的农民马兆武正是忙着栽种棉花的时节,今年他却很清闲。“我是不再打谱种棉花了。现在到处缺工,打个零工一年还能挣个一两万呢。”马兆武已经找了一个家政公司的活,据他说一天最少50块钱。 他给记者算了笔账,种棉一季用工约25个,亩产籽棉450斤,单价就往高了按4元计,亩收入1800元,不含人工除去生产成本300元,亩均纯收入1500元。种粮食两季用工也就十二三个,因土地较盐碱小麦玉米都按亩产800斤算,加上补贴亩综合收入也得近2000元,不含人工除去成本500元,按纯收益比较,种棉与种粮效益相当,但实际上,种粮食耕种收获一个电话,靠机械就解决了,中间顶多回来两三次,省力省时;种棉花,打药、整枝、采摘,费力费时,要辛苦得多。 高青县地处鲁北黄泛区,碱性的土壤较适宜棉花生长,是全国百公斤皮棉县、国家棉花产业化试点县。该县过去家家户户种植棉花,高峰时期全县棉花面积达30多万亩,占到全县耕地面积的一半以上。高青棉花生产办公室高级农艺师韩兆朴说,今年全县的棉田面积肯定比去年的10万亩要调减。从当地行情看,2009年至2011年,籽棉开秤价格每斤分别为4.6元、7.3元、3.6元,而如果低于每斤4元农民就没什么积极性种了。更何况,现在农民打工的机会多了,越来越重视人工成本,棉花这种耗时耗力的营生就更不愿意干了。 根据中国棉花交易网,德州棉花协会等对我省鲁北地区植棉集中区的调查,今年农民植棉意愿再创新低,粗略预计2012年棉花意向种植面积将减少20%以上。其中东营、滨州因土地较为盐碱,下降略少;德州等地下降较多,可能超过30%。实际上,在结构调整中,棉花一般是被砍掉的首选,但目前仍是我省最重要的经济作物之一,种植面积约1200万亩,占全省经济作物种植面积的约1/4。 10年来仅进口美国棉花 就增加了20倍以上 “收棉花喽,谁家有棉花?”这些天,在高青唐坊镇及周边的大街小巷,孟君村的棉花经纪人何传文和同伴们虽然天天去收棉花,可大都空手而归。“照往年,老百姓存到这个时候不管涨跌都会出手。因为天气一转暖,棉籽一冒油,棉花就会降一个品级,价格会落下来。”今年很多棉农“不买账”,坚持捂棉不卖,过去棉农们大都将棉花送到他的收购点上,现在他每天上门收购也不及过去的零头。 棉花是棉纺企业赖以生存的“口粮”,多年来,高青县依托棉花资源建起102家企业,形成了棉花种植、收购加工、纺纱、织布、印染、服装较为完整的产业链。全县企业年皮棉加工能力超过5万吨,近年来本县皮棉供应量为每年2万吨左右。为确保企业生产不断线,除本地棉外,还需购买新疆棉、网上竞拍国储棉、进口外国棉和配额棉。英汇纺织总经理姚方青说,棉价不稳,他们只能收一点儿加工一点儿,不敢多收,担心加工利润被上涨的棉价吃掉。 韩兆朴说,培育发展一项产业很不容易,毁掉它却很简单。农民种地有自主权,弃棉种粮无可厚非,但如果我们的棉花全依赖进口,就容易被人“卡”脖子,受伤害的是整个棉纺织产业链条和国民经济。 入世之后我国棉花市场逐步放开,获高额补贴的廉价美国棉花如潮水般涌入,10年来仅进口美国棉花就增加了20倍以上,国内棉农节节败退。2011年,山东农产品进出口首次出现逆差,进口主要产品是棉花、大豆等资源性商品,其中棉花进口114万多吨,是山东棉花产量的1.3倍。省农业厅对外合作处于永德处长表示,根据对鲁北两个产棉大县的产业损害监测,在进口冲击下,这些地方的棉花种植普遍呈现萎缩态势,产品定价权、产业话语权也有丧失风险,对相关产业的冲击持续显现。 应从战略上重视棉花生产 省农业厅有关人士认为,尽管受欧美债务危机、国内宏观经济增速放缓的影响,我国对原棉需求会有所波动,但2012年仍可能是增加趋势,且会长期维持在较高水平。在国内外棉花种植面积趋于减少的情况下,棉花价格走势有可能向有利于种植者的方向转变。希望通过努力力保2012年全省植棉面积稳定在1000万亩以上,总产达到80万吨。 德州棉花协会副秘书长马俊凯认为,棉花也是一种战略性资源,但相比粮食,目前棉花得到的重视还是远远不够,比如粮食有农资等各类综合补贴上百元,棉花则只有良种补贴15元。美国对棉花的补贴达到棉农收入的80%,棉农根本无需担心市场涨跌。我国也应逐步借鉴,补贴棉花生产,最好直接补贴棉农,以调动棉农积极性。 作为植棉大户,高青县常家镇刘坊村的李文文盼望改良品种——培育一种“不修棉”,因为种棉效益低很重要体现在人工上,如果棉花用不着修剪整理了,可以省出不少人工。 对此,韩兆朴给出的建议是尽快提高机械化水平,棉花在耕耩锄播阶段已初步实现了机械化,但在整枝、摘拾等重要环节还需大量人工,大型采棉机往往价格昂贵,适合在小型地块作业的中小型棉花摘拾机技术不成熟,对此有关部门应着力研究。 长期在棉纺织企业一线工作的省政协委员孙青林告诉记者,当前纺织企业十分不景气,销售困难,开工不足,欧美棉纺织品需求量缩减,国内纺织企业外贸订单减少。银行资金趋紧造成以民间融资为主的中小型纺织企业融资困难,利息成本增加,使原本不景气的纺织行业更加困难。棉纺企业和棉农一样,正在过大关。 姚方青表示,为减轻对棉花的依赖,该县不少企业在纤维的混纺技术和纱线的结构变化方面介入多种纤维不同混比的混纺纱,开发应用高科技新型纤维、差别化纤维,发展专用纱。他建议,除给棉农实行直补外,应加大对棉纺企业支持力度,减少棉花流通环节,尽快使棉花价格、质量标准、营销方式与国际市场接轨。 他建议,尽快解决棉纺织企业增值税“高征低扣”问题。我国现在执行的增值税政策是棉花采购进项税率为13%,产品销项税率为17%。这意味着棉纺企业即使没有实现增值,将购进的原棉原价卖出,同样要负担4%的税收。棉纺织企业承担了高税赋,削弱了竞争力;改善国内棉花储备办法,鼓励农发行资金用于棉纺企业储备棉花,使棉企手中有“粮”心不慌,增强企业抵御市场波动的能力。 转载本网专稿请注明:"本文转自锦桥纺织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