锦桥纺织网
资讯 要闻 视点 外贸 统计 标准 科技 市场 宁波 织里 昌邑 盛泽 湖塘 钱清 供应 坯布 纱线 面料 家纺 服装 纺机
棉花 现货 撮合 郑棉 美棉 收储 抛储 曲线 棉花 化纤 纱线 坯布 外汇 原油 采购 坯布 纱线 面料 家纺 服装 纺机
化纤 涤纶 粘胶 聚酯 腈纶 氨纶 锦纶 计算 克重 布价 纱价 棉价 外棉价 服务 会员 广告 软件 短信 期刊 建站
我要找信息

锦桥纺织网—资讯频道> 行业分析>正文

浙商危机的根源与出路

        

  由于不少老板赚快钱的浮躁心态作怪,浙江的纺织业与加工业错过了最佳转型时机。

  在“狼来了”高喊数年后,浙商危机真的来了!浙商,这群长久以来被视作中国经济繁荣的显性符号群体,正在乌云压城的风雨飘摇中艰难寻求未来的出路。

  事实上,回家过年时,我已隐约体会到浙江在全盛时期之后的经济困境。正如女人的裙子长度和经济形势之间的关系,这些困境往往也展现在一些细枝末节上:县城“新兴工业区”住宅楼单价达到将近两万余元,可晚上在附近游逛的人们,却只能看到这一楼盘零星的几盏灯光,房产泡沫看起来一触即破;为外国提供油烟机、制冷设备加工的中小企业主在前几年的好光景下,都开上了加长宾利,如今却是处在日夜不安的焦虑之中,譬如我的某位“富一代”同学在除夕夜还在等待来自土耳其的电话,他的惴惴不安尽在此言中:“如果这单生意做不成,年也就过不成了”;坊间总是流传着耸人听闻的消息,比如某某老板跑路了,留下一个乱摊子,某某金融“小鳄”在厦门自杀了,身后债台高筑……

  浙商文化曾一度光鲜。所谓文化,是指社会的意识形态以及与之相适应的制度和组织机构。而浙商文化正是浙江商人在漫长的时间里,通过从事商业活动所创造的经营经验、商行制度、商业道德、商会组织等元素积累而成的商业文明。可是,山雨欲来风满楼,不可否认,如今的浙商文化的确灰头土脸,其秉承的价值观和商业模式亦引起了商界和学界的深思。

  事实上,浙商引以为傲的纺织业、加工业在5、6年前就凸显出了难以为继的危机。究其内因,是不少老板赚快钱的浮躁心态作怪,导致企业错过了最佳的转型时机。早十年间,依靠纺织业、加工业积累了原始资本的浙商们,大多秉承“哪里钱多,就往哪里跑”的原则,房地产、期货、金融贷款乃至担保公司玩得不亦乐乎,如今遇上风云突变的经济大势,投资副业越来越难赚钱甚至亏损,可再想回到主业,先发制人的转型先机已然失去,不管是企业的生产还是经营,都陷入了尾大不掉的烂泥之中。

  从外部环境来看,浙商的崛起,多依赖于劳动密集型产业,受欧美的经济周期影响甚大。在欧洲深陷债务危机之后,尤其在希腊、西班牙、意大利等债务危机严重的国家,人们对于欧元区经济增长乏力的担忧,业已影响到消费领域。另一方面,成本与利润之间的矛盾越发严重。我老家的亲戚,专为爱马仕代工,但随着中国人力成本的上升,加上欧洲奢侈品订单对于工艺的过度苛刻和工序的纷繁复杂,如今奢侈品代工业的利润空间基本上被压缩到了百分之一以内。相反,越南、柬埔寨、泰国的廉价劳动力和低成本,吸引了发达国家越来越浓厚的兴趣。而关于沉重的赋税以及政府与市场之间的暧昧关系,浙商之间热传的经典名言“看得见的手乱作为,看不见的手不作为”,可以作为一个无奈的注解。

  当然,一向以自力更生著称的浙商不会坐以待毙。他们中的一部分人在苦苦挣扎的数年中,研制出了不少自救之道。例如我做纺织业的亲戚将他奉行的“一站式服务”比作卖鱼。他为服装生产商提供丝绸原料,还提供织染、配送等服务,就像在菜市场卖鱼,不仅在鱼的质量上追求新鲜、肉美,还提供现场宰杀、保鲜袋包装等服务,“免得客人还沾上一手腥味”。这种服务上的改进逐渐换来了更多的利润空间,也算是“惨淡经营”为企业续命了。

  史学家司马迁在《史记·货殖列传》中这样总结商人发家的三步曲:“无财作力,少有斗智,既饶争时”。在资本微薄的条件下,做生意只能依靠勤力劳作,这当然就是浙商一贯以来的艰苦创业精神。到第二步“少有斗智”,意为在积累了一定资本的条件下,商人欲想与人争利,则必须精敏有心机,靠策略制胜,“富者必用齐胜”,在这一阶段上,宗庆后、马云等浙商的精英代表亦做出了良好的表率。到了第三步“既饶争时”,即在资本自我积累达到富裕的条件下,应尽量减少外来的强制干预、抓住时机、谋求创新,浙商之所以深陷危机,正是因为他们中的大部分都败在了这一点上。


转载本网专稿请注明:"本文转自锦桥纺织网",更多纺织专业资讯,关注锦桥纺织网微信公众号。微信搜:锦桥纺织网

相关文章
赞助广告
Copyright © Sinotex.cn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锦桥纺织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