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要找信息

热门关键字:

锦桥纺织网—资讯频道> 棉花信息> 棉花动态>正文

湖北棉协:“十一”期间新棉收购情况

                     

  “十一”长假期间,湖北省棉花协会组织人员深入京山、钟祥、沙洋、潜江、仙桃等地400型收购加工企业、棉田和部分棉农调查,并通过各预警系统信息点上报信息,了解棉花生产、收购情况如下。

  一、政策面对市场作用有限,收购价继续高位运行
  
  随着国家电视电话会议召开和40万吨储备棉抛售计划实施,节前市场价格略下降,9月30日各地4级籽棉收购均价约4.76元/斤。进入“十一”长假,收购价仍然坚挺,特别在节日后期的4、5日,收购价迅速上涨,由5元/斤左右提升到5.15-5.2元/斤,日涨幅近30-40%,此高价位维持到节日结束,8日各地报价普遍在5.2-5.3元/斤,衣分36-37.5%,品级4级,水份15-16%,综合折皮棉成本约23000元/吨。

  二、气候影响新棉生长和上市,减产已经成定局
  
  前期受气候影响,我省棉花生长延迟,往年此时正值棉花吐絮旺盛期,而2010年田间多以青桃为主,后期气温将逐步降低,不利炸桃吐絮,严重影响棉花产量,大部分地方反映,2010年虽然面积没减,但是减产已经成定局,集中上市进一步推迟。

  三、棉农对当前收购价基本满意,交售活跃

  棉农对目前籽棉收购价基本接受,大部分棉农认为收购价到4.8元/斤已经很可观,并且2010年收购条件又十分宽松,所以交售态度积极,没有囤积惜售心理。各地反映当前采摘量占总产量的30-40%。

  四、400型企业入市谨慎,经营策略灵活

  面对节节攀升的收购价,大部分400型企业在节前试探性收购,随着新棉集中上市期的来临,为避免错失资源,一些棉企贴近市场行情敞开收购,对质量和水份要求相比前期严格,并采取快加快销的策略,减少市场风险。收购量多的有2200吨籽棉,少的有300-400吨籽棉,均已经签订销售合同,正积极加工、调销。

  五、市场主体观点
  
  看好后市的观念占主流。同时认为市场风险和经营压力加大,加之2010年棉花品质差,水份偏大,衣分较低,难以生成期货仓单,套保又不可行,担心一旦价格调头,将会一泻千里,大起大落,所以对后市新棉收购呈谨慎心态。

相关文章
热门文章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