锦桥纺织网
资讯 要闻 视点 外贸 统计 标准 科技 市场 宁波 织里 昌邑 盛泽 湖塘 钱清 供应 坯布 纱线 面料 家纺 服装 纺机
棉花 现货 撮合 郑棉 美棉 收储 抛储 曲线 棉花 化纤 纱线 坯布 外汇 原油 采购 坯布 纱线 面料 家纺 服装 纺机
化纤 涤纶 粘胶 聚酯 腈纶 氨纶 锦纶 计算 克重 布价 纱价 棉价 外棉价 服务 会员 广告 软件 短信 期刊 建站
我要找信息

锦桥纺织网—资讯频道> 行业分析>正文

2014年我国纺织业面对多种风险考验期待有力突围

        

  无可奈何不代表无所适从

  2013年我国纺织行业最终依托自身调整转型的力量,延续了“十二五”以来的平稳发展态势。全年规模以上纺织企业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8.3%,主营业务收入同比增长11.5%。无论是与同期的其他工业产业还是与自身过去数年相比,纺织行业2013年的经济增速都不算十分突出,但考虑到并无明显起色的国际市场,持续上涨的综合制造成本,以及毫无调节弹性的高额内外棉价差,行业依然实现这样的增长,已属难能可贵。

  经济指标中增长较为突出的,一是纺织品服装出口总额同比增长11.2%,高于上年7.9个百分点;二是规模以上企业利润总额同比增长15.8%,高于上年8.1个百分点。虽然这两项指标较高增速的背后都存在2012年内外棉价差骤然拉大所造成的基数过低因素,却也依然不能抹杀行业在转型升级道路上的真实进步。毕竟与2012年相比较,国内外棉价差并没有缩小,真正发生变化并最终支撑行业平稳发展的,还是企业适应与化解不利影响因素的能力。

  2013年纺织行业运行质量稳步提升,先进技术应用与综合管理水平提升,促进了资产利用效率、市场反应能力改善,管理、财务等费用增速低于收入增长,综合赢利空间稳中有升,成为行业实现平稳运行的关键。

  产业内在发展结构得到优化,家纺、针织、产业用、服装等终端产业运行质量良好,表明行业与市场衔接基本顺畅。产业用纺织品行业产销增速明显领先行业平均水平,在纤维加工总量中占比扩大至23%,产业链结构进一步优化。上游化纤、棉纺行业虽面临原料、市场等多重重压,但生产情况依然基本正常,为全产业链顺畅运转提供了有力原料保障。内需市场电子商务成交额快速增长,东盟等新兴市场对行业出口拉动作用加大,显示企业市场开拓能力的积极变化。中西部纺织企业产销、效益增速总体高于东部,在区域布局结构上表现出新的增长活力。

  “十二五”以来,纺织行业经济发展速度总体平稳,但较之“十五”和“十一五”时期明显放缓,而内在结构性调整日益加剧,已是明显的趋势性特征。2013年行业的运行表现仍然是这一特征的延续和深化,也再次印证了纺织行业确已进入新的发展阶段。以往驱动行业的市场与投资两大因素仍在客观发挥作用,但确保行业真正抓住市场机遇,不断提升固定资产投资有效性,根本还在于行业内在综合实力。换言之,内在发展质量与结构已经替代增长速度,成为纺织行业发展追求的根本。

  2014年纺织行业依然面对多种风险考验。最新公布的2月份统计数据显示,行业生产及内需零售均仅有一位数增长,增速较上年同期明显下滑,出口则同比负增。尽管历史规律表明,年初数据经常受到春节季节性因素及统计基数因素影响,并不足以代表全年发展走势,但总体偏低的数值依然能够表明行业发展并不轻松。从国际宏观经济形势的复杂性,到内需市场的发展阶段性,再到生产要素价格提升的刚性,纺织行业在2014年面临的各种风险因素无论是否可以预先估计,其最终发生都完全不受纺织行业的控制。但是,无可奈何的发生,并不意味着无所适从地面对。纺织行业依然坚定地行走在加快调整与转型的道路上,有了发展结构与质量的支撑,新的一年依然值得期待。

    运行亮点

  出口实现平稳增长

  经济发展结构优化

  棉制品对行业出口增长贡献率为33.5%

  体现效率提升支撑与进口棉纱替代作用

  内外棉价差在2012年骤然拉大,对棉制品出口的冲击较大,造成当年出口基数偏低。实际上,如果与2011年相比较,纺织行业出口总额两年年均增长7.2%,与行业“十二五”年均增长8%的规划预期基本吻合。而如果扣除价格因素,出口数量年均增速仅为3%,行业实物出口规模并没有明显扩大。

