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棉所:学习贯彻一号文件 确保棉花生产稳定
我国优质棉花生产基地建设始于1986年,是国家对棉花生产投入时间最长,受惠面最广的一个项目,笔者有幸全程参加。据不完全统计,全国已建优质棉县(区)近300个(次),还有重建和续建,以及建设新疆特大优质棉基地,期间还支持过国家和地方棉花科研机构培训和服务建设,每批建设周期2年,每县投入资金150~200万元,主要建设良种棉繁殖、加工和检验的基础条件,在棉花生产中发挥了积极的效果。 解决农民种田“兼业化”、“副业化”、农业“非农化”,种田劳动力的“老龄化和妇女化”问题,规模化经营和集约化种植是一条重要途径。根据当前植棉雇工增多,植棉规模不断扩大,土地向种田能手转移进程加快的新情况,以及农业(棉花)科技支撑形成的新成果和新方法,新一轮棉花基地建设,建议退出竞争性产品——棉花种子繁殖、加工和检验的条件建设,转向棉花生产所需的公益性技术和服务方面的条件建设,推进公益性技术及其产品的社会化服务,解决规模化和千家万户种田急需的公益性技术、产品、培训和服务,逐步实行通过公司、合作组织分农艺措施帮农民管理大田,逐步实行帮农民种田。 如在一县建综合种苗基地2~3个,每个服务面积4000~5000亩,即可解决几百户棉农、万亩棉田“品种那个好,选什么品种;如何育苗,如何移栽;密度多少,如何解决越种越稀”等一系列棉花生产的现实问题,通过基地带动一地棉花生产的社会化服务,发展现代棉花生产技术,推动现代农业应用。 4、启动“双高生态棉”创建活动,提供科技支撑和全程服务 国家棉花产业技术体系已出台2009年“双高生态棉”创建活动指南,依托23个棉花综合试验站在全国优势产区创建一批棉花高产超高和棉麦双高产新典型,形成集成技术,具有指导功能。 同时,大力开展棉花科技培训,棉花产业体系于1月15-16日举行全国技术培训班,与会学员来自主产棉县的农业部门、植棉大户和企业代表300余人,20多位专家围绕棉花栽培新问题,集中讲授棉花新品种、植棉新技术和实用技术,反映强烈,深受欢迎。当前23个综合试验站正在各地培训,“点题”培训到植棉大户和农家大院。(中国农业科学院棉花研究所国家棉花产业技术体系研发中心 毛树春) |
查看所有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