锦桥纺织网
资讯 要闻 视点 外贸 统计 标准 科技 市场 宁波 织里 昌邑 盛泽 湖塘 钱清 供应 坯布 纱线 面料 家纺 服装 纺机
棉花 现货 撮合 郑棉 美棉 收储 抛储 曲线 棉花 化纤 纱线 坯布 外汇 原油 采购 坯布 纱线 面料 家纺 服装 纺机
化纤 涤纶 粘胶 聚酯 腈纶 氨纶 锦纶 计算 克重 布价 纱价 棉价 外棉价 服务 会员 广告 软件 短信 期刊 建站
我要找信息

热门关键字:

锦桥纺织网—资讯频道> 行业分析>正文

纺织行业突围仍需内生原动力

                     

  2012年以来,在整个经济环境较为严峻的背景下,我国纺织行业出口增速放缓,国内外棉花(19245,75.00,0.39%)价差持续拉大,各类要素成本持续上涨,国际市场需求仍很低迷,人民币长期升值趋势较强……诸多因素导致纺织行业整体风光不再。
  正如古人云“向外驰求皆虚妄”,2013年我国纺织企业更需要发挥“向内求解”的智慧。开年之际,中国纺织品商业协会会长李建华接受专访,就协会资源优势、国内市场拓展、企业内部创新等几方面,畅谈纺织企业应当如何挖掘自身动力、规避风险,来迎接变化莫测的2013年。
  规避风险早打算
  记者:普遍认为高企的棉价是压在纺织企业身上最重的一座大山,进入2013年,您认为纺织行业的冷冬还将持续多久?涉棉企业如何在市场疲软及国家宏观调控条件下规避风险?
  李建华:可以说纺织行业的冷冬在短期内很难摆脱。纺织企业身上的大山何止一座,首先,整个经济环境相对低迷,市场需求增速在放缓,整体经济形势就不容乐观。其次,原材料成本大幅上升,去年棉纱价格飙高到4-5万元/吨,许多企业斥巨资购入,却在价格回落时,无法降低已经投入的成本,造成产品积压或收益甚微。除棉花之外,包括化纤、丝绸、面辅料等相关原材料价格也都有不同程度的涨幅。另外,我国纺织市场的劳动力低价优势已经不再明显,劳动力成本逐年走高,同时多地出现纺织行业“用工荒”的现象,严重限制了我国纺织企业的国际竞争优势和生产能力。最后,随着人民币的不断升值,我国纺织品在国际市场的价格优势也被削弱。
  针对于目前复杂的经济形势和不定的原材料成本价格,建议企业在以下几个方面多多注意,规避风险:一是企业可采取灵活的接单方式,密切关注原材料价格变化,多接短单、小单,尽量避免中长期大单,避免在不可预期的一段时间里成本与收入的倒挂现象出现。二是提高产品附加值,紧随市场主流和趋势,增加产品在设计、创意等方面的价值,相应提高价格,消化部分生产成本。三是加强产品更新换代,在不影响产品质量和舒适度的情况下,增加替代性材料的使用。四是寻求政府、行业组织的帮助,解决企业购棉难的问题。
  记者:2013年,在全球经济仍不稳定、市场环境复杂的情况下,大企业和中小企业,内销企业和外销企业应当各自通过什么样的定位和战略布局,来有效的规避风险?
  李建华:不论是大中小型企业,还是内外贸企业,高消耗的、污染大的、过于传统模式化的发展思路已不再适应今天的市场竞争需求,企业需要保持高度的市场警觉性和自我认识、自我更新能力,保持企业活力和市场竞争力,积极按照市场需要,实现产业转型升级,我认为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一,加强技术投入,提升产品研发能力;二,加强品牌建设,提升产品竞争力;三,加速设备更新,提高劳动生产率;四,加强沟通与学习,开发多个市场。
  创新源于内动力
  记者:“转型升级”已成为中国制造业的共同话题,纺织业当然也包括在内。您是否可以从科技、品牌、可持续发展、人才培养和储备等若干角度,具体阐述中国纺织企业应通过哪些手段,来寻找创新的内生动力和成长优势?
  李建华:产业转型升级,是指从低附加值向高附加值过渡,从高能耗、高污染向低能耗、低污染过渡,从粗放型增长方式向集约型增长方式过渡,是更有利于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的模式。产业转型升级首先是技术进步,提升产业的科技水平、研发能力,同时提高行业职工整体素质,提升行业完善程度,实现整个行业的协调可持续发展。
  要顺利实现转型升级,一方面,要提高产品附加值。过去我们只是简单地生产产品,销售产品,但在目前激烈的市场竞争下,这种简单的运作模式使得很多企业已经失去了竞争优势,企业应想方设法从研发、创新等角度满足市场需求,把握市场脉搏,掌握主动权,引导消费。另一方面,企业要有战略眼光,以科技为依托,引进先进理念和人才,加强与不同领域的合作。最后,要将企业的发展与社会的发展想结合,统筹工业生产与环境发展的协调兼顾,只有企业从长远角度部署发展战略,才有可能走得长远。中国已经奉行了几十年的纺织业发展模式已经不再适用,转型升级是在激烈的国际竞争中求得生存的必然选择。
