接近市场对皮棉价格的预期,区间为12850—13200,据此我们根据皮棉价格公式来反推籽棉的收购价格测算如下。假设前提:目前处于北半球棉花生长关键期的后期,气候因素往往是利多的,天气历史数据表明往年季风引起的降雨往往出现在这一时段,因此需要假定气候因素是一个中性因素为前提。假定加工成本为500元/吨,衣分为37%,来测算籽棉的收购价格。
公式为:(皮棉价格-500)/2000=[籽棉价格-棉籽价格×(1-衣分-1%)]/(衣分-1%)
假定皮棉价格为12850,棉籽区间0.9—1.2,得出籽棉的价格为2.781—2.985.
假定皮棉价格为13200,棉籽区间为0.9—1.2,得出籽棉的价格为2.844—3.03
综合得出籽棉的价格区间为2.781—3.03元/斤。
1、棉农对皮棉价格的期望值较高,八成在13500元/吨以上;
2、加工厂认可的皮棉采购价在13000元/吨以上,而纺织厂则集中在12500-13000元/吨,双方500元/吨以上的价差最终将由谁作出让步,还要看后期的天气变化及市场的资金状况;
3、棉商认可的采购价在12000-12500元/吨和13000-13500元/吨比例相当,可以猜测,前者是企业的进货成本,后者为提货价格,一购一销有500元左右的价差。
整体上看,中国棉花消费能力的下降成为不争的事实,2007/08年度的棉花消费量在980—1000万吨,据USDA中国2007/08年度期初、期末之差为28万吨,产量760万吨,进口243万吨,总量为1030万吨,而2007/08年末的库存不会比年初低,反而要高20—30万吨,因此实际消费量在980万吨左右,2008/09年度这种弱势仍将继续,消费量可能滑至930—950万吨。政策面是影响国内棉价阶段性波动的可信因素。比如,滑准税政策。关税政策就是要把国内外生产者置于一个公平竞争的环境之下。公平竞争的含义还包含了政策的前置条件,因而我国棉花滑准税还有鲜明的反补贴税的性质。因而只有微调空间。 配额政策,宽配额政策与滑准税政策共同构成了我国棉花的进口政策的重要组成部分,宽配额之所以“宽”,是因为数量指标和价值指标都管住,那就会造成效率低下。但是时间尺度游码可以是滑动的。农业政策,三农政策是基础中的基础政策,重中之重的政策,农民利益不仅涉及农业基础而且关乎消费振兴的基础。储备政策以及棉花信贷政策。储备政策已经出台,而且是持续的。信贷政策关于支持三农的农产品信贷属于有保有压中“保”的部分。棉花财税政策的调控余地比较大,降低企业的税负是一个宏观问题。CPI和PPI比较指标的开口宽展,增大了下游产品的通货膨胀风险,也抑制了下游产业的盈利空间,增大了其经营压力,税负过高也不利于企业轻装上阵,作为出口导向型的的纺织工业面临的压力更大,纺织品出口政策仍然存在调控的空间。所以,在面临新棉上市的“年关”,以及棉花产业链所遇到的新情况、新问题,解决问题之道是“稳定上游,调整下游,强化中间”。政策推手必然产生,而且应该是一个延续的组合措施。政策指向一贯是明确的:维护我国棉花产业链的稳定发展。内地棉农惜售、农发行资金还未下发,众多轧花厂停止收购,开始观望。尽管新疆棉收购也面临资金问题,但是由于收购价格相对较低,很多轧花厂已经开始大量收购,有些轧花厂每天都能收到100-150吨不等,成本控制在12000以下。根据期货价格以及移库补贴,目前新疆棉注册期货仓单仍有不低于500元/吨的利润。由于上个年度棉花结转库存较多,短期内供给依然充足,随着新棉陆续上市,季节性压力随之而来。另外,市场传闻国家将收储新棉以及对新疆棉花收购实行最低保护价政策,这些是否会对棉花价格产生利好还难以判断,但是在全球经济大环境下,纺织行业难有起色,棉花消费也必受影响。现阶段棉花行情是超跌反弹,底部仍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