压力因素无一退场 考验我国纺织行业增长含金量
“休养生息”暂且无缘 如果用一个词来评价2013年上半年纺织行业所处的国内外宏观经济环境,“平稳”不失为一个客观的选择,但如果遵从某些企业内心的感受,或许“沉闷”显得更加真实。当然,这种“沉闷”的感受并非真正来自宏观经济或者纺织行业发展基本面的实质性改变,而是来自对增长加速期待落空的深深失望,以及身处产业结构深度调整周期当中所感受到的沉重压力。 在全球经济复苏乏力和国内外棉花宽幅价差的困顿中度过2012年的纺织行业,早就开始期待2013年至少是一个休养生息之年。而当2013年行进过半,各种去年已存在的压力因素却无一退场,新的问题还在不断出现,对于多数纺织企业特别是中小微企业而言,生存发展不可谓不艰辛,于是所有数据表现上的平稳在主观情绪之下也都变成了平淡。 2013年以来,国际经济环境基本平稳,略有改善,但依然低于预期。全球PMI指数7月升至54.1,全球贸易指数5月较上年同期和上年末分别增长0.1%和2.1%,宏观景气度较上年低点有所回升。美、日经济宏观向好,发挥正向支撑作用,但全球经济仍未从欧洲经济持续衰退、新兴经济体景气下行等诸多拖累因素中有效突围,复苏态势明显低于此前市场预期,国际货币基金组织7个月内三度下调全年经济增长预测,失望氛围可见一斑。 国内经济增长不失亮点,却也暗藏隐忧。上半年我国GDP累计增长7.6%,成功守住增长下限与底限。但长久习惯了实际增速必然高于国家预定目标的欣喜感,忽然回归现实难免感觉失落。而且,在工业产能调整、投资回归理性等良性放缓因素之外,社会消费品零售增速放缓,城乡居民收入增速持续回落,让人不免对当下以消费为驱动主体的经济增长前景感到担忧。 由于2012年基数偏低,国家统计局和中国海关公布的纺织行业经济指标其实并不让人沮丧。2013年上半年,规模以上纺织企业主营业务收入和利润总额同比分别增长13.3%和16.6%,1~7月快报全社会纺织品服装出口总额同比增长12.7%,增速尚好于上年同期。但从4月开始,三项指标已经先后开始不同程度呈现增速放缓苗头,与外部大环境同步存在的行业运行压力正在日渐脱出统计基数因素的掩盖范围。 关注企业切身感受,多年来累积的生产能力惯性增长并不能即时随宏观形势变化戛然而止,市场需求相对不足与产业结构尚待完善所造成的产能真空区域客观存在,窒息的是企业的利润空间;国内日益高企的制造成本、政策成本和短期内无从突破的棉花窘境,使企业艰难犹疑于出走、转移还是坚守。 虽然知道新形势下行业必须在调整与转型的道路上果断迈出步伐,但不得不说,外部环境的重压真的很重,自身变革的阵痛也真的很痛。行业中仍有诸多优秀企业的财务曲线依旧微笑上扬,也不得不说,与本世纪第一个黄金十年相比,如今的增长含金量当真高出许多。 2013年剩余的时间,世界经济仍然走在弱复苏的道路上,加速增长的动力有限,风险因素却依然众多,进一步回升向好并非极小概率事件。但客观来说,阶段性的回升主体上仍是技术层面小修小补的结果,未必能真正抗衡诸多根基深厚的风险,出现反复在所难免。 下半年我国宏观经济运行的压力依然不轻,国家“政策药方”注重的是经济的结构性改善,不会形成大面积的刺激,而以市场因素为主导的货币流动性趋紧也不能对投资和消费活动形成更强激励;内需市场基本面依然良好,可以期待有所改善,但明显加速的指望恐有落空。 不难想见,下半年纺织行业面临的运行环境虽不至于收紧,但也很难明显放松。由于基数因素的消失,下半年国家统计当中的纺织行业经济运行指标会呈现增长速度放缓走势,不过最终增速维持在能够支持国内GDP合理增长的水平之上。至于企业,无论是否还对外部环境抱有期待,压力和踯躅依然客观存在,或许只有把对外部环境的反复期待彻底转化成破釜沉舟、脱胎换骨的勇气,才最终不会令自己失望。 国际市场 复苏态势依然平稳 增长速度低于预期 前两个季度全球GDP环比增长率高于上年 新订单指数回升拉动总指数创16个月新高 上半年,预期中深以为忧的美国财政悬崖并没有转变成现实的危机,日本与诸多国家间的领土纷争也没有对经济产生更多实质性的冲击。