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要找信息

热门关键字:

锦桥纺织网—资讯频道> 棉花信息> 棉花动态>正文

棉花大战背后——对浙商资金进入新疆棉市调查

                     
进市场竞争格局的形成。新疆棉花流通体制改革以来,新疆当地的收购企业中一大批是从原各级供销社棉花企业过渡过来,他们占据着一定棉花经营份额。但供销社棉花企业以外的新疆本地收购加工企业,由于普遍存在资金实力弱、经营规模小、经营观念落后、市场化程度低等问题,往往难以达到金融机构贷款准入的门槛。以浙商为代表的疆外资金涉足新疆棉花收购加工市场和皮棉交易,丰富了棉花市场参与主体,提高了棉花企业市场竞争意识,促进市场竞争格局的形成。据统计,截至2009年12月10日新疆自治区供销系统收购棉花48.75万吨,占地方收购量的28.7%;其它渠道收购121.07万吨,占地方收购量的71.3%。
  浙商带来了棉花收购资金,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棉花企业收购资金不足的问题。以塔城地区为例,疆外资金近3亿元参与了2009棉花年度的收购加工,一定程度上缓解了当地金融机构放贷的压力和当地企业收购资金不足的问题。又如按照当地农发行贷款条件,沙湾棉业有限公司自有资金必须达到5000万元,才能获得2009年棉花年度的贷款,这对于当地棉花收购企业而言不是一个小数目,如果没有区外资金的介入,该公司将很难获得银行的收购资金贷款。
  但是,浙商资金进入新疆棉花市场也带来一些问题,需加以管理和引导。
  容易引发棉花市场过度竞争,棉花品质下降,影响新疆棉声誉。受棉花减产等因素影响,新疆原本加工能力就过剩的棉企相对较少的棉花资源竞相抢购。部分自有资金充足的棉花企业,为了早收多收棉花提高收购价格,造成竞争的不理性。部分企业还取消了对棉花的验级等把关程序,收购过程中的“四分”、“一试五定”程序难以落实,混等混级、“三丝”含量超标,棉花质量受到较大影响,影响了新疆棉花的声誉。如昌吉玛纳斯县有15%左右的收购企业将轧花厂或场地对外承包给外省的运营商,收购价往往高于本地购销企业收购价。
  抬高棉花市场价格,影响下游棉纺企业的价格承受能力和生产经营活动。在当前国内棉纺企业尚未完全走出经营谷底、国外纺织品和衣帽需求尚未完全恢复之际,区外资金进入新疆棉花市场,使得棉花收购主体竞争加剧,皮棉价格上涨过快,将极大影响下游纺织行业的经营复苏和棉纺企业的原材料购进意愿,不利于下游纺织品行业这一劳动密集型产业的发展。一旦内地棉纺企业无力承受皮棉现货价格、购买意愿降低或者其他因素变动造成对新疆棉花市场需求减弱,将对新疆棉花种植农户、给予棉花收购企业信贷支持的金融机构产生重大影响。据调查,目前新疆棉花现货价格已高出外棉2000元/吨,新疆棉花在与外棉价格竞争中处于劣势地位。
  容易引发潜在的信贷风险。新疆棉花收购加工企业规模普遍较小,固定资产相对较少,一般账面固定资产在200至600万之间,籽棉收购资金多数依靠金融机构贷款筹集,且贷款的杠杆率较高。以塔城地区为例,2009年农业发展银行贷款支持的棉花收购加工企业自筹资金仅为1.5亿元,却获得农业发展银行累计投放15亿元的信贷资金用于收购棉花。一旦棉花市场与企业预期出现较大差异,不仅将给棉花企业带来亏损,影响到其资金实力,还将给支持其收购加工的金融机构带来信贷风险。

相关文章
热门文章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