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锦纶业将来或现新增长
根据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今日公布的数据,11月国内PMI(制造业采购经理人指数)环比回落1.4%,达到49%。这是该指数自2009年3月以来首次跌至50%荣枯分水岭之下,显示出经济增速回落仍将持续。在宏观经济持续低迷的大环境下,锦纶行业自然难以独善其身,企业普遍反映生产经营压力大于以往。即便如此,在12月1~2日召开的第九届中国国际己内酰胺与尼龙论坛上,记者仍然惊喜地发现了锦纶行业未来发展蕴藏的新动力,业内人士对此也很有信心。 本届己内酰胺与尼龙论坛仍由中国化纤工业协会、中国化纤总公司联合主办,中纤网(CCFEI)、英国泰可荣全球化学有限公司承办。会议吸引了巴斯夫、杜邦、霍尼韦尔、罗地亚、兰蒂奇、东丽、住友化学、朗盛等国际大企业,以及中石化、恒逸集团、力恒锦纶、锦江科技、平顶山神马、美达锦纶、台湾中石化、台湾集盛等国内知名企业的代表前来参与。参会人数创历史新高,达300余人。 中国可能成为己内酰胺净出口国 从与会人士的发言探讨中,记者得出的第一个结论是:长期制约中国锦纶业发展的原料瓶颈己内酰胺,未来几年将逐步得到缓解。甚至到2015年以后,中国可能由己内酰胺净进口国变为净出口国。 CharlesFryer是英国泰可荣全球化学有限公司的董事长,他在尼龙行业从业长达几十年,是全球尼龙领域的权威人士。己内酰胺盛世还能持续多久?他以此为题作主题报告,影射出中国新增己内酰胺产能将对世界己内酰胺格局与市场行情产生重大影响。他认为,随着中国多个己内酰胺在建项目的陆续投产,世界己内酰胺产能可能会在2012~2015年出现过剩,己内酰胺工厂的利润无疑将逐渐降低,2016年供求将回到平衡状态(前提是没有新产能投产)。在消费方面,由于中国需求的增长,2010年世界己内酰胺消费量较2009年增长12%,但这样的超前消费使得2011年消费增长微乎其微。进入2012年以后,世界己内酰胺消费增长将会恢复正常,他预测远期年均增长率在2.8%左右。 中石化巴陵石化公司的代表方芳也用数据证明了世界己内酰胺格局将产生大变化。目前,世界范围内己内酰胺产能增长缓慢,预计今年产量将逐步恢复到428万吨,同比增长25万吨,开工率在87%左右。中国己内酰胺产能从2006年的36万吨,至今年有效产能增长至58万吨,预计完成产量54万吨,开工率为93%。在此情况下,预计今年进口量减少至60万吨,但进口依存度仍高达53%。聂文圣统计指出,2012年国内将有60万吨以上的新建己内酰胺装置投产运行,总产能将达到121万吨。不过,考虑到新装置投产运行难度较大,实际产量增长要少一些。“十二五”期间,中国拟建己内酰胺产能达到250万吨以上,如果这些产能全部建成投产,中国己内酰胺400万吨的产能,对世界产生的影响可想而知,中国因此可能从己内酰胺净进口国变为净出口国。 但值得注意的是,受高难度生产技术、原料等因素制约,己内酰胺国产化进程未必会像想象中那么顺利,较高的进口依存度还将维持一段时间。 两种创新促进锦纶需求增长 未来,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继续提高,在技术创新使应用领域扩大,以及更有针对性的推广措施的促进下,锦纶产品的需求量还会进一步上升,这是记者在会上得出的第二个结论。 近期与业内人士的多次探讨,让记者愈来愈深刻地认识到,未来纺织行业尤其是化纤行业转变发展方式,特别要注重两个方面的创新:技术创新与品牌创新。以往,行业在技术创新上取得了大量令人瞩目的成就,各种新型纤维层出不穷、产品应用领域不断扩大就是例证;但在品牌创新上,企业所作的尝试却微乎其微,很多业内人士对此并没有引起足够重视。“十二五”期间,这种状况必须作出改变。 中国化纤工业协会锦纶专业委员会秘书长邓军在会上坦言,“今后要把注意力转移到更能创造价值的地方。”记者明白,他所指的是,以往行业和相关企业在己内酰胺反倾销上耗费了太多心血,但总是难以改变既定事实,反而忽视了对行业发展具有重要意义的方面。他分析指出,当前锦纶行业存在的新矛盾,包括从紧的货币政策与亟待释放的消费需求之间的矛盾;综合成本上升与高性价比消费模式之间的矛盾;产业链自身在运营过程中存在的“慢周期”与“快时尚”之间的矛盾。而解决这些矛盾,有赖于包含技术创新与品牌创新内涵的产业集成创新。 邓军的建议是,在技术创新方面,组织锦纶产业链主要生产企业、工程公司、大专院校、科研院所等力量,建立产业技术创新联盟;在品牌创新方面,由纤维供应商、服装服饰生产企业、锦纶相关产业集群、服装设计师、专业媒体、销售终端等组成锦纶时尚同盟,通过举办设计大赛、展览、新闻发布会,进行纤维吊牌管理等形式,提高锦纶认知度和品牌效应。目前,锦纶时尚同盟的筹备工作正在紧张进行。 来自聚酯产品的竞争将加剧 尽管锦纶行业蕴藏的新增长动力令人充满期待,但来自各方面的竞争也不容忽视,其中以涤纶产品的替代效应首当其冲。 世界纤维年鉴总经理AndreasEngelhardt对于全球纤维发展的预测令业界人士振奋。他指出,至2030年,全球纤维产量将在现有基础上增加6800万吨,人均消费量将从2010年的11.8公斤增加到18公斤,而化纤将满足全球3/4的纤维需求,工业领域对纤维尤其是高科技纤维的需求量将大幅增加。但他同时指出,涤纶产品由于较其他纤维具有成本优势,且产品更新换代速度较快,市场份额将进一步扩大,产品性能将得到进一步增强,锦纶等品种,仍然面临继续被其替代的威胁。他建议锦纶企业一方面接受涤纶在纤维市场的主导地位,另一方面捍卫尼龙终端应用的中心地位。对此,CharlesFryer也指出,锦纶产品生产成本受原油价格的影响比涤纶产品大很多,并且随着原油价格的上涨,其关联性逐渐增加。因此,当世界原油价格持续高位运行时,锦纶产业将进一步面临来自聚酯产业的竞争,企业还需强化锦纶产品的核心竞争优势。 转载本网专稿请注明:"本文转自锦桥纺织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