端小平:新常态下再造化纤竞争力
在化纤行业结构性过剩的当前,化纤企业尤其是中小企业不可避免地陷入困惑:之前卖得好的产品怎么卖不动了?这个客户今年怎么减少了订单?同行竞争变得如此激烈,该如何应对?想要创新转型,又要面对资本、人员储备、科研和实验技术设备等多方面的难题。 在中国化学纤维工业协会会长端小平看来,阶段性结构性产能过剩已成为市场经济的一种常态,企业首先要紧紧跟上形势的变化,从认识上看清新常态下的价值所在,并积极尝试多种模式,依靠外部资源,打造企业竞争力。 端小平认为,解决当前的发展问题,大企业需要更加开放自己的眼界,继续发挥在资金、人员和技术储备上的优势,同时也关注到中小企业在某个细分市场上的能量。他在表述中肯定了中小企业在细分市场的作用与价值。 另外,整合全产业链资源已经成为突破发展的业内共识。在进入资本经营时代后,技术与资本的勾联更紧密,企业突破自我局限还需要更大的平台,也就需要企业以更开放的心态展开合作。端小平特别提到,国家科技部正联合财政部、工信部、发改委等15个部门积极推进国家技术创新工程,其中一项重要工作就是推动我国大学研究机构的联合,围绕未来产业链的构建部署创新链,形成协同创新的新组织形式,从而推动企业的技术进步。 融合资源 重视利益共同体价值 记者:在集约式发展的要求下,企业如何着手整合产业链资源?有哪些可以依靠的平台和外部力量? 端小平:中国经济自改革开放以来,由于国内和国际市场的巨大需求,中国化纤业曾长期处于粗放式快速发展的模式中,生产总量和投资规模不断上升。在遇到全球经济环境低潮的这个时期,阶段性产能过剩、原油价格波动导致的原材料成本挤压、较低的议价能力等导致了整体行业处于产业链利润的低端。 集约式发展,其实就是与产业升级,经济改革升级,就是注重质量和效率,通过技术创新获得健康可持续发展。在这个大战略目标下,企业,无论是大型企业还是中小型企业,都应该紧紧跟上。 在集约式发展的要求下,创新当然是重中之重。除了创新、品牌建设等提高竞争力、提升质量和效率的手段,着手解决产业链之间的障碍、打通产业链、充分利用和整合全产业链的资源也已经成为一些企业近年的尝试和业内的共识。其中,联合产业链下游,更紧密地贴近市场,更快地占领细分市场,更快地将产品产业化成为企业整合产业链资源的一个有效手段。 在这个过程中,企业尤其是中小企业不可避免地会面对创新和应用所需要的资本、人员储备、科研和实验技术设备等多方面的难题,解决这些问题,需要企业更加开放自己的眼界,采用多种模式的合作,例如同业间的合作联盟,与产业下游企业的合作联盟等,在可控和可操作的前提下,充分利用各自的资源优势达成利益共同体,求得创新和应用的快速实现。 特别需要提到的是,由中国化学纤维工业协会牵头建立的中国化纤再生与循环经济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中国生物基蛋白纤维技术创新战略联盟、中国生物基聚酰胺纤维技术创新战略联盟等,更是企业可以充分利用的平台。在这个平台上,具备了由科研单位,高校、产业链终端和上游企业组成的从基础理论研究到研发、市场需求等各方面的条件,企业可以抛开自身在资本和技术储备上的制约,让创新得以实现。 记者:资本、技术等优势在低谷中越发集中,这会给行业带来哪些新的变化和潜在影响? 端小平:不可否认,世界经济发展的历史的确证明了,作为企业发展重要因素的资金、人才储备、技术开发和应用等在随经济环境波动变化的过程中,大企业因为自身的成本优势、资源优势以及抗打击能力,在低谷中往往可以生存下来,并有更多的能力吸收兼并小的竞争者,为自己的产品线做横向和纵向的扩展。这些结果都造成了资本和技术的集中。