与之相反,美国房地产市场平稳复苏,住房相关指标全线回升;日本安倍政府经济新政拉动出口快速增长,金融体系风险下降;美、日略有些出人意料的在经济复苏中发挥了重要的正向作用。 根据中国银行国际金融研究所测算数据,一季度、二季度全球GDP环比年化增长率分别达到2.4%和2.5%,高于上年后三个季度水平,表明复苏态势平稳之中略带提升。7月,全球PMI指数从6月的51.2升至54.1,新订单指数回升拉动总指数创下16个月以来新高,弱复苏态势下有限的经济良性循环效果显现。 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三度下调全球经济预期 汇丰银行新兴经济体景气指数跌破荣枯线 不过,目前的复苏态势似乎并不令让市场满意。今年以来,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三度下调全球经济展望预期,7月上旬的最新预测已将GDP增速下调至与上年持平的3.1%,比1月时低0.4个百分点。这一方面是受欧债危机拖累,欧盟经济连续3个季度环比衰退,直至7月PMI才勉强重回50,不仅显示其资本层面的问题远未化解,德国等核心成员出口日渐疲弱,更表明全球经济中大面积的负面循环仍未结束。另一方面,新兴经济体在复苏的关键时期没能承担起重任,受外需低迷、大宗商品价格走低影响,经济结构普遍偏于单一的新兴经济体本就面临不小的压力;美联储5月宣布将退出货币量化宽松政策,引发国际资本大量从新兴经济体流出避险,严重拉低经济。汇丰银行制作的新兴经济体景气指数EMI7月已跌破50荣枯分割线,回想此前几年的强劲增势,不能不感受到一种“成也萧何败萧何”的无奈。 美国和日本服装零售市场并未显著增速回升 新兴经济体服装消费背离宏观经济轻度上扬 与经济宏观面波澜起伏的局面不同,国际纺织品服装市场上半年显得异常平静。在经济宏观面明显向好的美国和日本,服装零售市场并未较上年显著显现增速回升走势;而在持续衰退的欧盟,服装零售增长依然平稳;在宏观景气度较快下行的新兴经济体,服装消费增速却背离宏观经济,依然呈现轻度上扬走势。 其实,这种走势所表现的恰是服装作为非耐用消费品的内在需求特征。当收入增长放缓时,人们更倾向于率先压缩需求弹性更高的耐用消费品,而当收入增长加快时,人们也更倾向于首先改善受压抑已久的硬件生活,于是需求弹性偏低的非耐用消费品便有了消费波动幅度明显更小、增长上下行走势均滞后于耐用消费品的特性。 行业出口总额今年以来持续超过10%增速 增长背后疑存在转口等不确定非需求因素 仅从国际市场基本面来看,的确有些难于参透纺织行业出口总额今年以来持续过10%的增速与去年全年仅3%的增长,动力的差别究竟反映在哪里。 但从结构上不难发现,产品中,棉制品出口增速今年普遍较高,这与去年上半年国内外棉价差快速拉大,引发棉制产品出口全线负增,统计基数确实偏低有关。而市场中,行业对东盟出口增速尤为突出,这一方面反映出中国—东盟自贸区的良好发展成效;另一方面,行业出口增速与部分东盟国家经济基本面乃至消费现实能力并不对应的情况,也令人略有些担忧行业出口增长中是否仍存在少量具有不确定性的非需求因素,比如转口。 下半年全球经济复苏难以较上半年显著加快 新兴经济体近期宏观下行即将折射消费需求 下半年全球经济宏观面上的风险仍然密集存在。最突出的风险因素集中在欧债危机是否存在更高的后续风险,以及国际资本外流对新兴经济体打击程度究竟有多深。 美国和日本经济虽总体趋好,但财政高赤字、金融体系高风险、失业率高位的基本面改善依然艰难,复苏前景未必没有反复。目前诸多风险因素均未呈现大概率发生迹象,美联储近日宣布暂缓退出量化宽松,相当于给下半年宏观经济添了颗“定风珠”。估计全球经济在美、日拉动之下仍可维持基本平稳的走势,但由于拉动力有限,即使不发生新的风险,复苏进度也依然不会较上半年加快很多。 经济宏观面平稳有时更多折射在资本市场,而非实体经济。下半年,纺织品服装国际需求不但难以走强,反而有趋弱的可能。美、日仍在弱复苏,衣着消费增速并不会有明显的反弹回升。