  近几年,国际经济形势的错综复杂和我国制造成本持续提升,使出口走势变得愈加难以预料,但纺织行业出口却以超预期的表现走完了2013年,全年纺织品服装出口总额达到2920.8亿美元,同比增长11.2%,增速高于2012年7.9个百分点,高于全国出口总额增速3.3百分点。

  仅从需求角度讲,2013年的纺织品服装国际市场表现与2012年相比较可谓有所起色,但总体依然平平。日本纺织品服装进口总额扣除日元贬值因素全年同比下降1.3%;欧盟进口额也因需求低迷直到12月才摆脱衰退,同比略增0.9%。因此,纺织行业出口增速反弹,不能不说与2012年的较低基数相关。

  不过,企业自身适应能力的提升更加不能忽视。毕竟2013年近5000元/吨的国内外棉价差较2012年并未缩小,行业出口依然反弹,完全证明了纺织企业在适应与化解不利影响因素方面有了自己的探索。

  棉制产品出口基本平稳,全年出口额增长11%,增速同比加快8.1个百分点,对行业出口增长的贡献率为33.5%,体现出生产效率提升的积极效果与进口棉纱替代高成本原料的保障作用。东盟市场一枝独秀,出口额同比增长28.3%,占全行业比重提升到11.9%,取代日本成为我国第三大贸易对象。

  新兴电子商务渠道发挥内销替代作用

  中小城市乃至乡村市场具备增长潜质

  我国经济步入增速换挡周期,全年GDP增长7.7%已属不易。产能过剩、投资趋缓等多重因素,对就业及收入的快速增长形成制约,2013年我国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不变价加权增速为8.1%,较2012年放缓2个百分点,消费增速同步放缓也是必然的结果。

  2013年的内需市场表现依然平稳,也依然是纺织行业重要的发展动力来源。但仅从限额以上单位商品零售情况来看,与增速轻松逾20%的“十一五”时期相比较,近几年国内衣着类商品零售增长显得沉闷不少。2013年限额以上纺织鞋帽针纺织品零售额同比增速仅为11.6%,较2012年下降6.4个百分点。

  限额以上衣着零售增速的放缓,一方面与国内宏观经济环境有关,另一方面也表现了电子商务对于传统渠道的强大替代能力。2013年“双11”购物节,电商平台创下新的销售奇迹,其中位居前列的商家多销售纺织服装产品。相关数据表明,2013年家纺类商品电商销售及淘宝平台服装零售额均较2012年翻了一番。

  另外,国家统计数据尚未覆盖的限额以下小规模零售增长情况依然可谓平稳。根据中国纺织工业联合会流通分会的监测数据,专业市场纺织服装产品成交额增速高于限额以上衣着商品零售增速,可见中小城市乃至乡村的零售市场仍然具备平稳增长潜力,值得给予关注。

  内外棉价差倒逼棉纺运行质量提升

  针织效益情况在各行业中位居前列

  运行质量与效益状况稳步改善是纺织行业经济运行一大亮点。2013年规模以上纺织企业利润总额同比增长15.8%,较上年提升8.1个百分点;销售利润率同比提升0.2个百分点,达5.5%;产成品周转率为20.4次/年,同比提高7%,表明市场反应能力进一步增强;总资产周转率为1.6次/年,同比提高2.3%,运营效率逐步提高;三费比例为6.2%,同比下降0.1个百分点,管理水平稳中有进。

  棉纺行业在内外棉价差压力倒逼之下,运行质量提升显著,产成品周转率、总资产周转率、三费比例分别为24次/年、1.8次/年和4.6%,均明显好于行业平均水平。针织行业利润总额同比增长29.5%,销售利润率达到6.1%,效益情况在各行业中位居前列。家纺与产业用纺织品行业运行质量指标普遍高于全行业平均水平,表明企业生产运营及与市场衔接状况均较为顺畅。

  服装行业利润率、资产周转率等运行质量指标虽然好于行业平均水平,但18.6次/年的产成品周转率较其他终端行业偏低,5.9%的利润率较上年略有下降,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出实体渠道销售不畅及制造成本上升的压力。化纤和长丝织造行业的运行质量指标则多数较行业平均水平明显偏低,行业运行压力总体较大。

  产业用纺织品新增长点作用显著

  中西部省份呈现较强区域带动力

  外部形势的严峻性与复杂性,促进了产业组织结构的洗牌加速。骨干企业依托自主创新能力的积累与提升,继续平稳发展,对行业经济增长贡献作用更加凸显。根据中国纺织工业联合会第15期《企业经营者跟踪调查报告》,大中型企业开工及效益状况普遍平稳,大型企业超过五成表示赢利增加,比被调查企业平均比重高11个百分点。