在中国经济的发展过程中,大量需求所导致的投资和规模效益造就了大型企业的出现,也造就了中国化纤业成为世界制造业第一的位置。中小企业在常规产品上的竞争的确困难重重。在经济发展减速,行业的赢利能力受到冲击,行业和企业须摆脱低谷,挖掘拓展产品附加值,寻求新的利润增长点的今天,创新成为最有力和可靠的出路。 科技创新的浪潮,不仅帮助了大型企业在制造过程中提升成本利润率,巩固了原有的市场份额,也会让中小企业依托新技术的出现,以多种模式的合作来解决资本和资源的弱项,更快速地将产品产业化,在更细分的市场中找到机遇,巩固自己。技术进步将产业链不断的延伸了,企业不再是在一个层面,同质同类产品上简单竞争,差异化的产品、不断细分的市场、企业和行业边界的扩展、同行业及跨行业的合作等,都会将中国化纤业从简单的量,通过更有序和充分的竞争推到量和质齐飞的局面。 在这个过程中,大型企业应该注意到这些变化,继续发挥自己在资金、人员和技术储备上的优势,同时也关注到中小企业在某个细分市场上的关注度和能量,以更新的经营理念携手中小企业共创品牌,拓展自己的产品线。大企业要有意识地将有潜力的中小企业纳入到自己的未来发展计划,将不失为明智之举。 看清形势 积极发掘潜在机遇 记者:在当前遭遇产能压力等困境之中,企业有哪些可以把握的机遇? 端小平:首先,面对产能压力企业要有信心。 阶段性结构性产能过剩已成为市场经济的一种常态,涤纶行业是周期性较长的行业。其实,产能过剩并不是那么可怕。产能过剩对企业来说既是机遇,又是挑战。它能够使企业对下一步的投资更谨慎、更科学、更合理;也能够让企业从内部加强管理,利用新技术、新工艺、新材料打造产品的核心价值,从而提升企业的核心竞争能力,更重要的是增强企业自身的自信心。 其次,抓住时机,谨慎胆大地走出去。 如果不能化解产能压力,大到整个行业,小到企业的经营效益将会日益下降,我国就不能从化纤大国向强国转变。企业家现在就应该思考,大型企业如何往更强的方向走,企业该如何快速转型。如果时机成熟就要大胆果敢地走出去,国外市场空间广阔,可以让企业和企业家们大展拳脚。让“产能出走”是化解产能危机的一剂良药。进而,实现整个“产业链”走出去。 再次,企业应坚定不移地走差异化与环保之路。 化纤行业同质化产能过剩的问题较严重,企业普遍缺乏研发的精力和能力,目前多以拼价格、拼成本而维持,长久以往,这样的模式必将影响企业生存,更谈不上发展。企业应该把同质化发展的精力和财力转向多搞研发,开拓自己的差异化产品和绿色环保的产品,提高产品的附加值,同时不可忽略发展过程中的环保问题,不能以牺牲环境为代价,换取一时的增长,这才是企业可持续发展的路径。 最后,也是最重要的一点,即以科技创新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 目前,国家科技部正联合财政部、工信部、发改委等15个部门积极推进国家技术创新工程,其中一项重要工作就是推动我国大学研究机构的联合,围绕未来产业链的构建部署创新链,形成协同创新的新组织形式,从而推动企业的技术进步。企业应把握此大好形势,积极与科研院所达成共建关系,充分利用科研院所的基础研究资源、学术能力和国际技术前沿信息资源,产学研相结合,实现研究成果应用化、应用技术产品化、产品技术市场化的最终目的,破解行业阶段性产能过剩难题。企业将科研院所引入企业,才能让研究部门真正了解企业的实际装备和研发能力,才能研发出更适合市场的产品,最终实现共赢。 转载本网专稿请注明:"本文转自锦桥纺织网"。 更多纺织专业资讯,关注锦桥纺织网微信公众号。微信搜:锦桥纺织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