棉价再度发飙 河南棉企谨慎应对
但是对于大多数普通企业而言,“逢低买进、按订单走、不定价格、快进快出”依然是避险的主要方式,这种间断性和不稳定的需求则可能会导致棉市实际价格出现震荡。
从河南纺织信息协会获悉,受美棉期货和郑棉期货价格影响,目前河南省的棉纱和涤纶价格也出现上涨,但是由于企业的谨慎和观望,导致实际成交十分清淡。 魏刚民认为,这样的市场实际行情可能会造成棉纺企业需求下降,短期缓解目前价格的快速上升趋势的影响。在他看来,虽然最近一段棉价达到历史高点,但是由于棉花种植需要的技术和人力投入都比较密集,所以农民种植的积极性依然有限,供需矛盾无法有效缓解。今年棉价总体就会保持上升趋势,不过对企业最不利的是价格震荡的频率和幅度都会出现明显增加。 此前,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农村经济部副部长徐小青也表示,棉价的高位运行和震荡都是市场供需正在调整的表现,这不是坏事,但是企业需要谨慎。 棉花是否会重蹈大豆覆辙? 如果谁要问去年中国农产品市场最疯狂的有哪些品种,棉价一定会入选。虽然绿豆等也在一段时间也吸引很多目光,但是似乎没有什么会像棉花一样,持续长时间的疯狂。 不断刷新的棉价记录不仅让上半年满心希望的棉纺企业经理们头疼,更刺激投机者们的亢奋神经。去年9月以后,随着棉价进一步上涨,大批浙商携巨款到新疆炒棉的新闻不时见诸报端,也有因为炒棉而一夜暴富的传言不断在坊间流传。 进入11月,随着国家打击农产品投机愈加严厉,再加上为控制通胀而带来的银根紧缩,棉价出现过山车般的下降,短短半个月时间,棉花期货市场和现货市场均出现超过5000元/吨的跌幅。 不过今年1月的下旬,安分将近2个月的棉价再次开始发飙,但是这次发飙的主要原因就不再是投机,棉花实际供应的紧缺和通货膨胀成为主因。 对此,有纺企老板认为,由于供应紧缺,中国棉花期货价格数据和实际价格数据基本都不再遵循国内现有的市场现状,美国棉花期货指数几乎成国内棉花期货和现货价格最准确的市场预报,滥发货币的流通效应则给这种价格的非正常反应火上浇油。 与此同时,2010年中国进口棉花总量在全国市场棉花总量已经超过30%。按一般经验来说,大宗产品国外市场依存度达到这个比例已经很危险,但是和权威机构公布的中国棉花进口需求量在400-500万吨相比,要满足国内需求,这种危险的情形似乎还有可能继续加剧。 因此,1个老生常谈的问题开始被一些行业人士反复考虑,中国棉花是否会重蹈大豆覆辙? 对此也有行业学者认为,之所以会有人炒作棉花,和棉花的供需现状有莫大的关系,如果棉花的供应量像小麦一样,投机带来的市场不稳定性就会得到有效的缓解。 但是事实上,这种想法执行空间却十分有限,首先扩大对国外棉花进口又可能会进一步加剧依存度危机,这个基本可以不考虑;其次就是国内以种养缺,但是这种办法执行的可能性依然不大。 原因何在? 首先看耕地情况,有观点认为,在上个世纪90年代后期,中国粮食供需就进入紧平衡时代,所以牺牲大豆战略安全来保证粮食安全就成为不得已的选择。 就此也有学者按目前的大豆进口量计算,如果中国要实现大豆的自给自足,那么就需要占用国内超过4亿亩的土地,也就是说按照1亩地粮食产量是1000斤的话,大豆的战略安全需要用近4000亿斤/年的粮食产能来换取,在中国国内粮食产供早已经平衡的语境下,从粮食战略安全角度考虑,这并不可取。 棉花呢,按照目前棉花最高平均亩产量127公斤计算,以去年进口量来换算,就需要腾出2236万亩的土地来,这非常困难。 其次,棉花种植需要大量的技术投入和人力投入,而目前农村的劳动力中,能提供这种劳动力投入的青壮年则大多外出打工,不再务农。尽管去年棉价飙升也一定程度上提高种植棉花收益,但是和种植花生等经济作物相比,节省出来劳动力带来的打工收入依然远高于种棉。 再加上各地城市发展也在争夺已经为数不多的农业用地,中国棉花重蹈大豆覆辙应该不是1个会不会的问题,顶多只是1个时间问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