  产业链结构方面,产业用纺织品行业的新增长点作用继续发挥。规模以上企业工业增加值和利润总额增速达到12.9%和16.4%,高于行业平均增速4.6和0.6个百分点;产品总产量达到1130万吨,同比增加11.9%;服装、家用、产业用三大终端产品纤维消费比例优化至48∶29∶23。

  中西部纺织产业表现出较强的行业区域经济结构带动力。全年中西部地区规模以上纺织企业主营业务收入同比增长15.5%,高于东部地区增速5.3个百分点;利润总额同比增长27.1%,高于东部地区15.2个百分点。

  风险警示

  棉花供给缺乏市场调节

  产业布局调整节奏放缓

  棉纱进口过快损害我国纺织整合优势

  政策引发市场风险与变数须高度关注

  棉纱进口大量增加对棉纺企业而言相当于挤占有限市场份额,加大生存压力。但从另一个角度,棉纱进口等于增加具有价格竞争力的原料供给,起到保障中下游产业链特别是下游劳动密集产业顺畅运转的作用。纺织行业关注棉纱进口,并非出于闭门造车的打算,而是对全产业链恢复市场化运转的强烈期待。如果棉纱进口趋势过快加重,长期受损的将是我国纺织产业链体系的整合竞争优势。

  国内外棉价差仍是纺织行业第一郁结。2013年国内外棉花现货平均价差4974元/吨,同比扩大6.2%;棉花进口处于配额管控下,棉纺企业不能自主调节原料采购,效益与市场竞争力流失仍未停止。由于国内中低支纱成本过高,纺织产业链下游的针织、家纺等企业增加棉纱进口,弥补国内资源不足,2013年进口量已达210万吨,同比增加37.4%。

  2014年的棉花问题更为复杂。收储全面停止,限价拍储继续,种植直补局部试点,国内棉花管理将进入计划与市场双重机制并行阶段。由于棉花国储库存余量过大,放储及配额等政策仍将主导国内棉花市场。而实施种植直补、恢复市场调节的政策效果短期无法显现,长期则存在变数。纺织企业面临的棉花采购不畅、价格过高、品质偏低等问题在2014年仍无从解决,政策引起的市场风险与变数更须高度关注。

  综合成本高企国际市场份额流失

  小微企业生存问题也将更加突出

  成本持续高企,使得我国纺织企业参与国际市场竞争的压力更加凸显。小微企业由于缺少规模效益支撑,受到成本上升压力的冲击更为明显,生存压力突出。

  综合成本持续提升是纺织企业当前普遍面临的最现实压力。2013年纺织行业用工价格继续常态化提升,据国家统计局公布的数据,全国外出务工农民人均收入增长13.9%;调查情况显示纺织企业用工成本一般提升10%左右。如考虑辅料、物流等生产要素价格上涨,融资、渠道等经营费用增加,以及人民币升值、环保任务等政策因素带来的收入损失或投入增加,纺织企业综合成本提升压力更为突出。

  纺织行业出口市场份额流失2013年仍然延续,我国在欧盟、美国和日本纺织品服装进口总额中所占比重分别为38.4%、39.8%和71.2%,较2012年分别降低1.4个百分点、0.4个百分点和2个百分点。小微企业生存压力凸显,根据中国服装协会对18个产业集群调查数据,2013年前三季度小微企业户数较同比减少11.7%,服装产量同比减少6.6%。

  2014年,纺织行业面临的综合成本压力仍然不会减轻。除了用工成本毫无悬念继续提升外,企业在生态环保方面的物质投入也仍需不断增加。国内货币流动性受宏观经济形势影响或将有所收缩,社会融资成本总体将有所上升,化解成本压力仍是首要任务。根据2014年1月最新数据,我国纺织行业在美国市场所占份额同比基本持平,在日本所占份额下降0.7个百分点,国际竞争压力依然较大。小微企业的生存问题也将更加突出,相关情况仍须高度关注。

  要素价格攀升弱化中西部成本优势

  产业链上下游未建立供需支撑关系

  尽管中西部纺织企业产出增速较快增长,但投资数据显示,2013年我国纺织产业国内转移的进度放缓。作为承接纺织产业转移主体区域的中部六省,2013年纺织新开工固定资产投资项目同比仅增1.4%,低于东部地区4.8个百分;投资完成额同比增长11.8%,低于行业平均增速5.5个百分点;投资额在全行业中占比为30.5%,同比下降1.6个百分点。