  记者:曾有一种声音提出:“现在是中国制造业全球化的最好时机”,您认为全球化给中国纺织品生产企业带来哪些挑战,我们又应如何应对?
  李建华:在过去的几十年,纺织行业一直被认为是中国的传统优势行业,纺织品的出口在所有出口产品中也一直占据着相当大的比重。我国纺织品多以出口代工为主,优势主要表现在低廉的劳动力价格,但随着经济全球化的深入,这种低价竞争力却在减弱。取而代之的是南亚的一些国家,如越南、孟加拉、缅甸等,其劳动力价格优势比我国更明显。另一方面,纺织服装代工给加工地带来的环境破坏是显而易见的,这种以低价和破坏子孙后代生活环境为代价的发展模式是不科学的。我国纺织行业不能始终以代工作为主要发展形式,需要充分认识到国际分工的新变化和产业转型升级的新要求,积极改变现状,寻求新的发展模式。
  要继续保持我国纺织行业在国际市场的竞争优势,需要我们转变思路,加快结构调整,在新产品研发和品牌建设上下功夫,提高产品和服务附加值,放弃低价竞争策略。比如在产品的设计、生产、包装、销售、宣传等方面深入探索,建立完善且成熟的产业链,注重产品的创新活力、品牌建设、渠道建设以及文化和概念的推广等等。
  产业集群前景好
  记者:纺织行业是一个中小企业占90%以上的行业,面对国内劳动力成本上涨、原材料持续高位等因素,2013年小微型企业的生存状况是否会继续恶化?2013年协会将推进哪些工作以更好地服务小微企业?
  李建华:从全年的情况来看,纺织行业整体呈现低迷状态,大企业经营状况已经很惨淡,何况是小微企业。相对于大中型企业,小微企业没有稳定的业务,没有稳定的市场,没有稳定的员工,面临更多的市场不确定性和融资方面的困难。数据显示,我国银行业提供给纺织业的贷款主要投放给大中型企业,小企业仅占到20%左右。
  其实相对于大企业而言,中小企业或者小微企业更灵活也更有创新力,只要政府和社会力量切实关注小微企业,给予适当的政策引导和扶植,就可避免小微企业陷入诞生发展迅速、市场经营惨淡、生命周期短暂的恶性循环。
  我协会的会员单位中有许多中小企业为主,除了这些企业参加我协会主办各种展会可以享受相对可观的优惠措施之外,我们还以理事会议、举办论坛、走访调查等方式了解和帮助企业解决生产经营中遇到的各种问题,带领企业考察访问,建立上下产业链对接平台,并积极与国家有关部门、各地方政府、地方行业组织沟通,对这些企业予以政策支持和资金补助。
  记者:由于原材料价格、劳动力、物流成本上涨,整个纺织产业都面临利润空间缩小的难题,服装、家纺、内衣、户外这些纺织行业的分支,您认为目前发展平稳、较为乐观的行业是哪个?形式最严峻的又是哪个?
  李建华:我不认为形势的严峻和乐观是笼罩某个行业的,关键还是不同行业不同企业采取怎样的对策和战略。再严峻的环境,各品类都有做的相对较好或者相对不好的品牌。
  最浅显的来说,服装、家纺、内衣、户外、夏凉等都是老百姓生活的必需品,之所以出现企业利润空间缩小的趋势,原因是多方面的。一方面企业生产经营成本(如原材料成本和劳动力成本等)在逐年的提高;另一方面产品本身缺乏市场竞争力,无法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各项需求;再者,市场产品同质化严重,缺乏特色,辨识度低,企业之间为取得市场份额进行恶性的价格竞争,造成产品档次不入流,并造成整个市场混乱。
  相应的,企业应从自身发展出发,控制生产成本,提高产品研发能力,消除自身产品和市场其他产品的同质度,摆脱价格战略这样的低级竞争策略。同时,政府监管部门也应积极监督和干预,保证市场持续健康发展。
  记者:目前,高阳、安吉、震泽、宁波、南通等地家纺行业的产业集群已具有一定规模,婚纱礼服行业也在广东潮汕、珠三角地区、苏州等地出现了重点生产贸易基地,您认为在2013年,纺织行业还将出现哪些产业集群态势?现有产业集群将会出现怎样的突破和增长?
  李建华:这些地区形成产业集群是具有其区域特征和历史背景的,高阳的毛巾,安吉的竹制品,震泽的丝绸,宁波的蔺草,南通的家纺等,只是相对集中,但不是唯一的产业集群,与我协会主办的展会合作较多的还包括中山小榄的内衣,汕头的家居服,东北辽源袜业等。这些产业集群多以生产代工为主,相对来说品牌意识相对欠缺,鲜有知名品牌。我认为现有产业集群应转变思路,改变单一的发展模式,不局限于产量集群,更要争取发展成品牌集群。
