锦桥纺织网
资讯 要闻 视点 外贸 统计 标准 科技 市场 宁波 织里 昌邑 盛泽 湖塘 钱清 供应 坯布 纱线 面料 家纺 服装 纺机
棉花 现货 撮合 郑棉 美棉 收储 抛储 曲线 棉花 化纤 纱线 坯布 外汇 原油 采购 坯布 纱线 面料 家纺 服装 纺机
化纤 涤纶 粘胶 聚酯 腈纶 氨纶 锦纶 计算 克重 布价 纱价 棉价 外棉价 服务 会员 广告 软件 短信 期刊 建站
我要找信息

锦桥纺织网—资讯频道> 行业分析>正文

“走出去”发现机会 收获希望

        

  2013年已近尾声,这一年全球纺织服装领域的往来不断加深:地域之间的文化隔阂在交流中化解,市场蕴藏的贸易机会在实践中涌现。在全球纺织服装业再分工的大背景下,中国纺织业转型升级的成果为业界关注;欧美国家经济复苏的摇摆不定,也使得中国消费市场的高增长趋势成为热议话题。

  为了更全面、清晰地回顾今年行业的热点话题,本版将从“走出去”与“走进来”两条脉络再次重温那些与中国纺织业和消费市场有关的新闻事件。

  展会篇

  关键词:拓展、巩固、蜕变

  纽约展

  7月16日,以帮助企业有效开拓北美市场为目的的中国纺织品服装贸易展(纽约)迎来了它的第十四届展出。虽然展览面积同比增长约30%,但在业内仍然出现了企业参展一位难求的现象。这显示了企业在艰难市场环境下希望借展会平台拓展市场的强烈诉求;也显示出在帮助企业“走出去”积极开拓美国市场,拓展商贸渠道方面,纽约展发挥的重要作用。

  本届展会上,我国纺织服装企业转变参展思路,通过强化布展效果、提升产品设计、加强客户服务等举措,向国外买家展现了具有竞争力的产品,更向业界展示了我国企业向“微笑曲线”两端延伸的可喜成果。

  巴黎展

  “慢时尚逐渐回归,快时尚悄然降温”成为今年欧洲市场的主旋律,这样的行业趋势同样显影于专业的采购平台上。9月16日,2013中国纺织品服装贸易展览会(巴黎)暨巴黎国际服装服饰采购展(CTAF/APPParis)(以下简称“巴黎展”)在巴黎布尔歇展览中心与欧洲知名的Texworld服装面料展同期同馆开幕。

  在经济不景气的情况下,高品质产品更加能确保支出的可控性,因此展会上的欧洲买家更加倾向于购买高品质产品。宁波恒远、宁波铭朗和北京泛美,擅长于做工精良的男装,产品定位中档、高档。以芜湖欧派、南通吉安、南通美瑞、杭州诗亦格为代表的女装企业,其设计感强、质量优良、品类丰富的服装产品颇受欧洲买家欢迎。从展会成效来看,在欧洲市场上,单靠价格优势竞争是不够的,企业还要提升产品、质量、服务上的附加值才能赢得买家青睐。

  巴西展

  10月23日,由中国国际贸易促进委员会纺织行业分会,中国纺织品进出口商会联合巴西展览公司FCEM主办的首届“巴西圣保罗GoTex国际纺织采购展(以下简称GoTex展)”在巴西圣保罗举办。来自国内16个省、直辖市的企业积极报名参展,体现出中国企业对开拓海外市场,尤其是巴西市场充满期待。

  澳展

  被“快时尚”引导消费潮流的澳大利亚正逐渐成为国际品牌竞相角逐的新阵地。如今的澳大利亚市场不仅需要设计出众、款式多样的产品,更需要具备稳定供货能力的合作伙伴。11月13日~15日,第十三届澳大利亚中国纺织服装展(以下简称“澳展”)在墨尔本展览中心举行。在这一展会平台上,中国纺织服装企业发挥快速反应能力,以优质产品及服务争取更多的市场份额。

