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棉价再创历史极值 可能进入高棉价时代
尽管已连续“出招”,本刊记者采访的业内人士却认为此举对市场影响有限。据山东菏泽市棉麻储运站站长赵建法分析,首次抛储后,国家可以掌控的储备棉只剩不到70万吨,这甚至还不够国内纺企20天之用。而再度抛储后,国家可利用的储备棉不过20万吨左右,对市场几乎难以造成影响。 据中国棉花交易市场调查,截至9月中旬,我国大型纺企的棉花库存普遍不足20天,大部分中小型纺企的库存已告罄。让纺企焦虑的是,眼下,国际市场上已没有可供进口的棉花。据一些手中还有进口配额的纺企反映,现在再高的价格也买不到进口棉。 即便是2010年最后两个月,解决我国纺企原料危机也不可能寄希望于进口。从事进口棉花业务的国际棉商来宝集团(上海)有限公司销售经理梁斌杰为本刊记者解释说:“由于运输限制,明年1月之前,国外棉花都不可能大批量运抵我国各港口的保税区。另外,美国各港口码头的吞吐能力有限,输往中国的棉花,船期基本上都定在3月下旬以后了。”这意味着今后3个多月内,中国国内将不可能有大量进口棉。 据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农一师棉麻公司副总经理李诚分析,在没有棉花可进口的情形下,国家储备棉严重不足,已在国内纺企中引起恐慌。更让这些纺企感到紧张的是,国内2010年即将上市的新棉短时间也难以满足众多企业的需求。 由于近年来我国黄河流域和长江流域的高品质棉花越来越少,供出口和内销的高档纺织品的原料主要靠新疆棉和进口棉;而新疆棉花由于受灾害天气影响,至少要等到10月底,大规模收购才能开始,加上受到出疆运能的制约,新疆棉到纺企手中至少也要到11月底。当前,在新疆各地等待收购棉花的不仅是来自浙江的棉花贩子,内地的纺企也很多,都希望能先人一步收购到更多的棉花。 棉花储备和进口是我国调控市场、平抑棉价的重要手段。现在,这两种手段已经基本起不到什么作用了。长期关注国内外棉市的华南农业大学副教授谭砚文告诉本刊记者:“寄希望于我国现有的储备系统来调控市场是不现实的,我国当前的储备棉总量有限,这一调控手段根本无法与强大的国内外市场波动相抗衡。” 由于国家在棉花储备方面投入的资金不足、加上各地仓储规模的制约,我国当前的棉花储备规模有限。我国棉市放开后,国家收储规模最大时,总量也不过270多万吨,而我国每年的棉花消费总量却超过1000万吨。 谭砚文说:“近两年,不仅是抛储,就连收储对于市场的影响都极为有限。”例如,我国于2008年8月下旬和10月底两度收储共130万吨棉花,但从实施的成效来看,由于收储数量未达到影响市场供求关系的底线,虽然减缓了棉价跌速,但未能控制继续下滑的局面。 “高棉价时代”到来 由于2010年我国棉花频遭灾害天气影响,增产无望,在纺织行业逐渐回暖的情形下,国内纺织用棉需求缺口进一步扩大。据中国棉花协会调查,2010年8月,长江流域持续高温天气和黄河流域强降雨天气,已对当地棉花品质和产量造成较大影响。此外,由于2010年播种期推迟,对新疆北部棉花产量的影响也不容低估。中国农业科学院棉花研究所研究员毛树春告诉本刊记者:“三大棉区棉花生产形势同时不容乐观,这在历史上也是极为少见的。” 由于2010年棉花实播面积同比基本持平,生长期不利天气较多,全国棉花总产量较难实现同比增产。农业部种植业司副司长马淑萍近日表示:“即便9、10两个月无重大灾害天气,我国棉花也难有增产的可能。”据农业部统计,2010年我国棉花种植面积为7400万亩,同比基本持平,总产量预计为640万吨。 随着纺织行业迅速发展,我国棉花供给压力也越来越大。据农业部统计,进入本世纪以来,我国纺纱用棉量以每年10%的速度递增,而同期棉花产量增速只有5.8%。目前,我国每年纺织用棉总量都在1000万吨以上,而国内产量始终徘徊在700万吨左右,供需缺口不断增加。特别是去年下半年以来,我国纺织业逐渐走出低谷,纺织品出口大幅增长,对棉花的需求也增多加快。国际棉花咨询委员会(ICAC)的最新预测数据显示,2010/2011年度,我国棉花产量低于消费量304万吨,缺口远大于上两个棉花年度。 目前,全球每年可供出口的棉花不超过800万吨,土耳其、孟加拉国、越南等国每年进口棉花总量为500万吨左右,国际市场可供中国使用的棉花已不足300万吨。而2010年受到洪灾影响,巴基斯坦旁遮普省和信德省多数棉田被洪水浸泡,虽然损失暂时无法统计,但据国际棉花咨询委员会估计,巴基斯坦2010年棉花至少减产15%。为弥补因洪水造成的至少30万吨棉花缺口,巴基斯坦势必需要在国际市场上采购,这更减少了可供我国进口的棉花数量。 事实上,2010年上半年我国保税区内进口棉异常紧缺就预示着在今后一年中的供求形势。路易达孚北京贸易有限公司董事长陈涛说:“在过去几年中,中国沿海港口的保税区内,任何时候存储的棉花都不低于10万吨,但到了2010年7月,不管出价多高,都买不到了。这意味着到明年7月,中国棉花供求形势将比2010年更为紧张。” 由于进口棉花也难以填补我国棉花供需缺口,一些人士认为,我国可能因此进入“高棉价时期”,国内棉价在今后一年中将保持高位运行,不仅加大纺企的压力,还会增大国家对棉市的调控难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