增长速度理性回归
在日前举办的中国长丝织造协会一届三次理事扩大会上,协会领导与业内企业代表、院校专家等100多人讨论总结了2012年的工作,同时对今后行业的发展表达了各自的看法。 克服困难 行业协会与企业协手应对 受到国际市场低迷、内外棉价倒挂、生产成本上涨等诸多不利因素影响,我国长丝织造行业也受到了不小的冲击。然而从各项经济指标增速表现看,行业呈现出缓中趋稳的走势。据中国长丝织造协会统计,2012年长丝织物产量累计达到395亿米,同比增长6.76%,增速回落16.54个百分点。 中国纺织工业联合会副会长、中国长丝织造协会会长徐文英徐文英说,行业通过大力深化产业结构调整,加快产业转型升级,攻坚克难,实现了行业经济的平稳运行,在去年形势下取得如此成绩着实不易。 中国长丝织造协会副会长兼秘书长王加毅在2012年长丝织造理事会工作报告中介绍,去年虽然外部环境艰辛,但是化纤长丝织造加工业实际完成投资314.52亿元,同比增长10%左右,其中新开工项目数达753个,仅次于棉纺纱和棉织造行业,排在第三位。盛泽、长兴、秀洲、龙湖、绍兴五个产业集群地合计实际完成固定资产投资额216.96亿元,同比增长17.02%,占全国投资总额68.98%。 去年,长丝织造企业千方百计采取措施,积极应对严峻形势。企业通过做好技术改造、装备更新、加大投入研发等工作,保证了行业稳定发展的局面,行业技术装备水平进一步提升。徐文英在总结实地调研情况时指出,企业对于新技术、新设备的投资有了更高的热情,这让人感到欣慰。王加毅也介绍,从几个集群地区反映的情况看,部分落后织造设备和染整设备淘汰,新产品开发取得新的进展。 除了企业自身的努力之外,行业协会积极组织协调也起到了重要作用。2012年中国长丝织造协会认真开展各项专题活动,打造协会活动“品牌”。协会召开产品开发年会及“精品推荐”系列活动,这些活动充分发挥了行业重点骨干企业的带头示范作用,并引导企业积极转变增长方式,努力提升产品档次和附加值,从而提高长丝织造产品的整体开发水平和核心竞争力。同时,协会开展了“羽绒制品面料市场对接“系列活动,帮助企业拓展下游市场,同时了解下游需求,有方向的做好产品研发,也将现有研发成果迅速传递到下游企业。另外,协会还举办第二次长丝织造高端企业家沙龙,沙龙活动的举办为企业家们讨论和沟通经营管理、产品开发与市场环境预测等话题提供了面对面的轻松的切磋机会。去年,协会还继续做好精品基地评审工作、继续做好排名工作、启动了“最具市场影响力品牌”评选活动。协会在组织实地调研、掌握行情信息、制定行规行约等方面也下足了功夫。 总结经验 特色产品竞争力强 徐文英说,行业在去年的表现,使我们认识到三个问题:一是落后产能及低端产品已经不能满足市场需求。这种因市场变化而显得过剩的落后产能面临着急迫的淘汰,只有发展与市场和产业发展水平相匹配的产能才是健康的产业发展模式。二是目前产业发展亟须创新引领,尤其是在应对市场难题时需要创新机制、创新管理、创新技术、创新产品。实现创新驱动,才能出新品、出效益。三是随着公众环保意识的增强,环境保护法规的日益健全。喷水织机的中水回用、化纤织物的碱减量污水处理等问题还需要行业共同努力解决。 在一线企业中,在面对去年困境时,也出现一些特色企业。今年3月,中国纺织联合会调研组对长丝织造集群市场盛泽、长兴、秀洲区王江泾等地调研时发现,一些企业积极采取措施,在行业去年整体不够景气时表现出了较好的抗风险能力。 吴江市的一家企业依靠自己独具特色的伞布产品的开发,在2012年取得了非常好的业绩。长兴县的一家长丝织造企业,通过新产品的研发、品牌建设和市场渠道拓展,在去年也取得了非常好的成绩。志向纺织科研股份公司创新面料企业经营模式,将织造环节外包,专注于产品研发和品牌营销渠道建设,在去年行情普遍不好的情况下,通过产品开发,不仅保持了销售量和2011年持平,而且毛利率较往年提高了5%~6%。 这些企业通过不断开发新产品,在行业整体不够景气的大环境下,成为行业的一抹亮点。这些企业的发展思路值得业内在危机后总结反思。 找准方向 把握市场加大研发投入 与2011年相比,纺织工业和长丝织造行业工业总产值和主要产品产量的增速进一步回落。谈到对经济增速减慢问题的认识,徐文英说,在经历了美国次贷危机和欧洲主权债务危机后,行业更清楚地认识到我国制造业实际上进入了一个非常重要的调整期,也就是实现从规模数量向质量效益的转型期。过去30年全行业一直处于一个产量产值高速增长的阶段,基本上是靠规模、靠数量来实现行业的发展。经过长期的积累,生产能力达到了较高的水平,增长速度理性回归已成必然。 2012年,一些企业引进了最先进的自动化设备,如棉纺业采用粗细络联合机、长车自动落纱设备、高速气流纺,化纤业采用大容量高效、高速熔体直接纺、多喷高效、提花喷气、喷水织机、全自动传输搬运装置、全自动穿经机等。自动化生产设备的引用,提高了生产效率、稳定了产品质量、也为新产品的研发提供了技术保障。徐文英非常肯定企业对设备更新的投入。他指出,行业的发展模式正逐步从过去的扩大规模转型到了设备的更新换代与升级上。 企业和院校代表也表达了他们对于行业未来发展的看法。绍兴怡华纺织有限公司总经理董红妹说,加大产品开发力度,走差别化生产路线,是目前企业增加竞争力的有力举措。江苏聚杰微纤纺织科技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仲柏俭提出了这样一个问题:市场目前正在暖,暖在哪里?他说,行业的回暖方向肯定与之前的不同,企业转型升级才能跟上发展潮流。东华大学纺织学院李毓陵教授说,在今后的发展中,企业要更多更直接地去关注市场,而不是坐等订单的到来。找准市场消费点,扩大应用领域,是行业接下来应关注的课题。立新集团有限公司总经理徐德荣认为,围绕某一方向、深耕某一领域,做精做深,企业才会更有市场竞争力。另外,品牌建设也是今后企业需要关注的重点。 转载本网专稿请注明:"本文转自锦桥纺织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