  由于澳大利亚市场品牌间的竞争加剧,本土零售商改变商业模式,缩短供应链,提高采购效率。这为具备快速反应能力的中国企业提供了新的发展机遇。在这样的背景下,他们希望借助澳展平台来捕捉更多的市场需求。

  点评

  一个成熟的展会能够与企业共同成长,一个有效的商贸平台也能将初来乍到的企业推向市场前沿。出口企业在方寸之间的展位上,展出的不仅是产品本身,更是企业在转型升级上的成果。面对当前人民币升值、劳动力成本上升等因素对产业发展带来的压力,企业在外贸经营中开拓市场和直接承接国外一手订单的能力还相对薄弱,独立拓展海外市场的能力也很有限。而海外展恰好提供了这样一个国际化的平台。

  无论是在传统的欧美市场,还是在巴西、澳大利亚这样的新阵地,由我国行业协会主办的纺织服装类专业展会为企业提供了接触市场的直接管道。展会上,初来乍到的企业拓展业务份额,连续参展的企业巩固与老客户间的贸易往来。这些海外展为参展企业提供了展示自身形象的平台,同时也见证着企业的蜕变。

  考察篇

  关键词:发现、了解、沟通

  亲密接触美棉产业链

  为加强美国棉花产业和中国纺织企业的深入了解与交流合作,应美国国际棉花协会(CCI)邀请,由中国内地8家纺织企业和中国香港2家棉纺织企业代表组成的美国棉花特别贸易代表团,于6月8日~16日对美国棉花产业链进行了全面考察和参观访问。

  考察过程中,美国棉业介绍了其行业的最新情况、产业结构特点和趋势。双方以面对面的交谈形式,有效促进了美国棉商与中国纺织企业用户的对接。中国棉纺企业就美棉在生产使用和需求中遇到的问题,与美国棉商进行了充分沟通,为今后的贸易疏通了渠道,也使中国用棉企业对美国棉花的种类、品质指标等特点有了更为具体的了解。

  点评

  作为美国棉花最大的出口市场,中国纺织行业的产业调整进程以及对高等级美棉的需求为美国棉业关注。为加强美棉供需双方的信息交流与贸易互动,加强棉花在纺织品消费市场的需求,代表团一行从纽约起程,由美国东海岸一路向西贯穿美国,考察了美国棉业的棉花育种、种植、仓储、物流、贸易、技术研发、市场趋势预测等行业部门,覆盖了美国棉花产业链上的所有重要环节。

  此行为双方的深入交流及专业知识的探讨开启了一个崭新的平台,更拉近了用棉企业与棉商、棉花种植者间的距离。

  赴印度、斯里兰卡两国考察

  近几年,纺织服装产业向东南亚的转移之势受到关注,也使得越来越多的企业希望在此寻找机会。在这样的背景下,4月初,中国纺织品进出口商会组织我国纺企赴印度、斯里兰卡等地对纺织服装行业发展、贸易情况及投资环境进行了深入调研。纺织商会带领5家企业实地考察了印度布兰迪克服装城(BIAC)的投资环境。期间,还分别与印度和斯里兰卡行业协会及企业代表进行了贸易对接与交流。

  此行重点考察的BIAC位于印度东部的安德拉邦,该邦是印度第三大棉花生产地。充足的棉花供应使得该服装城形成了“纤维到商店”的垂直整合体系。从基本薪资来看,园区内工人月薪普遍仅相当于人民币700元。

  点评

  全球市场的重新分工注定要推动产业的转移,尤其是在讲求成本效益的纺织服装业。经历了以政策利好、配额限制为驱动力的两个重要阶段后,如今,成本要素的上涨成为我国纺织服装企业“出走”的根本理由。在此契机下,印度、斯里兰卡等国均抛出了引资橄榄枝,希望借助外力来把握行业发展的绝佳时机。另一方面,我国企业也希望通过实地考察来权衡各国的生产优势。就以往的投资案例来看,像溢达和红豆这样被当地社会所接受,真正通过海外布局实现利益最大化的企业毕竟占少数。大多数企业通过实地考察还在权衡利弊,了解法律制度、风俗习惯、宗教信仰等情况。

