锦桥纺织网
资讯 要闻 视点 外贸 统计 标准 科技 市场 宁波 织里 昌邑 盛泽 湖塘 钱清 供应 坯布 纱线 面料 家纺 服装 纺机
棉花 现货 撮合 郑棉 美棉 收储 抛储 曲线 棉花 化纤 纱线 坯布 外汇 原油 采购 坯布 纱线 面料 家纺 服装 纺机
化纤 涤纶 粘胶 聚酯 腈纶 氨纶 锦纶 计算 克重 布价 纱价 棉价 外棉价 服务 会员 广告 软件 短信 期刊 建站
我要找信息

热门关键字:

锦桥纺织网—资讯频道> 行业分析>正文

谁造成了纺机企业的人才困局

                     

  随着我国纺机制造由大到强进程的不断推进,纺机生产负责人越发感受到了人才的重要性。然而目前行业在用人方面存在的一些问题让人一筹莫展:国有企业本来应该是人才汇集的地方,但目前却正在成为人才流失的重地。民营企业虽然具有用人的灵活性,但企业的人才流失也如走马灯一样频繁。一方面是用人单位找不到合适的人才,另一方面是人才感觉自己没有用武之地,究竟是谁制造了纺机行业目前的人才困局?

  人才为何出走国企

  国有企业不仅具有技术、装备等优势,而且还由于工作相对稳定、各项福利制度比较健全,按理说应该更具有招揽人才的能力,但事实上,近几年来,国有企业人才流失、人不能尽其才的现象屡有发生。

  上海二纺机的企业负责人在谈到人才问题时说,人才是纺机行业技术发展的保证,但从近几十年来,由于纺织、纺机业在国民经济领域中地位的下降,造成了从事纺织、纺机行业的经营管理、技术人员来源质量下降,高素质人才进入纺织、纺机业偏少。目前,行业在市场开发和技术进步中,仍然延续着低素质竞争的路线,虽然整个行业在发展,但与其他行业的发展相比,差距正在逐渐拉大。

  东华纺织有限公司总工程师缪定蜀认为,国有企业技术人才流失固然有工人的要求无法满足、自我价值无法体现等原因,但对于企业管理人员来说,也确实还存在一些不尽如人意的地方,这些做法使一些人才认为老板并不是真正在做企业,进而萌生了离意。比如,有些企业的老总将国家的钱投入到了海洋产品、房地产等领域,使本来需要研究投入的纺织行业的研发资金捉襟见肘;企业没有真正兑现按劳取酬的许诺,利益分配制度形同虚设。

  为何难以扎根民企

  与国有企业比较起来,虽然民营企业具有用人灵活的问题、一些人才到了民营企业也确实受到了重用,但这并不说明民营企业在用人方面不存在问题。

  不少中小企业目前仍延续着老子是董事长、儿子是总经理、老婆是公司财务总监的“家天下”发展模式,公司重要岗位都是沾亲带故的“关系人”。这种发展模式无形中将人才划入到对立方。同时,不少企业负责人过分紧盯自己的钱包,怀疑周边的人都有问题,用什么人也不放心,把人才看作一个马仔,不过是一个打工的,抹杀了人的尊严;对人才有不切实际的奢望,总嫌技术成果出的慢。在这种环境下,人才往往都是徒有虚名,研发什么产品、进行什么技术改造等等都是老板说了算。老板不识才,用自己的标准衡量真正的人才,甚至还采用小人管理、使用人才的手段,在一定程度上造成不少引进人才两三个月就走人的情况时有发生。同时,一些民营企业对待人才的待遇也没有和市场价接轨,经常会出现加班加点不加薪的情况;一些企业的干部很可怜,没有礼拜天,在这样的机制下,无论是企业员工还是聘用人才都不会从心底给企业卖力,出现了当一天和尚撞一天钟、磨洋工的抵触工作方式。

  流失造成机密外泄

  目前企业人才流失的一个主要特征是,外流人才的主要去向是同行业企业甚至是竞争对手。

  武汉纺织大学教授林子务在谈到企业人才流失问题时说,由于目前我国没有产品保密协议的限制,某个项目的核心技术人员从这家公司出来就可以立即跳到另外一家企业,不会受到法律和制度的约束。有些企业在抱怨自己企业被人挖走的同时,也在庆幸由于没有制度约束,自己也可以从其他企业挖人,这不仅影响了不少纺机企业的正常生产,而且还扰乱了行业的正常有序发展。一些企业为了杜绝这种情况的出现,往往将一个项目分解成几个小项目,没有哪一个人可以全部掌握技术核心。这种做法虽然在一定程度上达到了技术保密的目的,但并不益于设备整体技术的提升,充其量也只能算是一个权宜之策。

  林子务则认为,纺机企业可以采取核心技术人员入股分红利的方式将企业未来的发展和个人的努力成果有机的结合在一起,最大限度的调动人才的创造积极性,同时有关部门应该及早出台产品技术保密法规和制度,从制度层面减少行业间不正当挖人、偷技术的机会。


转载本网专稿请注明:"本文转自锦桥纺织网"

相关文章
热门文章
友情链接
Copyright © Sinotex.cn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锦桥纺织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