  目前,我认为比较有前景的产业集群态势是童装这一块,浙江湖州织里、福建石狮、广东佛山环市镇都有童装产业基地,按照目前的国内童装市场的发展进度和行业需求,童装还是很有发展潜力的。
  善加利用“老”展会
  记者:据海关统计,2012年1-8月,纺织品服装出口降幅进一步加深,服装和纺织品均下降0.7%,上半年全国40%以上的省纺织品服装出口额下降。协会将会开展哪些措施,来解决出口市场不景气给企业造成的经营困难?
  李建华:我协会的会员多是内贸型企业,多数并不面临太大出口市场缩水的压力,只是少数涉猎出口代工业务的企业受到了一定冲击。大家知道,中国纺织品商业协会主办了三个展会:“中国针棉织品交易会”、“中国丝绸交易会”和“中国劳动保护用品交易会”,这几个展会的参展商也多是内贸为主的中小型企业。我协会借助这几个展会平台将企业聚在一起,研究形势、分析行情,并与展会相结合,针对面临此类困难的企业想了一些帮扶办法,如设置专区,设置优惠价格,开设专项论坛等等,给企业传递政策和新的发展思路。
  对于有意向从外贸向内贸转型的企业,我协会会尽力牵线搭桥,推荐经销商,帮助这些企业开辟内贸市场。当然对于惯于做外贸的企业来说,做内贸几乎是全新的事情,要处理好设计、品牌、渠道、库存等诸多问题,我协会可以通过业内交流、专家咨询、资源整合等方式,对有需求的企业提供帮助和指导。
  记者:第95届中国针棉织品交易会将于2013年3月在上海举行。据了解,“中针会”被喻为内衣行业经济发展的“睛雨表”。与往届相比,2013年的中国针棉织品交易会在展览面积,专业观众,日程设置上,分别有哪些增长、变化和创新?
  李建华:95届“中针会”同94届相比,档期基本相同,选在了展会繁多的早春三月,在一个适合办展的地点——上海,在一个适合办展的时间——三月,希望本届展会能取得和上一届一样的圆满结果。
  本届展会,我们在观众招募上做了很多工作。一方面,加强与各地专业市场的联系和沟通,邀请多个市场组织代理商参观展会。另一方面,大力邀请各地商场、连锁超市采购部负责人参观展会。
  另外,在94届“中针会”为期3天的展期中,我协会投入大量人力物力进行了展商和观众的问卷调查,对于“中针会”存在的问题和参与者的建议在会后进行了深度的剖析,并商议对策,在观众招募、展商服务、展会宣传等方面做了相应调整和改进。
  95届展会上,大家会更多的看到展会和行业工作的密切结合,我协会的家居服专委会、内衣专委会、夏凉专委会都会借此时机举办丰富多彩的活动和论坛,尤其是家居服专委会主办的千人经销商峰会,我协会倾注了大量精力,对其寄以厚望。
  记者:“中针会”是个即将迈入百届的展会,协会拥有的“中国国际劳动保护用品交易会”、“中国丝绸交易会”同样历史悠久,您认为展会这种传统的形式在如今广告泛滥,电商称王的时代,能否持续保持生命力?在未来协会将通过何种举措来实现这一目标?
  李建华:展览会这种形式尽管传统,但是并不过时,有着广告宣传、电子商务等无法替代的作用。
  “中针会”的观众多是来自各地的加盟代理商、商场超市、专业市场也包括一些生产商。很多人到展会上寻找某些品牌,看其新产品做的如何,公司形象如何,如果某个品牌没来便会多加揣测。所以企业参展一方面是在展示和宣传,一方面也是在给行业一个有力的信号和一份信心。展商在展会上寻找招商代理,布置部分区域乃至遍布全国的营销网络是品牌发展壮大的重要途径。而对于新企业来说,参展更是一个推广自身和向优秀企业学习的绝佳机会。
  以“中针会”为例,我认为提升展会的生命力,需要从以下两个方面着手,一方面,提高“中针会”的行业影响力和号召力,吸引更多的新老企业参展。多年来“中针会”在很多老品牌之间有着不错的口碑,但一些新企业、新品牌对展览会市场很陌生,需要我们多做宣传和推广,让更多人知道和了解“中针会”,通过“中针会”的平台成长和发展起来。
  另一方面,扩大“中针会”现有的展品类别,吸纳更多品类参展。“中针会”现有品类主要涵盖内衣服饰和家纺家居,并在内衣、家居服、袜品、床品、巾被、夏凉用品等方面相对有优势,但在文胸、服饰、面辅料、机械、家居布艺、窗帘布艺等方面还有很大的发展空间,今后我们会在保持优势的基础上,不断完善产品类别。


转载本网专稿请注明:"本文转自锦桥纺织网"

相关文章
热门文章
友情链接
Copyright © Sinotex.cn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锦桥纺织网