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要找信息

热门关键字:

锦桥纺织网—资讯频道> 论文资料>正文

原棉技术品级评价模型与应用

                     
3.原棉技术品级的应用
 
3.1 原棉分类组批管理
用棉花的质量标识(棉花类型、主体品级、长度级、主体马克隆值)对棉包进行管理,有着重要的商业意义,但对配棉技术管理工作的指导尚欠“精确”。传统的原棉分类按照产地、品级、长度级的管理方式,这种方式依赖于商业管理模式。新的棉花标准实施后,企业应对这一管理方式进行变革,即从技术角度出发,对按批或逐包检验的商业原棉赋予新的涵义,进行实质意义上的技术评价,原则上,要以产地、原棉内在质量和外观质量进行归类管理。
6是根据表5按照表4分级的大类原则组批的,原30批原棉经分类分级,形成16组。分类分级组批可根据实际情况进行粗分或细分。
 
6 原棉分类组批统计表
Tab.6 The statistics of raw cotton category-grouping
序号
分级分类
批数
包数
库存吨数
平均包重
(kg)
每吨价格
(元)
价值总额
(元)
1
美棉 四级 / 白棉 11
1
 90
20.46
227.33
14610
 298921
2
美棉 四级 / 白棉 21
4
435
99.75
229.31
14620
1461287
3
美棉 四级 / 白棉 31
1
 60
13.22
220.33
14550
 192351
4
美棉 四级 / 白棉 41
1
150
33.96
226.40
14750
 500910
5
美棉 五级 / 白棉 21
1
 90
20.78
230.89
14650
 304427
6
美棉 五级 / 白棉 31
1
120
27.56
229.67
14650
 403754
7
山东 四级 / 白棉 11
2
230
52.12
226.61
13130
 682164
8
山东 四级 / 白棉 21
2
190
43.41
228.47
13150
 569950
9
新疆 一级 / 白棉 21
1
185
16.38
88.54
19241
 315168
10
新疆 二级 / 白棉 21
2
207
47.89
231.35
19439
 925881
11
新疆 二级 / 白棉 31
1
129
29.50
228.68
20706
 610827
12
新疆 四级 / 白棉 11
6
865
136.13
157.38
13400
2109566
13
新疆 四级 / 白棉 21
3
346
76.07
219.86
14182
1105662
14
新疆 四级 / 白棉 31
1
100
22.80
228.00
14207
 323920
15
印度 四级 / 白棉 21
1
150
24.00
160.00
14400
 345600
16
印度 四级 / 白棉 31
2
300
46.00
153.33
14400
 662400
合计
30
3647
710.03
194.69
15229
10812788
 
 
运用技术品级指标对原棉进行管理,可以降低并简化仓储分类,控制主要HVI指标,控制原棉库存,提供采购信息,有利于保持棉纤维指标的连续一致。
 
3.2 制订配棉技术标准
配棉技术标准是棉纺工艺管理的基础,内容包括配棉类别、品种规格、技术品级、用棉量定额等。配棉技术标准要以原棉管理为基础,成纱质量成本为核心,过程控制为手段。
 
3.3 制订配棉方案
原棉的主要物理性质,随棉花生长条件的不同而存在着较大的差异。原棉的这些性质与纺纱工艺、成纱质量有着密切的联系,为了充分发挥和合理利用不同原棉的特性,一般不采用单唛头纺纱,而是把几种原棉搭配组成混合棉使用,这种多种原棉搭配使用的方法称为配棉。
配棉是一项技术性、经济性、实践性很强的工作,它涉及的因素众多而复杂。配棉目的是:保持生产过程半成品、成品质量的相对稳定;满足成品品种和用途的实际需要;节约用棉,合理降低配棉成本。完整的配棉方案应包括接批棉和质量成本预测。
7是配棉成份分类排队表(含接批棉)。表8是本期混棉平均指标与质量成本预测表。
技术品级指标是配棉成份的重要信息,特别是断批棉与接批棉的技术品级,原则上应控制在0.5之内,色特征级应一致或相邻。
 
