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当前国内棉企业普遍为销路发愁的情形下,路易·达孚等跨国企业却大量收购国产棉花,并在期货市场获得丰厚收益,而他们娴熟的营销技巧更使国内棉商深受震撼。
是“狼”,还是“老师”?在国内棉商眼里,跨国巨头到底扮演着什么角色?他们介入国内棉花产业可能会产生怎样的影响?
跨国巨头“变脸”为中国企业“补课”
近年来,国产棉“卖难”频现,在中国取得棉花收购资格的路易·达孚、伊卡姆等跨国农产品贸易企业不仅参与经营国内棉花,还利用棉花期货市场赚得巨额利润,他们的经营状况已与绝大多数国内棉花企业形成鲜明对比。
目前,几乎所有在华开展棉花经营业务的跨国农产品贸易商在郑交所都拥有专门的交易席位。路易·达孚等外资企业通过国内外期货市场影响国内现货价格,同时又通过进口棉花和他们在国内收购的棉花影响国内期货价格,在期货和现货两个市场上都获得巨额收益。尤其是他们在期货市场上的操作手法和赚钱技巧,让众多处于困境的国内棉花企业震惊不已。
而在“与狼共舞”时,习惯于“面对面”交易的国内棉花经营企业,无论资金、营销手段还是经验,根本无法与之抗衡,劣势已显露无遗。“外商从国内一些企业购买棉花的价格与我们的销售价几乎一样,可他们就是能获得可观的收益;而同样的棉花,我们却很难卖出去,更谈不上赚大钱。”新疆一位棉商沮丧地说。
在大喊“狼来了”的同时,国内一些棉商也不否认熟练游走于现货和期货两个市场的跨国巨头既是武装到牙齿的“狼”,更是值得学习的对象。而他们全球采购、全球销售的手段和实力,更让国内棉商羡慕不已。
在过去三年中,路易·达孚中国区董事长陈涛就如何做好大豆、棉花的期货经营,给中国企业做了上百场讲座。湖北银丰棉花股份有限公司综合部经理王烨说,他们带来了先进的经营手段和理念,这无疑给我们“补”了一课,有利于国内棉企向国际先进水平看齐。从这个角度上说,称他们是“老师”绝不过分。
外商“另辟蹊径”继续拓展市场
鉴于大量进口棉花集中涌入我国,造成国内棉价波动频繁,堵塞近亿农民增收渠道,国家近年来实行了“滑准税”政策,稳定了国内棉价,进口棉花数量也大大减少。已不满足于经营其他国家棉花的跨国农产品商也开始调整策略,逐步介入中国棉花收购领域。
由于参与期货交易的国内棉花企业相对较少,目前棉花期货市场上,相当一部分“标准化买卖合约”已由路易·达孚等跨国棉商所持有。近年来,一直为这些跨国企业提供国内棉花咨讯的主要是万达期货有限公司,负责这一业务的研发专家王元素说,我国棉花期货价格现在已基本取决于纺织品出口的形势和这些跨国巨头在国内市场的“操作”。
据中国农业发展银行湖北分行调查,从去年9月至今,仅路易·达孚就在湖北收购了四万吨棉花。而据新疆一些与路易·达孚有业务往来的棉花企业透露,这家国际农产品贸易巨头同期在新疆通过当地企业“秘密”收购的棉花也不下一万吨。这些棉花通过期货市场或进行“套期保值”或投机交易,尽管数量并不算大,但对每年只有20万吨棉花交割总量的期货市场,其影响可想而知。
值得注意的是,当前在国内棉花期货市场翻云覆雨的路易·达孚,正是几年前中国大豆产业“悲剧”的制造者之一。2004年前后,国际农产品贸易巨头抓住国内压榨企业经营窘困的时机,采取并购、参股、合资等形式,轻而易举地控制了国内大部分大豆压榨企业。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