锦桥纺织网
资讯 要闻 视点 外贸 统计 标准 科技 市场 宁波 织里 昌邑 盛泽 湖塘 钱清 供应 坯布 纱线 面料 家纺 服装 纺机
棉花 现货 撮合 郑棉 储棉 美棉 主港价 曲线 棉花 化纤 纱线 坯布 外汇 原油 采购 坯布 纱线 面料 家纺 服装 纺机
化纤 涤纶 粘胶 聚酯 腈纶 氨纶 锦纶 计算 克重 布价 纱价 棉价 外棉价 服务 会员 广告 软件 短信 期刊 建站
我要找信息

热门关键字:

锦桥纺织网—资讯频道> 化纤信息> 化纤动态>正文

长丝织造产业“十二五”发展指导意见

                     

  在国际金融危机影响的背景下,我国长丝织造产业虽然遇到了一定的困难,但同时也是一次调整产业结构、增强行业竞争力的最佳时期,并且在国家相关政策的引导下,产业发展已经走出了低谷。在这种形势下,认真研究分析长丝产业发展的成就和存在的问题,做好下一步的发展规划,对促进我国长丝织造产业健康发展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一)化纤长丝织造产业地位及主要成就

  1.长丝织造产能快速增长,出口逐年递增

  我国化纤长丝织造产业经过多年的快速发展,已经形成从化纤纺丝、织造、后整理及服装的完整产业链条。

  化纤长丝织造产业在我国纺织业尤其是织造产业有着重要的地位,在2008年的经济普查中,对我国化纤长丝织造主要省份的1200余家规模以上企业的统计数据显示,其总产量达158亿米,据不完全统计,我国全社会长丝织造产量现已超过300亿米,化纤长丝面料产业是仅次于棉纺织面料的第二大机织面料产业。

  近10年来,随着我国化学纤维工业不断发展,长丝织造产业得到了迅速发展,产量、规模不断扩大。2000~2010年我国规模以上企业化学纤维及化纤布的产量见表1。

  随着我国化学纤维产量的快速增长,化纤布的产量也有较大幅度的增长。从表1中可以看出化纤长丝布的产量在10年间翻了5倍。

  随着产业技术水平的不断提升,我国化纤长丝织造产业在满足国内消费需求的同时,化纤长丝织物的出口也取得了长足进步。2000~2010年我国长丝织物进出口情况见表2。

  从表2中可以看出,我国长丝织物进口量逐年下降,出口量不断上升,长丝织物替代进口的能力呈逐年增强趋势。2000年,长丝织物出口15.77亿米,纺织织物出口总量84.9亿米,长丝织物占比为18.58%;2005年,长丝织物出口61.81亿米,纺织织物出口总量165.61亿米,长丝织物比重上升到37.32%;2010长丝织物出口76.96亿米,纺织织物出口总量211.56亿米,长丝织物占比为36.38%,随着我国长丝织物的快速发展,我国长丝织物在全球纺织业中的占比得到了较大提升。

  2.产品品种不断增加,产品结构日趋合理

  我国化纤长丝织造产业虽然起步较晚,但是发展迅速,长丝织物花色品种日新月异,新产品层出不穷,应用领域不断拓展,产品结构日趋合理。在衣着类方面既有仿真丝、仿毛、仿麻、仿棉等仿真类织物,也有自身特色产品、功能性产品(如里子布、遮光布、记忆布、麂皮绒、桃皮绒、防羽绒布等),除服用外,还可大量应用在家纺、车内装饰、军品和其它产业用等,如用于制作篷盖布、防弹衣、降落伞及军服等装备所用面料,目前,绝大多数窗帘布,帐篷布都是用长丝面料制作。长丝织物其多变的特性,满足了人们不同的需求,在纺织业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3.产业集群优势明显,技术进步不断提高

  江苏和浙江两省都具有规模较大的化纤纺丝、长丝织造及长丝面料印染后整理生产能力,同类产业相对集中,整体优势明显。从长丝产业区域分布来看,形成了以江苏、浙江以及福建等为主要生产地区的化纤长丝织造产业集聚地区。据不完全统计,2010年江苏、浙江两省相对集中的四个长丝织造集群地区的长丝面料产量总计达200多亿米,其中吴江110亿米,长兴县45亿米,嘉兴秀洲区50亿米,绍兴县8亿米,另外,福建的龙湖镇也是主要的长丝面料生产基地。

