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光光度法测定天丝/铜氨混纺产品的混纺比
2010-07-02 关键词:天丝纤维;铜氨纤维;定量分析;分光光度法 天丝、铜氨均为再生纤维素纤维,具有天然纤维的优异特性,受到消费者的青睐,各种天丝/铜氨混纺产品也得到了大力开发。纤维定量是纺织品在加工、贸易和使用过程中不可缺少的重要检测指标,各国法规均明确要求对纤维含量进行标识。天丝和铜氨在外观上极为相似,化学性质也非常接近,目前对两种纤维的鉴定尚无成熟的方法,尤其是天丝/铜氨混纺产品混纺比的测定更是一个技术难题。有文献中提出可采用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对混纺产品进行混纺比的测定[1-3],因此本文尝试采用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对天丝/铜氨混纺产品的混纺比进行测定,探讨这种方法的可行性。
2试验参数的选择
2.1溶剂的选择 纤维素纤维通常可采用甲酸/氯化锌、锌酸钠、硫酸等作为溶剂来溶解[1-2]。实验结果表明,采用甲酸/氯化锌、锌酸钠作溶剂时,天丝和铜氨纤维的紫外—可见吸收光谱相差不大,而采用硫酸作溶剂时,二者则相差较大,因此选择硫酸作溶剂。 硫酸对纤维素的溶解是一个持续作用的过程,因此其紫外—可见吸收光谱的稳定性较差。不同浓度的硫酸对纤维素的溶解能力各不相同,本文针对不同浓度的硫酸处理时的紫外—可见吸收光谱进行了研究,结果发现,随着硫酸浓度的降低,其紫外—可见吸收光谱的稳定性增加。当采用65%硫酸溶液时,在相当长的时间内,紫外—可见吸收光谱相当稳定。因此本文选定65%硫酸作为纤维素的溶剂。 2.2样品的前处理 为保证吸光度值的稳定,必须对样品进行适当的预处理,使之充分疏松并去除非纤维物质。 2.3水浴温度和水浴时间的选择 纤维素纤维在硫酸中同时发生酯化和水解反应,纤维素逐渐水解为较小的分子,直至溶解。而在室温环境下的较短的时间内,纤维素的水解产物往往较牢固地粘附在纤维的表面,导致纤维仅表面的一层溶解掉。通常必须进行振荡加热处理,才能使纤维素完全溶解在硫酸中。 同时,硫酸与纤维素中的羟基发生酯化反应,生成的硫酸氢酯在450nm附近产生紫外吸收峰(对于不同种类的纤维素纤维,该吸收峰的位置略有不同)。在实验中发现,随着水浴温度的提高,450nm附近的吸收峰的强度迅速增大。但如果温度过高,则反应过于剧烈,使溶液的吸光度过大。经优化,最终选择的水浴温度为70oC。在实验中还发现,水浴处理30min以后,所得溶液均是清澈透明的;处理时间小于30min时,部分溶液中存在悬浮颗粒,干扰光谱测定。因此最终选择的水浴处理时间为30min 3试验 3.1仪器与试剂 UV-2550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日本岛津公司);SW22数字式恒温水浴振荡器(瑞士Julabo公司);HG63卤素水分烘干仪(瑞士MettlerToledo公司)。 65%硫酸由实验室自己配制。 天丝G100纤维由兰精公司(奥地利)提供,铜氨纤维由旭化成公司(日本)提供。 3.2测试条件 超低速扫描。采样间隔:0.1nm,扫描波长范围:200~500nm,狭缝宽度:0.2nm,光源波长转换波长:300nm,吸收池光程:10mm。 3.3测试方法 将在卤素水分烘干仪上烘干称取好的样品置于150mL磨口锥形瓶中,加入50mL65%硫酸,在70℃恒温水浴振荡30min,然后用冰水混合物迅速冷却至室温,立即测定其紫外—可见吸收光谱。 4结果与讨论 图1是65%硫酸中浓度均约为6mg/mL的天丝G100和铜氨纤维的紫外—可见吸收光谱的局部放大图,它们均在450nm附近出现一个吸收峰,但吸收峰位置略有差异,且浓度不同时,峰位置也略有变化。这两个吸收峰的吸光度在444nm时相差最大,相差约2倍。本文利用吸光度的差异,根据Lasbeli定理来测定天丝G100/铜氨混合物的混纺比,因此选择的测定波长为444nm。
4.2a值的计算 为了计算未知二元混合物的混纺比,首先必须测定该混合物的a值。考虑到通常二元混纺产品的混纺比以及方法的局限性,本文设计的二元混合物配比区间为天丝G100/铜氨="15/85~85/15,配制一系列不同配比的天丝G100/铜氨混合物,建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