而新兴经济体近期宏观下行速度如此之快,消费需求的变化不用很久就会折射到市场之中。由于新兴经济体素有大起大落的特点,不排除其消费增速下行幅度大大超出预期的可能。 人民币汇率下半年转为基本平稳双向波动 取消工业品出口法检及费用减轻贸易负担 国家对于下半年出口形势的判断同样偏向于严峻。6月出口数据出炉之后,各种贸易促进措施便先后亮相。其中,人民币汇率将一改上半年的持续升值走势,下半年转为基本平稳、双向波动预期,客观上有利于稳定出口企业的收益。而取消工业品出口法检及费用等贸易便利化措施,则有助于减轻出口企业负担。 今年以来行业占国际市场份额仍有流失 清除障碍后出口走向由综合竞争力决定 不过,目前的扶持政策仍然是保护性的,而非刺激性的,政策清除各种障碍后出口究竟走向何方,最终还是由纺织行业的综合竞争力决定。今年以来,受棉价差及制造成本上升等因素影响,我国纺织行业所占国际市场份额持续流失的态势并未结束,1~5月我国纺织品服装出口额在美国、欧盟、日本进口总额中所占比重分别较上年同期分别下降了0.4、5.1和1.6个百分点。行业竞争力虽不至于在下半年之内明显流失,但竞争压力可想而知。 国内市场 经济仍在合理区间 消费拉动略显不足 国内GDP增速近期呈现减速下行走势 上半年7.6%增速排除政策刺激已属不易 从增长曲线上看,国内GDP增速近期呈现的是减速下行走势,上半年GDP累计增长7.6%,低于上年同期和上年末各0.2个百分点;二季度当季增长7.5%,较一季度又下降了0.2个百分点。而且,除了金融危机爆发之初,国内经济再出现7.6%的增速恐怕要追溯到10多年以前了。不过,7.6%的增速并未突破维护社会就业规模所必要的7.2%下限,更未突破确保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任务完成的6.9%底限,评价GDP增速仍属合理预期区间并不算牵强。而且,今年上半年的经济增长并未经过过多的政策刺激,主体上仍是市场作用下的自然增长,7.6%的水平已属不易。 规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回落1.2个百分点 固定资产投资额同比回落0.3个百分点 今年以来,全国工业深陷产能调整,1~7月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9.4%,较上年同期回落0.9个百分点;固定资产投资随房地产政策落实及工业调整回归理性,投资完成额增长20.1%,同比略回落0.3个百分点;出口增长压力不减,出口额累计增长10.4%尚高于上年同期,但经过“挤水分”的5月、6月、7月三个月增速已降至1%、-3.1%和5.1%。 如果说这些变化仍属经济结构调整的良性必然,那么1~7月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速同比回落1.4个百分点,上半年城乡居民收入受企业效益及农产品物价双重下行影响,实际增速较上年同期回落3.2个百分点,看上去似乎是经济结构调整减缓消费增长的收入动力。而在GDP增长对消费贡献日益倚重的当下,这样的数据关系难免让人心生隐忧。 城乡和居民收入增速呈现持续放缓走势 限额以上衣着类内需消费增速同步放缓 由于统计数据缺失,2013年以来衣着类内需消费的全貌仍是谜一样的存在。从现有数据中看,城乡居民收入分别实现了9.1%和11.9%的名义增长,结合我国经济发展阶段,衣着消费总规模继续扩大的结论并不难得出。但是,城乡和居民收入增速均呈现持续放缓走势,是否意味着衣着类内需消费增速也在同步甚至加速放缓却着实难以作推论。 从统计数据中可以确定得出的结论是,中高端及城镇大型零售实体店衣着消费增速确实有所放缓。根据国家统计局数据,1~7月全国限额以上服装鞋帽针纺织品零售额同比仅增长11.9%,低于上年同期5.1个百分点,低于上年末6.1个百分点。不过,这一部分零售增速放缓倒也未必意味着其所对应的消费群体潜在需求增速真实下降。