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纺企能否迎来春暖花开?
对于纺企来说,2014年过得磕磕绊绊,有的甚至伤心离市。如今,2015年已经开启,历经千重磨难的纺企能否迎来春暖花开?近期,笔者与一些业内人士交流,大家各抒己见: 1、想过去,一路走来,几多辛酸 2014年,大致可分为两个阶段。第一阶段为2014年8月31日之前的储备棉出库销售阶段。这一阶段,纺企用棉成本在18000元/吨(2014年4月1日之前抛储价)、17250元/吨(调整之后的抛储价),这期间,纺企纱线处于亏损阶段。其中,江浙地区常规纱21S、32S亏损在500-600元/吨,冀鲁地区多数常规纯棉纱亏损1000元/吨一线。原料成本过高成为制约纺企经营的最大“拦路虎”。第二阶段是目标价格期。这期间,国内棉花价格由17250元/吨,直线下滑至13000元/吨一线(内地3128级),棉价跌幅在4250元/吨。但是,这期间,棉纱跌幅远不及原料跌幅。以山东潍坊某企业普梳32S为例,其4月上旬出厂报价25000元/吨,而2014年12月底的价格为22800元/吨,其间下跌2200元/吨。实际上,纺企利润已实现由负转正,多数品种利润在1000元/吨以上,个别纱支达到2000元/吨以上。 总结起来:上半年亏损,大多伤筋动骨;下半年,由亏转盈,小心疗伤;此外,内外纱博弈也进入白热化。 2、看今朝,春风送暖,棉纱复苏 根据中国棉花协会的统计,2014年11月-12月,我国纱线产量和坯布产量双增,纱线产量环比增2.52%,坯布产量环比略增0.43%。主要原因:第一,下游需求有所好转,产品库存量降低,部分企业开机率提高,产品产量增加;第二,随着国内棉花价格的下跌,棉纺织企业竞争力有所恢复,用棉比例提高。 而与之相呼应的是,进口纱数量持续减少。据中国海关统计数据显示,2014年11月,我国进口棉纱16.43万吨,环比减少4.94%,同比减少6.7%。2014年9-11月,我国累计进口棉纱51.11万吨,同比减少8.66%。 市场认为,由于中国推行棉花的目标价格政策,大幅降低了纺纱的原料成本,中国纱线的市场竞争力增强,纺企不仅由亏转赢,而且销售情况也有好转迹象。 不过,也有一些不尽如人意之处。第一,中高支纱相对畅销,比如100%长绒棉配棉80支以上纱线,以美棉、澳棉为主要配棉的精梳纱40支、60支等;第二,中低支纱线仍然相对滞销,以气流纺、普梳21支以下居多,部分低配棉的32支纱线同期滞销,一些以常规纱生产为主的纱厂日子不好过。 3、望前路,路漫漫其修远 2015年一季度,纺企日子是啥样?我们仍然满怀希望。第一,政策上喜报频传。另外,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2014年12月31日发布通知,提高部分高附加值产品、纺织品服装的出口退税率。通知自2015年1月1日起执行,此举有利于鼓励出口,扩大我国在国外的市场份额。第二,棉花的目标价格政策从根本上解决了中国棉价与国际棉价割裂的情况,内外棉价实现“合拍共振”。目前,国内新疆棉3128级站台提货价已跌至13700元/吨一线,较港口印度棉S-6级的14500元/吨还略低,更低于SM级美棉、澳棉。 宏观政策上利好,但是一些老问题仍未有效解决。第一,近两年一些纺织企业、投资公司、担保公司老板跑路屡见不鲜,业内信誉沦丧,纺企融资非常困难,冀鲁、江浙、川渝一带纺企很多都已“揭不开锅”;第二,产能过剩,行业内部的恶性竞争仍然很激烈,同行倾轧、同室操戈比比皆是;第三,纺企的用工、能源、税费成本仍然很高,高于东南亚等国60%以上,未来压力可想而知。 因此,我们仍然要说,中国纺织2015年前途是光明的,但道路仍然是曲折的。 转载本网专稿请注明:"本文转自锦桥纺织网"。 更多纺织专业资讯,关注锦桥纺织网微信公众号。微信搜:锦桥纺织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