锦桥纺织网
资讯 要闻 视点 外贸 统计 标准 科技 市场 宁波 织里 昌邑 盛泽 湖塘 钱清 供应 坯布 纱线 面料 家纺 服装 纺机
棉花 现货 撮合 郑棉 美棉 收储 抛储 曲线 棉花 化纤 纱线 坯布 外汇 原油 采购 坯布 纱线 面料 家纺 服装 纺机
化纤 涤纶 粘胶 聚酯 腈纶 氨纶 锦纶 计算 克重 布价 纱价 棉价 外棉价 服务 会员 广告 软件 短信 期刊 建站
我要找信息

锦桥纺织网—资讯频道> 化纤信息> 化纤动态>正文

PTA工厂强推成本定价遭下游抵制

        

  曾经同坐一条船的精对苯二甲酸(PTA)和聚酯工厂,如今却因为一纸新合同身处矛盾两端。

  证券时报记者获悉,为扭转长期亏损局面,PTA现货巨头近期启动联合减产。同时,在行业内推行新的合约结算模式,以成本定价取代原先市场定价机制。不过,此举因涉嫌违约遭下游企业大范围抵制,福建聚酯企业日前已发表联合声明,江浙企业预计近日也将有所行动,PTA行业因此身处风口浪尖。

  PTA厂商强推成本定价

  据了解,5月中旬起,国内龙头PTA生产企业逸盛联合翔鹭和恒力多次开会,计划与下游客户改变合约结算模式,结算价从原先现货均价+折扣+运费+承兑贴息改为对二甲苯(PX)成本+720元,推行成本定价机制。此外,几家企业组成生产商联盟,就减产达成一致意见,三家企业承诺开工率不高于70%,对客户减量供应。

  “5月31日,几家PTA工厂就推出新定价模式的事情又碰头开了次会,6月3日,给客户电话通知,4日不少聚酯企业就收到了正式的邮件,他们表示如果不签订新协议,就停止发货。实际上,5月份的PTA就以高于当时现货均价200元/吨结算。”江浙某大型聚酯企业采购部负责人表示。

  除推行全新结算方式外,联合限产也是几大巨头协商的核心。知情人士透露,上述三家PTA工厂表态将长期坚持70%开工率,请了第三方会计师事务所对每月实际产量进行审计监督,为此还缴纳了保证金,违者罚款。在供货方面,对下游客户减量供应,恒力取消贸易商供应,逸盛对聚酯工厂80%供应,贸易商60%供应。

  记者向某大型PTA生产企业进行了求证,相关人士未予正面回应。不过,该人士表示,去年以来PTA生产商长期亏损,如果推出全新定价模式将有助企业减亏。

  资料显示,逸盛、恒力、翔鹭等几家大型企业最近轮番检修,降低负荷,效果已逐步显现。不少业内人士反映,近期PTA现货货源较为紧张,期现价格也因此连续抬升,近一个月上涨已近千元。

  下游聚酯厂抱团反击

  PTA工厂的强势举动,让下游企业难以接受。在不少企业看来,PTA生产商强推新结算模式涉嫌违约,上下游以往建立的互信就此跌至冰点,聚酯厂抵制情绪蔓延,开始抱团反击。

  “PTA工厂在亏损以后有些保价措施我们可以理解,如果只是抱团限产,引导价格自动上涨,那我们没有意见。但单方面撕毁已签订的年度合约涉嫌违约,企业不能因为亏损就违背契约精神。”某浙江聚酯厂人士称。

  6月6日,福建省金纶高纤股份有限公司、福建百宏聚纤维科技实业有限公司等5家福建聚酯企业发表联合声明,对PTA供应商行为提出抗议。而记者最新拿到的一份《江浙聚酯企业联合声明》由16家企业联名签署,华润包装材料有限公司、江阴市华宏化纤有限公司、江苏华西村股份有限公司、浙江物产化工集团有限公司等大型企业赫然在列。

  声明称,维护契约诚信精神是市场经济的核心,反映市场供求关系的价格形成机制则是实现产业优胜劣汰、优化产能结构、促进实业经济转型升级的内在保障。部分PTA供应商企图以联合垄断、单方面撕毁合约的方式将亏损转嫁至长期处于亏损状态的聚酯工厂,严重有违商业诚信,违反《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涉嫌违反《中华人民共和国反不正当竞争法》及有关法律法规,严重扰乱聚酯产业市场规则。

  如PTA供应商一意孤行,坚持撕毁已签订之合约并改以成本定价的模式,上述企业将被迫做出多项应对措施,包括对违约的PTA供应商保留联合法律诉讼的权利;降低失信PTA供应商合约比例乃至全部取消;拟联合降低开工负荷至70%甚至更低的水平。

  据介绍,聚酯企业与PTA生产商购销合同通常采取签订年度长约的方式,双方在合约内商定年内总体购销数量,结算方式则以补充协议形式写清。今年的合约年初就已签订,结算正是以往参考现货均价的方式。

  “大部分萧绍聚酯企业都没签新合约,由于原料紧张,有些已经准备停车。对于PTA工厂的违约行为,未来不排除动用法律手段。”上述聚酯厂人士透露。

  产业链影响几何

  事态的演进,牵动着整个行业脆弱的神经。

  某大型PTA生产企业内部人士向记者表示,PTA企业之所以做出相关改变,是希望让原有的产业链两方博弈转为三方博弈,PTA生产商在其中获得更多话语权,而下游聚酯也有了直接倒逼PX的途径。

  回顾此轮PTA产业链扩张,2010年棉花、化纤大涨及宽松货币政策下,聚酯率先扩张使得PTA行业景气度高涨,生产利润一度高达千元以上,然而近几年国内新装置的大规模投产使得PTA环节迅速转为过剩,PTA进入熊市周期且跌幅大于下游,去年产业链出现聚酯盈利尚可而PTA大幅亏损的情况。PTA行业无疑是新结算模式下的最大受益方,新模式若能成行行业或将走出持续近两年的颓势。

  “按照新模式,PTA环节锁定生产利润,没有价格风险,而下游将独自承担价格波动的风险。以往参考市场均价,聚酯工厂心里多少有谱,如果真的推行新模式,下游成本和产品价格波动不一致,成本控制会成为很大问题。”有业内专家指出。在他看来,当前PTA行业总体过剩,自救应以限产为主,而不是直接调整价格,上下游应当避免矛盾激化。

  分析人士指出,上游PTA的结算价模式更改,不仅掠夺了聚酯企业的利益,也把PX的波动风险转移给了下游聚酯。PTA所结成的联盟,不仅减少了对下游聚酯企业的供货,还对其他规模较小的PTA企业有所抑制,甚至以其破产为目的之一。此外,一体化的聚酯企业将因此获得更多竞争优势。

  基于目前下游的抵触情绪高涨,有些业内人士认为,PTA工厂的如意算盘最终很可能落空。“这很可能只是短期行为,如果聚酯工厂下决心抵制,这事儿还是成不了,PTA工厂也很难保持团结,毕竟多余的量还是要往外销售的。”


转载本网专稿请注明:"本文转自锦桥纺织网",更多纺织专业资讯,关注锦桥纺织网微信公众号。微信搜:锦桥纺织网

相关文章
Copyright © Sinotex.cn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锦桥纺织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