  实践篇

  关键词:信任、影响、互惠

  为加快实施国家“十二五”规划提出的“走出去”战略,探讨纺织业全球化布局的现实路径,6月28日,由中国纺织工业联合会主办,中国纺织品进出口商会、中国-东盟中心支持举办的中国纺织产业实施“走出去”战略交流大会在京召开。

  作为全行业第一次召开的“走出去”专题会议,本次交流大会通过政策解读、企业经验介绍及专题对话等形式,详细介绍了国家各部门有关“走出去”的政策服务体系,同时探讨和总结了近年来行业企业进行海外绿地投资、股权并购、品牌渠道建设等实践经验,与参会企业分享“走出去”先行者的历程和智慧。

  品牌输出江南布衣

  作为杭派女装代表的“江南布衣”创建于1994年。那个时候,品牌以纯天然材质体现服装风骨,倡导自然主义的形象独树一帜,而个性化的设计语言也让江南布衣为人所熟知。经过在国内市场10余年的发展,2005年,江南布衣首次踏上了俄罗斯的土地,其第一家海外专营店在俄罗斯的莫斯科红场成立。

  点评

  江南布衣国际化的发展战略始于偶然却行之必然。对于以设计和品牌文化为卖点的服装企业来说,跳出国内市场的圈子,积极主动地参与到国际竞争中来,不仅有利于提升品牌影响力,更是对品牌推广和商业运作的有益洗练。

  生产转移紫荆花

  江苏紫荆花纺织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是一家集黄麻品种选育、纤维加工、销售为一体的国家级高新技术产业,年产值近10亿元的创新型企业。2008年,紫荆花开始在非洲贝宁、尼日利亚、马里等国试种优质黄麻品种;2010年,紫荆花与联合国南南合作特设局、非洲Songhai组织签订了关于“紫荆花绿色黄麻产业园区非洲合作”的三方合作协议;2011年,紫荆花联合福建农林大学等机构承担了国家商务部援非项目——援助马里农业技术示范中心项目。自此,紫荆花集团开始将黄麻种植引入非洲,也将环保、绿色和希望带到那里。

  点评

  中国纺织服装企业的海外发展既有共性又有不同,紫荆花将海外市场选在非洲,一是获得了国内与国际方面的双重支持。二是享受优惠的贸易政策。三是多个非洲国家实行限塑政策,紫荆花所生产的黄麻环保袋纺织品在非洲销售的市场前景比较广阔。进入非洲后,遵守当地法律法规,积极融入当地文化很重要。在我国驻马里大使馆经商参赞处的协助下,紫荆花通过建立棉花、黄麻示范园区,积极宣传黄麻绿色产业的生态价值,让当地人了解黄麻产品,并为当地创造更多的就业机会,增加当地居民的收入。这种从实处出发为当地人谋福利的做法,使公司在非洲的业务发展更为顺畅。

  平台搭建西港特区

  2007年,红豆集团等4家江苏企业为顺应经济全球化发展趋势,积极响应国家“走出去”发展战略,联合一家柬埔寨企业在柬埔寨西哈努克市郊共同打造了西哈努克港经济特区(以下简称“西港特区”)。作为全国首批通过商务部、财政部考核确认的6个境外经贸合作区之一,西港特区力图为中国企业搭建集群式投资贸易发展平台。目前,西港特区的签约企业已达34家,其中有一半是纺织服装企业。

  点评

  在纺织服装企业“走出去”的案例中,为降低成本直接利用当地劳动力资源是共同思路。而以搭建经济园区为目标的“出海”则显得有些遥不可及,因为这对投资企业的基础设施建设能力和抗风险素质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通过招纳当地劳动力,积极为临近的乡村修路,帮助当地寺庙改造填土,园区经营者与当地社会和民众建立了友好关系。在员工管理上,不苛扣工资,保证每年有26天的假日,这些举措帮助园区降低经营风险,维持企业生产的正常运转,其经验值得计划“出海”的纺织服装企业借鉴。


转载本网专稿请注明:"本文转自锦桥纺织网",更多纺织专业资讯,关注锦桥纺织网微信公众号。微信搜:锦桥纺织网

相关文章
赞助广告
Copyright © Sinotex.cn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锦桥纺织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