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要找信息

热门关键字:

锦桥纺织网—资讯频道> 论文资料>正文

我国纺织技术标准与国外的差距分析及接轨思路

                     

张克俊

(四川省社会科学研究院经济研究所,四川成都610071)

摘要:采用比较研究方法,试图通过我国纺织技术标准与国外的差距分析,探讨与国际接轨的思路。结论是:
我国纺织技术标准与国外比较存在标准体系上、职能上、考核项目和性能指标上、生态环保和社会责任上、标准更新速度上以及利用技术标准构建技术壁垒上的差距,应通过加强对国外纺织技术标准的动态研究,积极推进纺织技术标准由生产型标准向贸易型标准转变,把纺织技术标准制定的重点转向生态化与环保化,高度重视社会责任标准的制定,加快强制性技术标准向技术法规的转化,积极推广和认证国际标准和国外先进标准,加强纺织技术标准服务的信息化等途径加快与国际接轨的步伐。
关键词:纺织技术标准;国际接轨;思路
改革开放以来,与纺织业的快速发展和对外出口的持续增长相适应,我国纺织标准化工作不断得到加强,已形成了以产品标准为主体,以基础标准、方法标准相配套的纺织技术标准体系,包括术语符号标准、产品标准、试验方法标准和实物标准四类,涉及纤维、纱线、长丝、织物、纺织制品和服装等内容,从数量和覆盖面上基本满足了纺织品和服装的生产和贸易需要。目前,中国纺织品标准包括国家标准(GB)和行业标准(FZ),汇编后共有10册,包括产品标准6册,基础标准和方法标准共4册,总计400万字。
基础的、通用的术语标准和方法标准基本上采用了国际标准和国外先进标准;纺织技术标准开始跟上国际生态化、环保化、安全化潮流,在2003年3月1日实施《生态纺织品技术要求》之后,又在2005年1月1日颁布实施了纺织品强制性国家标准GB18401-2003《国家纺织产品基本安全技术规范》,纺织技术测试方法得到了明显改进,制定了大量的针对性强的测试方法。但是,随着近年来市场经济的发展尤其是我国纺织业日益融入国际市场之后,现有的标准体制和标准内容逐渐显现出了其弊端,我国纺织技术标准与国外比较存在明显的差距。
我国纺织技术标准与国外的差距分析形成标准体系上的差距ISO或国外的国家层面上的纺织标准,主要内容是基础类标准,重在统一术语、统一试验方法、统一评定手段,使各方提供的数据具有可比性和通用性。形成的是以基础标准为主体,再加上以最终用途产品配套的相关产品标准的标准体系。在产品标准中仅规定产品的性能指标和引用的试验方法标准。对大量的产品而言,国外是没有国家标准的,主要由企业根据产品的用途或购货方给予的价格,与购货方在合同或协议中规定产品的规格、性能指标、检验规则、包装等内容。我国现行的纺织产品标准有不少是计划经济体制时的产物,形成的标准体系以原料或工艺划分的产品标准为主,主要分为棉纺织印染、毛纺织品、麻纺织品、丝产品、针织品、线带、化纤、色织布。近年来也以用途制定标准,但所占比例极小。标准中除性能指标外,还包括出厂检验、型式检验、复验等检验规则的内容,形成了各类原料产品“纱线—本色布—印染布的标准链。
标准发挥职能上的差距国外将国家层面上的公开标准作为交货、验收的技术依据,从指导用户购买产品的角度和需要来制定,人们称之为贸易型标准。企业标准才是作为组织生产的技术依据。这种贸易型标准的技术内容规定的比较简明、笼统和灵活。与之相反,我国大多数的产品标准的职能是用以组织生产的依据,从指导企业生产的角度的需要来确定,人们称之为生产型标准。为了便于企业生产,生产型标准在技术内容方面一般都规定得比较具体、详细,比较死,“捆住”了企业适应市场多样性、多变性而调整自身生产经营的“手脚”。我国按生产型标准理念制定的标准,也不能适用贸易关系超出生产方和购货方这种情况。例如,按染料类别和工艺制定不同的色牢度等级,在贸易交货验收中确定考核依据较为困难,而国外标准的质量指标控制严格,色牢度普遍高于国内指标11.5级,尤其是摩擦色牢度相差更多。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纺织产品的新品种不断涌现,决定了简明灵活的贸易型标准更能符合市场的需要。近几年来,尽管我国对生产型技术标准的体制和内容进行了调整,积极吸收贸易型技术标准的长处,如美国的ASTM纺织产品标准已被我国国家技术监督局认可为国外先进标准,但生产型技术标准的彻底转型仍然比较艰巨。
考核项目和性能指标上的差距由于标准的职能不同,标准技术内容,如在考核项目的设置上、在性能指标的水平上等均有一定的差距。国外根据最终用途制定的面料标准,考核项目更接近于服用实际,如耐磨、纱线滑移阻力、起毛起球、耐光色牢度等。我国的面料标准还缺少诸如接缝滑移、起毛起球、干洗尺寸变化、耐光色牢度等考核指标,不能适应人们对产品舒适美观性的要求。对服装的考核主要侧重服装的规格偏差、色差、缝制、疵点等外观质量,判定产品等级时忽略了构成服装的主要元素即面料和里料。原料质量与标准与制成品标准不配套、不衔接的问题日益突出。翻开产品标准,为数不少的标准文本中写有“优等品相当于国际先进水平,一等品相当于国际一般水平”等,实际上仅是个别单项指标水平达到国际水平,但综合性能达不到;还有个别标为采标的标准,其内容与国外标准相差甚远。我们知道,纺织产业是一个从原料生产、纺纱、织布、印染、整理、成衣到销售、消费、处理的整个过程,任何一个环节的质量出现问题,都可能影响产品的质量和使用的安全性,而要保证产品的质量,必须使产业链条上的上下游标准相互统一、衔接和配套。
相关文章
热门文章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