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季调研:“走出去”大辩论
每年的春季大调研是中国纺织工业联合会延续多年的传统。在全面深化改革的开局之年,今年的春季大调研显得意义格外重大,这是中纺联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深入了解企业需求,推动行业健康发展的实际行动。 江苏企业在“走出去”方面一直做得很好,3月1日,区域结构调整与跨国资源配置调研组组织江苏企业专门召开了一场“走出去”的大辩论。众多江苏纺织骨干企业畅所欲言,剖析了各企业“走出去”的思路,同时提出了对“走出去”的新解。企业家们都谈得务实、诚恳,正如中国纺织工业联合会副会长张延恺所评价的,“这是一场高水平的交流会。” 为什么走出去? 作为第一个发言嘉宾,华芳集团副总经理肖景尧开场的第一句话就让人深有感触:“我们企业为什么要走出去?因为日子太难过。说得好听点叫‘走出去’,难听点叫‘逃出去’。” 肖景尧认为,中国纺织业在当前国内严峻的形势下简直“无法呼吸”,“以前是要打破国际贸易壁垒,现在则要打破国内政策壁垒;以前是国外给我们限定棉花配额,现在是自己给自己限定棉花配额,仿佛又回到了过去的‘布票时代’,企业发展非常受束缚!”东渡纺织集团是江苏“走出去”较早的企业,据董事长徐卫民介绍,东渡在2003年就将“贸易中心”放到新加坡,现在又把“财务中心”放到了新加坡,“这样在不违法的前提下,企业可以合理避税、保证利润,同时便于境外投资。” 几乎在座的每一位企业家,都提到了“高棉价差”的压力,他们一致认为,“走出去”可以享受至少3000元的棉价差,这个是看得见的利益,此外还有劳动力、低电价、融资成本低等因素。 走到哪里去? “投资不是投机,而是长期行为,如果投资不好会成为长期包袱。”无锡长江精密纺织有限公司副董事长李光明提醒说。 柬埔寨是目前国内纺织企业最热衷的海外投资目的地,在本次座谈会上,几乎80%的企业均有在柬埔寨投资工厂。据江苏联发纺织股份有限公司棉纺公司总经理吴琦萍介绍,目前联发在柬埔寨有一个服装工厂,以生产衬衫为主。“去年基本盈利,我们公司对柬埔寨项目的评估较好,计划再投资一个加工裤子的工厂。印尼我们也在考察。” 江苏华瑞国际集团1999年进入柬埔寨,据供应链事业部总裁孙家军介绍,华瑞是当年金边华人投资工厂中硕果仅存的一家。“当时我们在柬埔寨开工厂其实并不赚钱,只是为了拿配额;现在我们把它作为境外加工的一个支点,可以平衡风险。”华瑞现在更看好越南,“越南是土地私有制,这是本质区别。目前我们在越南的投资已远高于柬埔寨,并且投资规模不断加大,最近四年每年都翻一倍。” 江苏AB集团在柬埔寨有两个工厂,目前正在考虑在越南投资。黑牡丹公司也在去年成立了一个战略规划部,专门调研“走出去”课题。江苏新盐纺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朱鹏出了个招:“去越南柬埔寨边境办厂,吸收两边的优势资源。” 走出去“新解” 对于“走出去”这个话题,很多企业家都进行了理性、辩证的思考,提出了很多好建议。 “走出去”不一定非去国外。东渡董事长徐为民认为:“‘走出去’也可以是走出本地,转移到国内其他地方建厂。我不赞成‘走出去’是腾笼换鸟的说法,优胜劣汰才符合市场经济。” 有企业家认为,境外办厂能够赚钱的少之又少,大都赔钱,风险很大。就拿柬埔寨来说,目前的罢工事件无一个厂可以幸免,有的工厂1个月就损失200多万。 “走出去”先要自身硬。无锡长江精密纺织副董事长李光明认为:“我们要先把自己做强做大,不强大走哪都不成功。纺织产业还没有到必须转移的时候,日本企业在国内外成本相差20倍时才考虑转移,而中国与东南亚的成本相差仅3~4倍。我们现在转移得早了些。”长江精密在无锡投资了3家工厂,李光明认为“还是在家乡投资好”。 “走出去”最好能抱团。江苏新盐纺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朱鹏说:“走出去一定要政府主导,中国企业还不具备单打独斗的实力,要抱团走出去。”他的观点得到了华瑞国际集团供应链事业部总裁孙家军的佐证:“我们越南工厂都采购东盟的面料,如果国内面料企业能够一起抱团走出去,我们就更有产业链衔接优势。” 张延恺总结说:“走出去要算一笔整体的账,不能以赌博的心理走出去,其前提必须是寻求更好的资源配置,外部资源要适合企业的健康、长远发展。发展有多条路,要选择适合自己的路。” 江苏省纺织工业协会会长谢明说得好:“企业家要认识到,企业不论走到哪里,资本都应是中国的。” 转载本网专稿请注明:"本文转自锦桥纺织网",更多纺织专业资讯,关注锦桥纺织网微信公众号。微信搜:锦桥纺织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