  在织造装备方面,从上世纪末开始,我国长丝织造集群地区就已经开始进行设备升级,逐步淘汰了大量的有梭织机,无梭织机比例不断提高,技术装备得到有效提升。从各地的无梭化率情况可以看出见表3,目前我国主要长丝织造产地的织造设备无梭化率都在90%以上,形成了以喷水织机为主、喷气织机及剑杆织机为辅的新型织造装备主导产业发展的格局。

  借助产业集群的优势,各地产业集群在市场建设方面也取得了长足发展,绍兴的中国轻纺城、盛泽的东方丝绸市场、王江泾的南方纺织城及长兴辅料城等专业市场在促进长丝织造产业发展方面起到了较为重要的作用。

  (二)长丝织造产业存在的主要问题

  1.自主创新能力亟待提高

  我国化纤长丝织造行业在过去的一段时期内,产能上的同质化、低水平的急速扩张,已经造成了一定程度上的资源紧张,并且很大程度上造成了较为严重的低水平、恶性竞争现象;在织造装备方面尽管无梭化率较高,但多臂、大提花、组织结构较复杂品种等织造能力不足,这种技术装备水平上的相对滞后,造成了同类产品在品质档次、品种多样性等方面与国外同行存在较大的差距;在产品开发和品牌建设方面,由于我国的长丝织造企业大部分是从小型私营企业发展起来的,在品牌培养方面重视不足,自有品牌比重较低且没有形成市场影响力,造成了全行业低端大路货产品比重较大、产品附加值不高、企业利润率低、赢利能力不强 。最终产品如服装、家纺及装饰面料的研发与设计尤其是原创设计相对较为薄弱,研发投入相对较少,制约了产品的开发以及品质、档次的进一步提升。

  2.缺乏行业标准的规范和引导

  虽然近二十年来,我国化纤长丝织造产业得到了迅猛发展,但由于没有一个全国性行业组织来协调、管理这一产业,从而导致标准制定工作相对滞后,相应的行业标准较为缺乏,尤其是产品分类标准、产品质量标准、节能减排清洁生产标准、能源计量标准、取水定额标准、加工贸易单耗标准、职业技能标准和设备操作与生产工艺标准等必需标准的缺乏,严重影响了长丝织造产业的健康与可持续发展。

  3.行业统计不完善

  作为纺织工业的支柱产业,除了在海关统计中有长丝织物的进出口统计外,在国家统计局中却没有对这一产业的产品进行统计,也缺少这一行业的经济指标数据,行业统计信息严重不足。无论是国家相关部门、地方政府还是行业内的相关企事业单位都缺少这一产业的相关权威统计信息的指导。

  4.资源及环保压力制约行业发展

  我国长丝织造产业主要集中在东部沿海地区,这些地区的土地及电、气等能源供应日益紧张,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产业的发展。

  此外,喷水织机作为长丝织造产业中主要的织造设备,所占的比重较大。由于织造工艺需要经丝上浆及化纤纺丝的过程中需要使用一定量的油剂,在喷水织机织造的过程中,引纬水流与浆料及油剂混合后产生了一定的污水,日益严峻的环保压力对长丝织造产业的发展也形成了一定的制约。

  二、我国长丝织造产业竞争力比较

  (一)国外竞争对手分析

  从我国海关的进口统计情况来看,台湾、日本、韩国、香港及泰国是我国主要的化纤长丝织物进口地区,这些地区的化纤业技术先进,产品丰富,质量稳定,香港主要是转口贸易为主。国内的化纤长丝织物在价格上与国外产品存在着非常大的差距。

  台湾、日本及韩国在化纤长丝织造技术上有较大的优势,尤其在新产品的开发方面,对色彩、款式、流行趋势等方面研究更加深入,其开发的新品面料常常能够引领时尚,成为业界追逐效仿的对象。

  (二)我国长丝织造产业的优势

  我国长丝织造产业的优势主要表现在规模大、产业链完整、成本较低等几个方面:

  1.产业链完整产业聚集度高

  我国的长丝织造产业经过多年的快速发展,已经发展成为涉及纺丝、织造、染色后整理、服装及家纺等完整的产业链,并且产业集聚程度高,主要分布在江苏盛泽,浙江长兴、王江泾、绍兴、福建龙湖、鸿山等地区,在原料供应、装备配套、市场及物流方面都有较强的优势。

  2.制造成本较低

  近年来由于在原料、人工、土地、能源等方面的价格上涨,导致我国长丝织造企业的生产成本大幅上升。但是从国际总的生产成本情况来比较,我国长丝织造企业仍然有比较优势。

  3.市场相对成熟

  我国长丝织造产业起步于改革开放之后,与其他传统纺织产业比较少受计划经济的影响,对市场经济接受相对较快。我国长丝面料交易市场建立较早,并随着产业的快速发展而不断壮大,交易市场已相对成熟。市场的形成与产业的发展相辅相成,目前已经形成了浙江绍兴柯桥轻纺城、江苏吴江盛泽东方丝绸市场及浙江嘉兴王江泾南方纺织市场等主要的化纤长丝面料交易市场。通过市场这个窗口,长丝织造新技术、新产品及相关行业信息都在这里汇集,形成了产供销一体化的优势,极大地推动了长丝织造产业的发展。

  (三)我国长丝织造产业的劣势

  长丝织造产业虽然近年来发展迅速,在国际竞争中有一定的优势,但同样存在不足,从而导致产品价格上与国外产品相比还存在很大的差距,产业发展的不足主要表现在:

  1.色彩及流行趋势研究欠缺

  虽然近年来我国长丝织造企业通过自身努力,在产品色彩、款式流行趋势方面的研究能力有所增强,但是由于长丝织造产业基础薄弱、行业的流行趋势研究体系还未建立,目前在流行趋势方面的研究仍然是以韩、日及台湾地区的成果为主导。

  2.产品创新开发能力不强

  我国长丝织造产业在竞争力方面所表现出来的另一个不足就是自主创新能力不强,先进设备技术及高素质技术人才的缺乏是影响我国长丝产品开发创新能力不强的主要因素。另外,对研发重要性认识及资金投入的不足,极大地削弱了我国长丝织造产业核心竞争力。

  3.品牌培育意识薄弱

  我国长丝织造产业虽然规模大、产业链完整,但是缺少知名品牌尤其是在国际上有较高知名度的品牌。长期以来我国长丝织造产业都是以给国外客商代加工、生产织物面料中间产品为主,企业对自主品牌培育工作认识不够,难以形成自有品牌,极大地影响了我国长丝织造产业的国际竞争力。

  4.产品应用领域开拓不足

  我国长丝产品目前仍主要应用于服装及装饰面料,而在产业用纺织品领域应用比例仍然偏低。由于具有工艺流程短.对纤维的损伤小等优势,产业用纺织品领域对长丝产品,特别是对工业长丝产品、高性能长丝产品的的需求日益增加。目前能够在专用领域开展研发的企业非常少,产品应用领域有待进一步拓展。

  三、 我国长丝织造产业发展面临的形势

  (一)有利因素

  随着国家促进内需相关政策的颁布实施,以及人均收入的不断提高、人均消费不断增长,我国人均纺织品消费量还有很大的发展空间。同时国民经济总规模和其他产业的不断扩展,对产业用纺织品的需求也将越来越丰富。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化学纤维的品种也更趋多样,产品结构更加丰富,应用范围更加广泛。废旧化纤织物的回用技术日趋完善,也为长丝产业提供了新的原料。因此,在未来纺织工业发展中,尤其是“十二五”、“十三五”期间,化纤长丝织造产业是最具发展潜力的产业。在天然纤维产量增幅有限的情况下,以化学长丝纤维为主要原料的长丝织造产业将有着非常大的发展前景。

  化纤长丝织造产业在工艺上具有明显优势,工艺流程短,生产成本低,且对织造车间温湿度的环境要求不高,织造设备一次性投入低;在原料成本上相对应传统天然纤维织造有价格优势,且我国已形成了大规模的化学纤维生产工业,原料供应稳定;化纤长丝织造面料产品变化丰富,应用范围广,差异化、高仿真等产品的发展对于天然纤维面料的替代作用日益突出。

