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经济学家厉以宁曾表示,一个国家的经济在一段时期内会呈现高速增长,但时间不会持续太久。目前,中国经济增速换挡,面临着“三期叠加”,即增长速度进入换挡期,结构调整面临阵痛期,前期刺激政策进入消化期。纺织业曾为中国获得“世界工厂”称号贡献巨大,而当下则面临如何缓解发展对资源和环境造成的压力、如何实现可持续发展等问题。日前,在广西桂林举行的首届十如论坛上,可持续发展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
“新常态”已成当前最热的经济关键词,中国经济增速迎来换挡期,从高速增长期向中高速平稳增长期过渡。
本世纪第一个10年,纺织业乘着上一轮产业调整成果和入世机遇,获得了空前的高速发展。“自2011年以来,中国纺织工业总量规模增速较本世纪第一个10年明显放缓。中国纺织业已经进入由高速增长向中速增长转变的周期,开始了深度调整结构、加快转型升级的历史新阶段。”国际纺织制造商联合会主席、中国纺织工业联合会会长王天凯表示。
纺织企业运行成本不可逆转的增加、贸易投资环境变化、纺织产品遍布世界、品牌走不出国门等现实,一再强化着变革创新的必要性。
王天凯说:“进一步深化产业结构调整,加快转型升级,努力适应世界和中国经济的新常态,成为中国纺织工业发展的根本任务。推进转型升级是中国纺织行业的必然要求。”
人力成本优势不再
王天凯说,目前中国用工结构短缺已成为常态。年均超10%的工资增长使中国的人力成本远高于邻国,成本优势不在。
“我们认为中国工资上涨不是坏事,是好事。长远看来,难道我们的竞争力就是建立在廉价工人的背上吗?工资上涨,把经济增长的红利部分分给工人难道不好吗?”溢达集团副董事长兼首席执行官车克焘对记者表示。
据了解,溢达集团创立于1978年,是一家纵向一体化棉纺服装集团。该集团总部设在香港,在11个国家和地区拥有共59000名员工,每年向RalphLauren、TommyHilfiger及Nike等世界知名时装品牌供应超过1亿件衬衫。2013年,集团年营业额超过13亿美元,连续7年在中国全棉梭织衬衫出口额排名中位居第一。
“一切都在于附加值,而不在于低工资。”车克焘说,从管理学来讲,不仅看工资成本,更看工作效率。如果工人效率提高,工资提高是合理的。降低成本靠生产效率,靠流程管理、靠科技创新,而不是压榨工人。
“现在很流行一句话,因为中国劳动力的成本增加,很多农民工不愿意在沿海工作,所以要‘走出去’。我们在海外也有基地,但‘走出去’的理由不仅仅是寻求廉价劳动力,不是哪里便宜往哪跑。如果投资到一个纺织产业的人才梯队和产业链都是不成熟的国家,企业的成本反而会更高。中国纺织业经过多年的发展,早已形成一个完整的产业链条,只要你想得到的,中国都有。”车克焘表示。
溢达集团针织布厂总经理程鹏强调,纺织企业要从供应链提高价值。据他介绍,溢达集团从制衣开始起步,为了让成衣的品质受控,溢达投资了面料厂;为了让面料的品质提高,溢达投资了高支纱厂;为了纱厂有稳定的高品质原料,溢达又投资了轧花厂、棉田。就是因为这种对品质的专注追求和对纯棉产品的专一,溢达打造了一条颇具规模的纵向一体化供应链。
业内人士表示,劳动力成本增加是所有行业面临的共性问题。纺织工业用工问题的特殊性在于,流动性强的农民工、临时工不能满足企业对大批熟练技术工人的需求。伴随我国城镇化进程,企业用工市民化是大趋势。与之相应,对现有劳动力的职业化培训、对用工的市民化安排,会成为企业和所在地区必须列入规划的事项。
目标市场转移
据了解,溢达是最早与内地签订补偿贸易协议的港资企业之一,公司的第一批订单,就是将在中国生产的纯棉梭织衬衫出口到美国。