也许原本属于这一部分市场的消费潜力已经逐步转向了新兴的电子商务消费渠道。 目前衣着内需约15%通过电子商务渠道实现 农村和低端大众消费市场同样释放积极信号 粗略估算,目前国内衣着内需15%以上通过电子商务渠道实现。今年上半年,在宏观经济增速下行,居民收入增速放缓的背景下,电子商务消费仍在高速增长,根据淘宝网数据,服装、家纺类产品的销售额同比增速普遍达到了50%~60%。 同样释放积极信号的市场是农村市场和低端大众消费市场。根据国家统计局数据推算,2013年上半年,限额以下企业商品零售额同比增长14.9%,这一增速较上年同期提高0.9个百分点,较上年末提高2.9个百分点。由于限额以下小型零售企业以销售吃、穿及日用商品为主,以此倒推,估计限额以下服装类商品零售额增速也应较上年同期有所提升。 尽管今年以来消费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略有下降,但仅从衣着消费的层面来看,其实内需市场增长依然平稳,同比增速即便较上年同期略有放缓,放缓幅度也应该十分有限。 下半年客观环境更利于结构调整取得新进展 税负减轻将提高第三产业对经济增长贡献度 5月以来,我国新增外汇占款已然开始快速下降,受国际资本向发达国家回流影响,下半年国内货币流动环境总体趋紧,难以对投资增长提速形成支撑。从稳增长和调结构两条宏观调控主线来看,客观环境更利于结构调整取得新的进展,而完成全年7.5%以上稳定增长的任务其实并不十分轻松。 下半年,政策的调整对于稳定经济增长客观确有支持意图。自8月1日起,对于月销售收入不超过2万元的小规模纳税人,暂免征收增值税和营业税,将惠及600万户小微企业,有利于加快居民收入增长,并在一定程度上促进内需消费进一步扩大。同日,交通运输业及以研发技术、物流辅助等现代服务业全国试点营业税改增值税,企业税负减轻,有助于提高第三产业对经济增长的贡献度。除此以外,棚户区改造、中西部铁路建设等财政支持措施虽然更多着眼于经济结构性的改善,但乘数效应释放,对于经济全盘仍具有一定的正向能量。 投资增长回归理性与消费增长互动性减弱 零售提速有限营造亮点重在创新而非模仿 过去数年间,我国内需持续快速增长,与投资增长的强力带动密不可分。如今投资增长回归理性,与消费增长之间的互动也减弱不少。下半年尽管调控政策对宏观经济增长具备正向支撑作用,但缺少了投资增长的带动力,缺少了货币刺激的强心针效果,内需消费增速较上半年显著提升的空间确实有限。 衣着类内需消费在下半年走出“总体平稳”的曲线并不困难,“小幅提速”也可以期待。但若真的不满足于以此盖棺定论,其实也并非别无出路。电子商务消费持续快速增长所带来的最直观启示是,创新是激发消费者潜在需求的有效方法。电子商务创造了新的渠道、新的消费模式,乃至新的生活方式,在宏观环境趋冷、消费情绪相对低迷、传统零售增长面临压力的时候,依然可以保持勃勃生机。内需市场中包括电子商务在内可以加强创新的环节还很多,内需消费可以激发的潜力也还有很多,关键是真正走上创新而非模仿的道路。 招工与就业两难再现行业人均工资上涨 培训功能投入与企业文化加强正当其时 “史上最难就业季”是2013年最时髦的话题,而纺织企业“招工难”的老命题也依然牢固存在,继续形象地诠释着我国人口结构变化、人口红利下降背景下招工与就业的两难悖论。 招工难意味着由需方市场决定的用工成本上涨仍然不会停止,根据国家统计局相同统计数据及调研情况推知,2013年纺织行业人均工资将继续上涨10%~15%。解决招工与就业的两难现象显然不是企业的任务,但或许可以考虑,就业难现象本身对纺织企业而言是否意味着资源和机遇。例如,在培训功能方面适当投入,企业文化合理加强,也许招工与就业的两难就有条件变成双赢。(参与撰写:行业分析师 赵明霞) 转载本网专稿请注明:"本文转自锦桥纺织网",更多纺织专业资讯,关注锦桥纺织网微信公众号。微信搜:锦桥纺织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