7 配棉成份分类排队表(简表)
Tab.7 The category-queuing of assorting cotton components (summary)
C14.6tex(细绒棉) 
队号
技术品级
产地
混棉比
(%)
混用
包数
使用
天数
用棉进度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13 14 15
上半部长度
(㎜)
1
3.2
新疆
34.92
8
 7
  ━━━━━━━━━━
 30.31
 
3.5
新疆
 
8
24
                      ━━━━━━━━━━━━
 29.13
2
3.5
新疆
22.27
5
13
 ━━━━━━━━━━━━━━━━━━
 30.12
 
3.7
新疆
 
5
25
                                      ━━━━
 30.01
3
3.4
新疆
14.54
9
17
 ━━━━━━━━━━━━━━━━━━━━━━
 31.14
4
3.2
山东
11.31
7
27
 ━━━━━━━━━━━━━━━━━━━━━━
 28.88
5
2.8
新疆
8.15
5
31
 ━━━━━━━━━━━━━━━━━━━━━━
 32.13
6
3.0
新疆
8.81
2
31
 ━━━━━━━━━━━━━━━━━━━━━━
 30.36
 
8 本期混棉平均指标与质量成本预测表(简表)
Tab.8 The forecast of cotton blending with average index and quality cost (summary)
 
    棉    特    性
成纱质量与配棉成本预测
接批
序号
技术品级
 上半部长度
(㎜)
整齐度
(%)
色特征级
条 干(CV%)
断裂强度
(cN/tex)
配棉成本
(元/T)
0
3.2
 30.38
 83.99
白棉 11
 15.79
 14.26
16210
1
3.4
 29.97
 83.78
白棉 11
 15.80
 14.20
16733
2
3.4
 29.94
 83.48
白棉 11
 15.81
 14.18
16731
平均
3.3
 30.16
 83.83
白棉 11
 15.80
 14.22
16489
 
4.结语
 
1)原棉技术品级有别于棉花品级。原棉技术品级是定量指标,棉花品级是定性指标。
2)原棉技术品级以原棉的内在质量为主,并辅以外观质量,有机地将原棉品质统一在具体指标内,可以综合反映原棉的特性,其特点是全面、实用、简明、方便。
3)原棉技术品级对加强原棉分类组批管理,制订配棉技术标准和配棉实施方案,有着积极的技术经济意义。
____________________
注:本文为《纺织企业现代配棉技术规范》课题研究报告中的部分内容。文中有关数据由自行研发的配棉软件计算。
 
参考文献:
[1] 国家标准.GB1103-2007《棉花细绒棉》[S].北京:中国标准出版社,2007.
National Standards.GB11032007.Cotton/Medium Cotton[S].Beijing: China Standards Press, 2007.
[2] 国家标准.GB19635-2005《棉花长绒棉》[S].北京:中国标准出版社,2005.  
National Standards.GB196352005.Cotton/Long Staple Cotton[S].Beijing: China Standards Press, 2005.
[3] 《棉花 仪器化检验》(草案)起草小组.棉花品级与色特征级的辩证关系[J].中国纤检,2005(5):5-7.
Draft Group of Cotton-Instrumental Test (Draft). Dialectical Relationship between Cotton Grade and Cotton Color Grade [J].China Fiber Test, 2005(5):5-7.
[4] 张丽娟,陈兵林,薛晓萍,熊宗伟,周治国.棉花成纱品质质量模型的评价[J].纺织学报,2005,26(6):133-135. 
ZHANG Lijuan, CHEN Binglin, XUE Xiaoping, XIONG Zongwei, ZHOU Zhiguo. Evaluation of the Model of Cotton Yarn Quality [J].Journal of Textile Research, 2005, 26 (6):133-135.
[5] 顾双平,常晓阳.棉花纤维品质性状的相关剖析[J].江西农业学报,2002,14(2):24-28. 
GU Shuangping, CHANG Xiaoyang. Correlation Analysis of Fiber Quality Characters of Cotton [J]. Acta Agriculture Jiangxi, 2002, 14 (2):24-28.
[6] 叶义成,柯丽华,黄德育.系统综合评价技术及其应用[M].北京:冶金工业出版社,2006.
YE Yicheng, KE Lihua, HUANG Deyu. Technology of Comprehensive Assessment System and Its Application [M].Beijing: Metallurgical Industry Press, 2006.

 

相关文章
热门文章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