“10年前,我们的产品都是面向国外市场贴牌生产,国内市场销售份额基本为零。而现在,国内市场份额占我们总销售额超过12%,美国市场从总销售额的70%降至40%左右,销售结构改变很大。中国零售服装增长迅速,内需市场很大,消费能力很强。”车克焘表示。
2013年,中国纺织品服装出口额达2840.7亿美元,是2000年的5.5倍,“世界纺织服装工厂”的美誉名副其实。中国的棉纱、棉布、化纤、服装等产品产量位居世界第一。但是世界级制造大国是在过去经济高速发展的情况下以及众多红利的基础之上实现的。
王天凯表示,不少新兴发展中国家开始复制中国纺织服装产业的奇迹,凭借低廉的生产成本,快速蚕食中国的出口市场份额,再加上世界各地纷纷兴起的各种贸易壁垒,中国纺织业前有强敌后有追兵。
严峻的现实是,制造环节的利润不停地被压缩,空间不停地被收窄。与强大的内需市场不相称的是高端品牌的匮乏。
品牌不单指终端品牌,更多的是中间品牌。像意大利的面料企业就能把中间品牌做得非常出色,在利润分配中得到了很好的回报。
王天凯表示,纺织产业的创新不能仅限于新产品开发。作为一个制造型企业,很多创新都来自技术革新和流程改善,小到工艺配方的微调,大到生产管理系统的集成。多数的创新,都与节约成本、提升效率相关。
这种制造业创新的紧迫性,中国有,其他国家也有,只不过中国的压力更大。据媒体报道,美国已经提出了先进制造业国家战略计划;英国推出了高价值制造的战略,鼓励本土企业生产更多更高附加值的产品,加大制造业在英国整体经济中的比重;德国推出了工业4.0战略,开发全新的商业模式。在这样的大背景下,中国必须要重视制造、创造的水平,从低端走上高端,通过自主品牌的建设来提升软实力。
环保问题难以回避
2015年1月1日,被称为“史上最严”的新《环保法》将正式实施,纺织行业特别是印染行业对这部新法的关注度持续增加。
据了解,纺织行业在2012年实现了单位增加值的能耗,和二氧化碳排放强度较2010年分别下降25%,2012年单位增加值用水量和2010年比下降30%。与发达国家相比仍有一定差距。行业主要污染物减排的进展相对缓慢,与政府对排放的要求还存在差距。
一些企业想“曲线救国”,到越南开办服装厂,殊不知越南建设污水处理系统所需的成本非常高。由于担心环境污染问题,越南一些省份并不欢迎纺织品和服装厂建设项目。部分外来投资者提出的染色织造厂建设专案就遭到越南当地政府的拒绝,因为越南政府的要求是污水处理系统必须达到A级水准,而投资者无法满足这个要求。
“很多人认为企业做环保是一种负担,但是我们的经验是相反的。环保提升了我们企业的竞争力。”车克焘强调,我们品牌商客户的绿色观念不断增强,这推动了绿色生产的全面展开。例如,英国玛莎百货鼓励创新和使用更环保的生产方式,耐克则从减少生产浪费、采用环保化工原料和创新等方面为产品评级。
纺织服装行业总体而言没有秘密,没有长期获取超额利润的资本。唯一可以确定的长期利好是,穿衣乃所有人长期稳定之需,经济越发达,需求越大。
王天凯表示,中国纺织产业集中度的提升越发明显,市场份额正向优秀企业集中;出口量价关系发生明显变化,出口量增长而价格下降,出口三大市场中日本逐渐被东盟所取代。
数据显示,纺织业的固定投资和利税总额均高出GDP的增长,可纺织业在政策导向中却仍处于弱势地位。
此外,中国纺织原料制约日益显现,高品质棉花供给严重不足;棉价连续3年高于国际市场30%以上;化纤开发应用不足,再生纤维加工技术及回收渠道发展滞后。加之节能减排形式严峻、产业布局与资源环境承载力不协调等问题,中国纺织行业发展步入由高速向中速增长换挡的新周期。 转载本网专稿请注明:"本文转自锦桥纺织网"。
更多纺织专业资讯,关注锦桥纺织网微信公众号。微信搜:锦桥纺织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