  此外,在纺织工业的产业发展规划中,化学纤维、家纺、服装及产业用纺织品等相关产业的增长和对高附加值产品的要求都在一定程度上会推动长丝织造产业的发展。

  (二)不利因素

  1.人民币升值加快

  人民币的不断升值不仅对企业利润空间造成挤压,还会加剧出口型企业海外接单风险,对长丝织造出口加工型企业带来严重冲击,而且,人民币有着升值速度加快的趋势。

  2.劳动力、土地等成本上升及原材料价格波动加剧

  由于纺织行业劳动强度大,且工作环境较差,以“80后”为代表的新生代青年工人不愿从事纺织行业,从而导致劳动力紧张、用工成本上升。在吴江、绍兴等地区,8小时织布工工资已经超过4500元/月,大大高于全国其他地区。此外,员工流动性加剧,导致企业管理、质量控制难度加大,给企业正常生产带来了影响。

  由于国家加大了对土地使用的限制,一些地区出现用地紧张问题,尤其是长丝织造产业集聚区尤为严重,从而导致地价飙升且土地成本快速上涨,极大地制约了长丝织造产业的发展。另外,水、电、煤、运及原材料涨价是增加企业成本的又一大因素,成本的不断提高不能同步传递给下游,使得长丝织造企业生产压力加大,进一步挤压了企业的利润空间。

  近年来,随着国际大宗商品价格大幅波动,棉花与PTA等纺织化纤原料价格大幅飚升,各类化纤长丝价格目前仍处历史相对高位,不仅增加了长丝织造企业的成本,也严重影响了长丝织造企业的正常生产销售。

  受国际市场的影响,加上市场上的投机行为大量增加,造成长丝原料价格大幅度波动,长丝价格的不稳定导致长丝织造企业在外销时不敢接大单、长单。此外,最近一段时期新增的大量纺丝和织造产能预计将在2012年至2013年集中释放,在消费市场没有同步扩大的情况下,产业自身的恶性竞争将会加剧,势必会对长丝原料价格以及下游的织造产业带来巨大的冲击,造成市场波动。

  3.环保及能源因素制约企业发展速度

  由于生产工艺的需要和生产成本的考虑,化纤长丝织造产业,超过70%都是使用喷水织机进行织造生产。而在化纤长丝的纺丝生产过程以及为了满足织造工艺需要,工厂基本都会在纺丝及织前准备的过程中,加入一定量的油剂,再加上织造工艺中的浆料、着色剂,在喷射水流引纬织造的过程中,水流与油剂、浆料和着色剂的混合物便形成污染物,会对环境造成一定的污染,污水处理问题也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产业的发展。

  在国家节能减排等政策的影响下,为了完成节能指标,各地区都采取限制企业用电的强制措施,尤其是江浙等工业发达地区,对于不同的用电行业采取了区别对待的限制措施,长丝织造生产企业首先被列入了限电行业,相关企业不得不阶段性停工,严重影响了企业的正常运作,使企业运行成本上升,企业经营效益下滑,给长丝织造行业的整体发展带来了较大冲击。

  (三)长丝织造产业发展趋势

  1.产品开发

  长丝织造产业的发展,在原料方面,化纤长丝趋向于新型、环保、高性能、多功能化及多样化;在服装面料方面,随着国际市场对环保型纺织品的愈发重视,长丝织物将趋向于天然、生态、环保,化纤长丝仿真及高仿真面料的开发是未来的发展重点;在装饰面料方面,多功能化是发展的重点;在产业用纺织品方面,高性能多用途是发展的重要趋势。

  2.技术装备

  我国的长丝织造产业虽然产业规模大,但行业整体技术装备中高端织造设备比重较低。由于织造设备水平有限,导致产品档次不高,大提花、色织等高端产品比重很小,所以行业应尽快转变增长方式,用装备水平的提升带动产品品种质量的提高、劳动生产率的提高,提高产品的科技贡献率,从而增强行业竞争力。

