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国内化纤企业迎来了双重利好——两个月前,国家税务总局宣布将纺织服装行业的出口退税率从11%调高至13%;进入9月份以后,国际原油市场发生逆转,原油价格大幅下挫,直接带动了化纤主要原料PTA(苯二甲酸)、MEG(乙二醇)等产品价格的快速下跌,让国内化纤企业松了一口气。然而,记者在近日走访部分化纤企业后发现,受下游需求不畅、市场供过于求等因素影响,化纤企业仍难以摆脱困境。
中国化纤工业协会预计,近期下游对化纤的需求很难有明显放大,整体效益下滑几乎成了定局,经济运行质量将明显比去年差。记者了解到,大型企业由于自身实力较强,资金也相对充裕,虽然短期内面临亏损,但尚有回旋的余地,而众多中小化纤企业正在生死线上挣扎。
今年上半年,化纤企业经历了难熬的“苦日子”。从中国化纤工业协会日前公布的统计数据看,今年上半年,全国化纤产量及出口增速大幅减缓,行业开工率明显下降,整体效益同比下降27%左右,全行业亏损面在25%左右。从25家上市化纤企业公布的半年报来看,有7家企业出现亏损,包括吉林化纤、新乡化纤、湖北金环等,而它们在去年的业绩增长都很突出。
浙江华峰氨纶股份有限公司氨纶年生产能力3万吨,为全国领先。该公司总经理杨从登说:“纺织服装行业出口退税率上调2%是一个积极的信号,将惠及上游化纤企业,但可能达不到许多企业的预期。”
浙江世创石化有限公司地处纺织业发达的绍兴地区,其直纺差别化纤维的年生产能力为18万吨。该公司总经理助理陈勇认为,当前企业面临的最大困难实际上是销售问题。世创石化的产品约1/3外销,主要市场是东南亚,2/3在江苏和浙江销售。从下半年的订单量来看,情况很不乐观。销售不畅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从国外来看,近年来东南亚各国新上了不少化纤项目,对中国企业构成了强有力的竞争;从国内来看,由于化纤产业过度发展,产品供过于求,企业竞争十分激烈,而下游的纺织服装行业却陷入低迷,导致化纤市场需求大幅萎缩。“仅就我们绍兴地区来看,多数纺织企业开工不足,有的甚至濒临倒闭,这必然殃及上游的化纤企业。”陈勇说。
在采访中,众多企业都认为出口退税率上调是“杯水车薪”,不足以缓解企业的生存压力。而原料价格虽有所下降,却仍处在高位。据了解,PTA价格从今年年初开始一路上涨,7月份到达顶峰,从7400元/吨左右涨到超过1万元/吨;MEG涨得更凶,从700美元/吨涨到了1400美元/吨。近期原料价格开始小幅回落,目前PTA价格降幅超过15%,MEG回落至900美元/吨。但是,由于下游需求疲软,一些化纤产品价格不涨反跌,企业两头受压的状况并未有实质性的改变。
绍兴滨海工业区的一家化纤企业曾给记者算了一笔账:今年前5个月,公司的化纤产量11.7万吨,销售收入8.1亿元,利税729万元,亏损6395万元;企业现有职工1650人,年支付五险一金497万元。如此一来,即使有双重利好,也难解企业面临的巨大困难。
因此,有企业表示,要想摆脱困境,不能把希望仅寄托在提高出口退税率这种“补血”式的方法上,也不能完全由上下游来左右命运,而是要提高“自我造血”能力,增强企业的竞争力。
一些大型企业在产能调控、新品开发、成本控制等方面做起了文章。如唐山三友集团自主开发的变性竹浆粘胶短纤维日前获得国家专利,这对扩大三友集团粘胶短纤维生产的原料来源具有重要意义。华峰氨纶公司对产品规格进行细化,销售网络和售后服务系统也趋于完善。公司还建立了聚氨酯弹性纤维省级研发中心,开发的高透明有光氨纶丝填补了国内空白,千禧牌棉包芯用氨纶丝等可替代进口。
在应对市场波动方面,企业也想了一些办法。如世创石化减少原料供应商家数,以量大来降低价格;缩短结汇期限,从一个月一结改为半个月一结。这些措施收到了较好的效果,使企业能够保持体力,渡过难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