涤纶短纤:应对新产能格局之变
经历了长达6年的扩能低潮期之后,2012年,涤短行业迎来了新产能投产高峰,全年新增涤短产能共计百万吨左右,除去改造的涤短旧产能以及部分不可能再重启的淘汰产能,截至2012年11月,涤短总产能较上一年新增近70万吨。 2005年以前,我国涤短产能增速较快,而市场消化能力不足,导致出现供大于求的局面。因此,自2006年开始,涤短行业扩能速度大大减缓,加之总产能基数的增大,2006年~2011年,涤短行业产能年均增长率长期低于5%,累计新增产能约70万吨。随着涤短行业在2010年~2011年迎来高景气周期,市场投资热情再度被激发,2012年一年新增产能相当于前5年的总和。 江苏历来为我国涤短生产重地,江阴一地就集中了三房巷、华宏、华西村和常盛4家厂家,共计157万吨的产能,周边还有仪征、江南、德赛以及今年新进入的翔盛(宿迁)等涤短项目,几乎占据涤短产业的半壁江山。 随着福建金纶涤短二期25万吨新装置的投产,福建一举超过浙江成为我国涤短产业第二大省,而浙江则退居第三位。 依托当地巨大的纺纱能力,未来两年,福建还将有至少40万吨涤短新产能投放。届时,福建在全国涤短总产能中的比重将继续上升,或将重塑涤短产业格局。 11月末,福建金纶化纤开启二期涤短新装置最后一条生产线,将生产负荷提升至接近满负荷水平,达到1200吨/天左右,超过限产的三房巷和华宏,成为目前国内常规棉型涤短日产量最大的厂家。在成本高企压缩利润、现金流为负、行业限产保价的背景下,金纶化纤为何要逆势而上增加产量?这个问题值得思考。 首先从下游说起,以福建长乐为例,从20世纪90年代开始,长乐民营棉纺企业蓬勃发展,现长乐有棉纺纱锭600万锭左右,以32支纯涤纱为主导的产品约占全国同类产品的70%,是全国最大的纯涤纱生产基地,长乐棉纺业拥有纯涤纱的全国话语权。2011年,长乐棉纺业完成工业总产值281亿元,同比增长36%,占全市纺织行业总产值的38.36%。据悉,2012年~2013年长乐计划安排56个纺织重点项目,投资额达260亿元。其中,在建棉纺项目产能520万锭,投资超100亿元。预计5年后,长乐的棉纺纱锭将达到800~1000万锭,将出现3家以上百万锭棉纺企业(集团)。 相较于不断发展的下游产业,福建的涤短供应自给自足程度不足。目前,福建只有3家涤短厂家,作为老牌涤短生产商,翔鹭18万吨的规模显得不上不下;锦兴以长丝为主,涤短日产量不足200吨;金纶化纤为福建涤短行业的行业龙头。此前,江浙涤短厂家都将福建视为销售重地,一来福建对涤短的需求量大;二来当地棉纺厂规模相对较大、实力较强,好年景经常出现大手笔采购举动。因此,福建的涤短价格也相对敏感,成为全国行情的风向标。 二期涤短新装置投产之前,金纶一天600吨的产量部分供集团旗下的纺纱厂使用,少量外卖,整体销售压力不大,价格也处于当地市场中等偏高的位置。但是,随着新产能的投产,对外销售比例加大,价格重心有所下移。因金纶有地域优势,每日新增的600吨涤短产量也对江浙厂家的市场份额形成挤压。2013年,福建经纬集团20万吨涤短新产能将投产。因此,后期,福建当地所产涤短基本能满足本地所需,留给外来涤短的空间将极为有限。 翔盛(宿迁)40万吨涤短项目地处苏北,就交通运输而言,其产品的主打市场为山东、河北为主的北方市场和江苏市场。北方市场已被中石化、万杰化纤和江苏几个厂家占据,且万杰二期涤短新项目也意欲在2013年投产,因而市场竞争不可谓不激烈。 因此,在供应明显过剩的情况下,涤短厂家除了将生产负荷控制在低位运行之外,还将不得不寻找新的出路来消化多余的产能。通过市场竞争来优胜劣汰,对于行业发展来说,都将是一场洗礼。谁能笑到最后,人们拭目以待。 转载本网专稿请注明:"本文转自锦桥纺织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