  3.产业转移

  由于长丝织造产业发展的历史原因,我国长丝织造产业大多集中于东部沿海地区,化学纤维的生产和相关面料的印染后处理及交易市场等相关产业大多也都位于这些地区,形成了具有一定比较优势的产业集群。但随着我国东部地区经济的快速发展,能源、劳动力及土地等资源的供应日渐紧张,尤其是土地资源的供应受到较大限制,导致长丝织造产业在东部沿海地区发展受到了一定的制约。由于喷水织机有废水排放,个别地区还将长丝织造产业列入限制发展的产业。从我国纺织工业的产业转移趋势及地区资源、土地资源和人力资源等方面为基础考虑,我国长丝织造产业在下一阶段的发展过程中,长丝织造集群地区除了努力挖掘当地资源、加快产业升级步伐、大力推广中水应用技术,保持稳定发展外,在确保绿色环保和清洁生产的前提下,将会通过向中、西部地区逐步转移成本依赖型面料产能的方式来拓展发展空间。

  四、我国长丝织造产业“十二五”期间发展的指导思想、主要目标和任务

  (一)指导思想

  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加快转变发展方式,适应国内外形势新变化,按照《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要求,坚持以结构优化和产业升级为主攻方向,以自主创新和品牌建设为重要支撑,以繁荣市场和扩大内需为根本出发点,以资源节约、环境友好和实现可持续发展为重要着力点,以信息化与工业化深度融合为手段,将长丝织造产业建设成为技术先进、引领时尚、吸纳就业能力强的现代纺织产业,为建设纺织工业强国发挥更大作用。

  (二)主要目标

  1.行业规模

  根据我国长丝织造产业现有规模,近几年来的发展速度以及化纤、印染等相关行业的发展趋势,结合纺织工业“十二五”发展规划,我国长丝织造产业在“十二五”期间,年均产能增长率为8%,到“十二五”末,行业规模达到近450亿米。

  2.产品结构

  随着化纤长丝织物产品结构的不断调整,到“十二五”末,年开发差别化、功能化、高仿真类的新产品比例不低于30%,家纺类产品比例不低于20%,鼓励发展大花幅、丝质细密化及宽幅长丝色织大提花类织物。进一步拓展产业用长丝织物的空间,形成以一般工业长丝和特种工业长丝产品为特色的新的产业集聚区。

  3.技术装备

  针对长丝品种变化较多需要配套先进的织前准备装备这一特点,在“十二五”期间,持续支持行业技术改造及装备升级,提升络、并、捻、整经、浆纱与穿综等前织设备水平,尤其要鼓励引进国际上先进的前织设备与技术,重要工序的主要设备达到国际先进水平的比例超过30%,ERP信息化管理系统应用比例达到10%。

  4.品牌培育

  在品牌建设方面,引导和鼓励企业重视产品的原创设计,加强自主品牌的培育,努力提高产品的品牌贡献率,到“十二五”末,力争培育出一批具有国际影响力的长丝面料品牌,增强行业竞争能力。

  5.经济指标

  力争在“十二五”末,我国长丝织造产业产值达3000亿元,出口比重力争达到三分之一以上。

  6.建立特色精品产业链

  提升长丝织物档次涉及到包括科研院校在内的纺丝、织造、印染后加工和产品用途等整个产业链的各个环节,可以充分发挥协会的组织协调作用,实行更为深入和广泛的产学研结合,调动整个产业链各环节进行相互协作,力争在“十二五”末,建立若干条高档次的不同特色精品产业链,组建长丝织物科技战略联盟。

  (三)重点任务

  在“十二五”期间,保持行业平稳较快增长,产业结构进一步优化,自主创新能力明显增强,自主品牌建设实现突破,低碳、绿色和再生循环再上新台阶。

  1.优化产业布局,促进行业健康发展

  结合区域经济和地区发展规划,调整优化长丝织造产业和区域结构,推进长丝织造产业区域化协作和专业化分工,实现原料、织造、印染后加工和交易市场的合理配置,在提升现有产业集群的基础上,顺应纺织工业向中西部地区转移的总体趋势,鼓励长丝织造及相关企业去中西部地区投资,逐步引导长丝织造产业向中西部地区转移,优化我国长丝织造产业布局,逐渐形成东中西部优势互补、良性互动、协调发展的新格局,促进长丝织造产业健康发展。

  2.增强创新能力,加快产业升级步伐

  着力增强自主创新能力,下大力气提高技术装备水平及科研力量,加大技术攻关和改造力度,推进产业升级,提升行业竞争能力。要围绕行业存在的薄弱环节和瓶颈,广泛应用高新技术和先进适用技术,加快产业升级步伐,建立以骨干企业为主体、产学研相结合的技术创新平台,开展技术创新、产品创新,优化技术和产品结构,提高行业劳动生产率,增强市场竞争能力。

