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疆棉花“秋后算账”
吃亏;到年底这些棉花兑现价格至少在7元/公斤以上,连队和兵团也不会吃亏。
第三步,扩大机采棉面积。 2002年起该团开始试种机采棉,截至2010年机采棉面积扩大到15万亩,占全团种棉总面积的42.8%。根据该团年报,2011年机采棉面积预计将达到25万亩,占全团种棉总面积的71.4%。 为什么突然扩大机采棉种植面积?该团总农技师王振强解答其中缘由:2010年兵团棉农都在抱怨挣不上钱,主要问题就出在采摘棉花的人力成本大幅度增高上,而机器采棉就可以解决这一问题,降低人力成本,增加棉农收益。 其实种植机采棉最大的好处在于“反倒卖”。购买1台采棉机器需要几十万元,因此兵团里的采棉机是由兵团统一购买和管理的,当棉农需要采摘时,就向团里申请机器,团里就会派人操作采棉机到棉田里采棉,采摘的棉花直接送到加工厂,采摘费用则从年底棉花收入中直接扣除,中间几乎不经过棉农个人。如此“囤棉”、“倒卖棉花”就从根本上杜绝。 这个看似完美的办法其实也是无奈之举。王振强说,机器采棉会有不少棉花叶子的碎片落在棉花上,会增加棉花的杂质含量,降低棉花的质量和品级。 但是比起暴涨5倍的人工采摘价和屡禁不止的疯狂“倒卖”来说,机采棉确实是兵团目前最好的选择。 地方棉花加工厂“大洗牌” 在新疆棉花主产区阿克苏市,棉农们欢欣鼓舞,好酒好肉地送走1批批采摘棉花的外地季节工。2010年阿克苏棉价一直居高不下,独领全疆之首,一度突破15元/公斤,是2009年的2倍。秋收结束,阿克苏棉农无论大小都赚得盘满钵满。 但是有人欢喜有人愁,阿克苏加工企业却迎来10年1遇的“大萧条”。 做十几年棉花加工生意的亚克西棉花加工厂厂长瓦哈尔·买买提非常绝望:“我从来没有见过这么高的棉价,生意做不下去!”因为棉价暴涨,自己的收购订单和加工订单是2009年签订的,导致买买提将亏本上千万元。 就在此时,常年给他供货的温州老朋友金林找上门。这位一直致力于流通环节的“老买家”准备转战加工环节。 其实金林一直在观望“疯长”的棉价,在更为“生猛”的“新温州商”的哄抢下,金林一直都没有参与棉花收购,他发现更好的投资点——轧花厂。据金林介绍,很多“老温州商”都把目光放到加工环节上,在原材料价格暴涨的大背景之下,很多私人小型加工厂都难抵冲击、纷纷破产,很多“老温州商”就在此时低价抄底,买下非常“划算”的加工环节。 目前金林已经买下4家小型轧花厂,还有2家轧花厂都有他超过50%的股份。据媒体报道,仅塔城、伊犁两地,由浙商创建并担任企业法人代表的棉花收购加工企业就占当地全部棉花加工企业的40%。从棉花收购市场份额来看,奎屯10家浙商企业的年加工能力占当地皮棉加工市场的1/3。而在阿克苏,已经诞生50家左右的“浙字号”棉花加工企业。 金林认为,2010年棉价非常不正常,如此的泡沫很难持续,“新温州商”的暴利也将难以重演。但是控制加工环节就不一样,无论2011年棉价如何,加工环节都可以待价而沽,更稳定地赚钱。“我可是不会在2010年就签下2011年合同的。”金林笑着说。 国营加工企业就没有那么轻松。新疆最大的国有骨干棉纺企业——新疆金纺集团董事长姜涛说,虽然目前棉纱价格有一定上涨,但是还是无法弥补高棉价带来的亏损。“这么高的棉花你不买,那就关门。我们作为国营企业,有2000名职工啊,我们承担着社会职责,是不敢关门的,那就只有亏损。” 国营加工厂在硬着头皮坚持,私营加工厂在经历着收购和兼并的重组。1位资深业内人士预测说,短短1、2个月内,新疆棉花加工企业必将迎来产业格局的“大洗牌”,这对于整个新疆棉花加工业,或者说对于全国棉花加工业来说,都将意义非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