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疆棉花“秋后算账”
11月19日对于新疆人来说不同寻常。 这一天国家棉花价格B指数停在28638元/吨,较上周跌幅8.3%,新疆三级籽棉收购均价5.93元/斤,跌幅12.8%。新疆棉花一路暴涨的神话就此终止,媒体称之为“棉价的理性回归”。 也是从这一天开始,新疆大部分地区陆续迎来2010年第1场雪。对于棉农来说,下雪意味着秋收正式结束,该算一算2010年收成了。对于新疆各下属兵团来说,1年的工作将交上最后的答卷:上交多少棉花,兑现多高的棉价,这两个数字就是业绩。 伴随着初雪,新疆棉花迎来最后的关键时期…… “反倒卖”的最后一战 在北疆某兵团外的高速公路上,雪花纷飞、车水马龙。本应该在路上巡逻查哨的“反倒卖督导员”都躲进车里,偶尔有大型卡车路过时,才匆忙跳下来,举起警示牌,要求开厢查货。 他们已经在这条路上死守2个多月。自9月起,为堵住“倒卖口”,兵团公安局、交通队、民兵连、公务员……所有能够上阵的人马都被组织成“反倒卖督导员”,在兵团到地方的高速公路上“500米1岗、2000米1哨”。 2个多月的高强度工作已经让这支“兼职队伍”疲惫不堪,气温陡降更是让站在雪地里的“督导员”苦不堪言。很多“督导员”坦言,大家早就没“严防死卡”的劲头,只盼着秋收赶紧结束,早日恢复正常的工作和生活。交警马一鹏已经在车里打起呼噜,他白天在市区站岗,晚上在高速公路上查哨,已经1个多月没在床上躺过。 11月20日该兵团一处“反倒买”哨卡不远处的小饭馆包厢里,坐着十几位当地的私人农场主,他们都是兵团种棉大户。饭桌上摊开着1张手绘地图,上面标注高速公路沿线所有的关卡分布和土路岔道口。他们正在商量着从哪个岔道口进高速公路将更为“安全”。 当天晚上将有5辆卡车满载着40吨棉花冲过重重关卡,送往15公里外的地方私人收购站。 夜里3点5辆卡车停在高速公路旁的玉米地里,2辆小型皮卡先去“探情况”。很快皮卡车回来,农场主们很高兴,因为不出他们所料,这条本应有8个关卡的路上只有4个关卡,而且走岔道,只需通过3个关卡。 1位农场主笑呵呵地说:“督导员们也撑不住,守2个多月,再加上大冷天的,很多人到夜里就撤,不撤的8成也睡。” 5辆大卡车晃晃悠悠地上高速公路,立马加足劲儿跑起来,一路竟十分顺利地冲到地方收购站。 地方收购站的老板已经准备现金在等着收货,并再三强调说,他下周就要回温州,还有货就赶紧送过来。农场主们忙不迭地劝他再多等2天,说还有不少棉花都囤在家里。 这5车棉花卖48万元,如果送到兵团加工厂,按照预兑现价7元/公斤,就是28万。1位农场主拍着钱箱子说:“好家伙,差20万呢!” 眼看着大雪初降,收购商们要撤离新疆,囤棉的兵团棉农如果再找不到“高价倒卖”的“时机”,就只有按国家定价交给兵团加工厂。面对最后的机会,许多人抱着侥幸心理做最后一搏。 让囤棉大户“吐出”棉花 据统计数据,截至10月底,新疆棉花采摘比例85%,2009年同期90%,差距并不大;但是2010年收购比例45%,2009年同期70%。据数据可以判断,半数以上棉花并没有被收购,而是被棉农囤在家里。 为遏制“倒卖风”,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已经想尽办法,甚至不惜采用一些“非常手段”。 北疆某兵团从9月开始,在团长带领下,各连队的连长就驻扎在高速公路旁的哨卡里,凡是抓着“倒卖棉花的现行”,连长们立刻集合,当场认人,扣车、没收、罚款,当着众人的面,被罚者根本没有“走人情”的机会。 与此同时,由副连长们牵头组成的“查棉组”则在兵团内挨家警告。 初春时,各家棉农承包多少亩棉田,连队都有详细记录。按照平均亩产,可算出各家的产棉总量,再比对一下上交到兵团加工厂的棉花清单,就可以知道每家囤多少棉花。 首当其冲的囤棉大户就是私人农场主。在各兵团,1个私人农场主可以承包上千亩棉田,总产量可以达到30吨以上。且私人农场远离兵团中心,库房多容易囤棉,多有私家车容易运棉,“倒卖”非常方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