  3.加强标准建设,夯实行业发展基础

  初步建立行业标准体系,实施人才、标准、专利发展战略,根据产业发展和市场需求,按轻重缓急原则,组织力量适时制订相关标准,逐步解决行业标准缺失问题。探索产品质量公证检验制度,促进市场的规范流通。密切跟踪相关国际技术法规和标准的变化,建立国际贸易技术壁垒的快速应对机制。努力提高行业标准整体水平,规范企业市场行为,夯实行业基础,促进行业有序健康发展。

  4.培育自主品牌,提升品牌价值

  依靠技术和产品创新,以产品质量为基础,原创设计为抓手,积极培育优质产品的优势品牌。通过国内外展会、技术交流研讨会、名优精品推荐、最具影响力品牌推介等活动,扩大重点企业及产品知名度,树立品牌效应,提升产品品牌价值。

  5.改善产品结构,开发高仿真产品,提升产品附加值

  以提高产业装备及自动化水平为手段,结合印染后整理先进技术,利用新型差别化纤维原料,大力开发新型、功能性、差别化及高仿真面料,以及色织、大提花类产品,努力提升长丝面料的附加值。积极配合高仿棉长丝织物的开发项目,研究高仿棉织造技术的推广提高。

  6.发展绿色循环经济,促进产业可持续发展

  大力推广废水回用、余热利用等节能技术,开发创新织前准备等工艺,努力减少长丝织物生产过程中的污水排放,提高能源利用水平,大力发展绿色循环经济,促进产业可持续发展。

  五、政策措施建议

  为了促进我国长丝织造产业持续健康发展,针对长丝织造产业存在的矛盾和问题,重点应采取如下政策措施:

  1.尽快建立自主创新体系

  采取产学研用相结合的模式,推动科研院校与企业建立长期稳定的合作关系,创建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充分发挥长丝织造处于产业链中端的优势,分别与上游的原料新产品研发和下游制成品应用搭建相互对接的平台,加强创新资源的整合共享,引导企业走创新发展之路。积极争取国家政策支持,特别是关系到长丝织造产业发展的重大关键技术、共性技术、基础工艺技术、节能减排技术等方面要努力争取到相关部门的资金支持。

  2.积极争取和完善产业政策

  积极争取国家相关部门重视和支持长丝织造产业的发展,对符合产业政策、符合长丝织造行业重点发展方向、有利于合长丝织造产业升级、转型的技术改造项目,在税收、财政资金方面给予适当支持;支持和鼓励企业自主淘汰落后产能,积极采用先进的技术装备,不断提升产业水平和竞争力;鼓励和引导长丝织造企业从土地资源、劳动力紧张的东部向中、西部地区转移。

  3.积极争取和完善财税金融政策

  积极争取改善中小企业融资环境,努力解决中小企业融资难的问题;积极争取对长丝织造先进设备执行进口免关税的优惠政策,尤其在国产技术没有成熟前要鼓励一些关键工序采用先进的进口装备,提高产品档次和附加值。

  4.改善产业生存环境,支持企业走出去

  重点支持企业建立研发、营销网络体系;支持与国际品牌及渠道商开展合作;成立相关中介机构,为企业投资和应对贸易摩擦提供政策信息服务;支持企业参加国际展会,扩大国际合作与交流。

  5.充分发挥行业协会作用

  行业协会作为政府和企业间的桥梁,发挥着重要的纽带作用。应该充分发挥协会在行业研究、规划、管理、技术咨询、行业调研、反映产业情况、企业诉求等方面的重要作用,提升行业管理水平;加强行业自律,引导企业落实相关政策,促进行业有序健康发展;支持行业协会协调解决行业问题,为推进长丝织造技术进步和产业结构调整做好服务。长丝织造协会,近期重点工作是要建立健全行业信息统计系统,搭建行业信息交流平台;组织制定长丝织造行业标准,规范市场行为;搞好行业规划,引导产业发展;组织长丝织造企业参加国内外面料展览会,为企业搭建贸易平台;开展技术交流,提升产业技术水平。


 


转载本网专稿请注明:"本文转自锦桥纺织网"

分享按钮
相关文章
热门文章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