  制约纺织产业转移进程的原因是多元的,资源、成本、政策体制等多方面都有影响。其中较为突出的因素,一是要素价格攀升导致中西部成本比较优势不如预期明显,劳动力、土地等资源供给同样日趋紧张,劳动力专业素质及劳动效率又较东部沿海偏低。另外,纺织产业体系在中西部迟迟未能有效形成,产业链上下游不能建立供需支撑关系,也是产业转移放缓的重要原因。这些问题的解决不能一蹴而就,2014年产业转移进度也未必明显加快。尽快完善政策体系和产业环境,促进纺织产业在中西部加快体系化发展仍是重要任务。

  内需市场以平稳增长取代高速扩张

  国际竞争及原料采购环境更趋严峻

  2014年我国内需市场基本面良好,城镇化推进、城乡居民收入随经济发展稳步增加,宏观政策继续着力“稳增长”,都将为纺织服装产品内需消费扩大提供基础支撑。但是参与内需市场竞争的纺织企业实际感受未必会比2013年更加轻松。

  目前,我国内需市场已经进入平稳增长取代高速扩张的发展阶段,增速较过往放缓本是必然现象。而我国宏观经济运行压力加大,2014年实现7.5%的GDP增长任务并不轻松,工业产能过剩问题仍未化解,社会投资意愿不强,内需消费缺乏强支撑力,增速很难大幅提升。

  2014年国际经济环境也仍存在诸多不确定性。美债、欧债问题仍未彻底解决,全球经济复苏随时可能反复。美国退出量化宽松货币政策犹如水下冰山,影响尚难完全估量。即便目前看来退出进度已明显放缓,但美元流动性逐步收缩,将造成各国汇率及国际大宗商品价格波动风险上升,纺织企业面临的国际竞争及原料采购环境相对更趋严峻。

  欲望清单

  国际市场稳中趋好

  国内改革循序渐进

  发达经济体加快复苏促国际市场转暖

  宏观向好传到消费终端需要一定过程

  尽管不确定因素较多,2014年的国际市场仍然值得期待。发达经济体加快复苏回升将成为国际市场稳中向好主要动力。美、日、欧经济宏观面在2013年已经不同程度地表现出实质性复苏迹象,随着经济宏观面的好转,特别是就业状况的改善逐步向消费端传导,发达经济体对全球经济的辐射、带动作用逐步显现,国际市场有望逐步趋好,我国纺织行业也将获得相对有利的出口环境。

  由于我国纺织行业2013年出口情况正常,低基数因素基本消除,因而2014年行业出口增长并不一定较2013年加速,如能保持8%左右的规划速度其实也是不错的结果。

  根据海关快报数据,纺织行业出口2014年1月增长15.9%,但到2月底已累计下降4%。受春节因素影响,行业一季度出口大起大落虽是常态,但对比前两年,今年2月出口的降幅确实偏大。调研情况显示,今年纺织企业春节假期较以往偏长,特别是下游劳动密集型企业。这固然是企业人性化经营的表现,但也在一定程度上折射出经济宏观向好传递到消费终端尚须一定过程,行业仍须耐心静待回暖。

  营改增试点扩大优化纺织相关服务业

  人民币汇率国际化利于纺织对外贸易

  改革是艰巨而渐进的过程。2014年纺织行业最为直接的受益点是来自改革对于市场信心的正面带动作用,但是从长期来看,行业必将从市场机制完善中获益。

  国内最大的期望来源毫无疑问来自全面深化改革的举措。十八届三中全会的改革决议,在要素市场化流动、资源跨国配置、科技体系创新、生态文明发展等诸多方面为纺织行业进一步完善内在机制、加快转型发展提供了依据。但2014年的改革措施与纺织行业直接相关性比较有限。比如,“营改增”试点扩大至铁路运输与邮政服务业,并不直接涉及纺织;人民币汇率、利率机制改革,还会对企业应对金融市场变化的能力提出更高要求。

  但是纺织行业所期待的改革成效,并不完全在于直接的政策支持,而是行业综合运行环境的改善。比如,“营改增”试点扩大,有助于优化纺织行业服务保障环境;人民币汇率市场化、国际化改革,有助于促进国际收支平衡,改善货币流通环境,也有利于对外贸易与投资。纺织行业是我国市场经济主体,任何有利于完善市场经济基本制度和提升市场资源配置决定力的措施,最终都将为行业创造日臻完善的运行环境和不断升级的内需市场。


转载本网专稿请注明:"本文转自锦桥纺织网",更多纺织专业资讯,关注锦桥纺织网微信公众号。微信搜:锦桥纺织网

相关文章
赞助广告
Copyright © Sinotex.cn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锦桥纺织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