浆粕产业不能独善其身
2013年年底到2014年年初,中国将有40万吨粘胶短纤新产能投产。但是,由于11月反倾销初裁的出台,目前涉案国供应商除加拿大Neucel、巴西赛得利外,其他供应几乎处于停滞状态。根据海关数据,2012年中国进口美国与加拿大海关编码47020000的溶解浆量为67万吨。除去醋酸浆等进口浆外,仍有40万吨的溶解浆面临反倾销税的征收,这部分供应量短期无法进入中国。 由此,一方面中国面临着40万吨的粘胶新增产能,另一方面又有40万吨浆粕供应无法进入中国。在2014年上半年,中国浆粕原料供应缺口将增加80万吨。如果没有对应的措施,那么80万吨的原料缺口势必导致国内粘胶纤维原料供应出现不足,行业负荷降低。 这不只是臆断。反倾销初裁出台后,浆粕供应出现紧缺,浆粕价格迅速飙升。与此同时粘胶短纤由于进入淡季,价格不断走低,目前价格已经跌至年内新低。 浆粕价格上涨与粘胶价格下跌加剧了粘胶短纤行业的亏损,目前行业理论亏损已经突破1000元/吨。 当然反倾销的损害远远不止于此。中国占全球粘胶纤维产能的60%。国外的40%则是Lenzing、Birla两家巨头主导的产业,这两家国际巨头都是规模在百万吨级的企业,规模效应、技术实力远远领先于中国。目前中国粘胶短纤进口关税为5%,部分执行2%,而反倾销税主流在6.8%~22%。浆粕反倾销一旦确认,中国粘胶企业的成本将进一步提升。到时国外的粘胶纤维很可能像进口棉一样冲击中国粘胶纤维市场。中国粘胶纤维将同时面临原料压力和竞争产品冲击的双方面威胁。相对于进口棉冲击,国家有配额政策保护,而粘胶没有任何保护政策,完全裸露在进口商的炮火下。 反倾销也将直接损害下游的竞争力。近段时间粘胶短纤国内市场价格在12500元/吨附近,而出口价格则在12000元/吨左右。究其原因粘胶企业可以通过进料加工合理规避反倾销税。这样就相当于出口纤维不征税、内销征税。这部分反倾销税将由国内的人棉纱厂承担。 与此同时,目前涉案国由于进入中国市场受挫,低价销往印尼、泰国、印度、中国台湾等地。这些浆粕价格均低于国内化纤浆粕,这就决定国外的粘胶纤维、人棉纱生产成本都将低于中国市场。 国内浆粕行业短期内会得到一定的保护,比如近期国内浆粕行业价格整体上涨200元/吨~300元/吨。但从中长期来看,反倾销对中国浆粕行业的帮助是十分有限的,甚至是有害的。泰国的凤凰纸业、双A集团,日本的王子纸业等企业将在2014年一季度后形成大量供应,后面三家都是在中国有一定市场根基的企业,目前已经开始出现销售向中国转移的迹象。 涉案国受反倾销影响的溶解浆总量约40万吨。考虑到后期部分粘胶厂通过进料加工仍会购买一定的涉案国浆粕,目前中国粘胶纤维年出口量超过20万吨,也就是说中国有20万吨的进料加工空间。反倾销最终能阻挡涉案国浆粕的进入量不超过30万吨。但是,2014年一季度以后进入中国的浆粕将有110万吨的潜在规模。 如果中国一些落后的浆粕企业无法改变自身成本劣势,品质无法提升,面对新的进口浆冲击,同样面临生存压力。 另外,反倾销可能导致下游粘胶企业开机降低,行业萎缩,这也限制了国内浆粕的消化空间。从这点上讲,长期来说对国产浆粕是有害的。 还有一点要补充说明的是,中国棉浆厂家目前绝大多数集中于新疆地区,该地区的浆粕当地产当地销,由于远离东部港口,受运输条件和成本的限制,进口浆也无法进入新疆地区。因此,反倾销最终是否通过,对新疆地区的浆粕产业可以说毫无影响。 同时,浆粕行业也是国民经济环节中重要的一环。其存在对消化棉短绒有积极意义,同时凭借现货优势也有助于保障下游负荷稳定,有助于下游降低原料正常库存水平。在目前全球经济低迷,环保要求日益提高的今天,国家主管部门的确有必要出台一些措施来帮助中国浆粕产业,提升浆粕产业的竞争力。 但是有效的保护措施绝对不是简单的在流通环节征税,设定一些贸易门槛。以棉花产业为例,国家斥巨资进行收储保护,尚且事与愿违。如今对待粘胶产业链却要在全球经济疲软,产业链资金偏紧的背景下,收取流通税,这必然会增加整个产业链的运行成本,其结果必然是削弱中国粘胶产业链的国际竞争力。 相反的应该有一些更有效持久的保护措施,比如,增加出口退税,鼓励高附加值浆粕的出口。给予环保治理补贴,减轻浆粕行业目前因治污增加的成本。同时对木片、棉短绒等资源类产品也可以给予一些税费减免、补贴,降低浆粕企业的成本。 转载本网专稿请注明:"本文转自锦桥纺织网",更多纺织专业资讯,关注锦桥纺织网微信公众号。微信搜:锦桥纺织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